查看辽宁旅游地图 辽宁贾台遗址 湮没数千年的文明——辽宁地图全图高清版
贾台遗址 湮没数千年的文明
台安县洪家牧场贾台村的文化遗址。记者 丛楠 摄 绿荫遮蔽着黄沙,也遮蔽了千年前这片土地的繁华。在台安西北部,洪家牧场贾台村,漠漠黄沙下埋藏了3000多年的商周旧址,现今唯有高高突起的高地和几颗歪脖老树见证着尘封的过往。日前,记者与县博物馆馆长方天新一同来到贾台。在很多台安人心中,洪家牧场是台安西北方的明珠。在世世代代勤劳的洪家人手中,洪家牧场从曾经的“北大荒”变成了今天的“北富场”。而在千年前,这里也是水草富足的地方,1924年,一场风沙席卷整个辽西地区,贾台连同它传承数千年的文明一同被深埋于厚达数米的黄沙之下。 贾台遗址出土商周文物 进入洪家牧场,满眼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为了能更准确地找到贾台遗址,我们邀请了一位当地的小伙子于海军作向导。 贾台遗址位于台安县洪家牧场贾台村西北约700米处,南北约长250米,东西宽约150米,面积约37500平方米。遗址上有一南北长70米、东西宽50米、高4米的高岗突出于地面。 方天新馆长介绍,1976年的文物普查在遗址上发现了大量陶片,有夹砂粗陶、灰陶器物口沿、辽白瓷片、青花瓷片,局部地表呈覆盖状,根据标本推断,为青铜时期聚落址。上世纪80年代初期,考古工作者对贾台遗址的发掘工作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评定。经鞍山市文物考古专家认定,贾台遗址出土的文物被正式界定为商周文化。 从遗址采集到的标本看,有夹砂粗陶和泥质褐陶等多种。砂陶有夹砂粗陶鬲足、鬲档、鬲腰、直口罐口沿、桥形器耳、横耳等;泥质陶有褐色陶钵、口沿、陶釜口沿、陶罐腹部陶片等。此外,还有一件残损的滑石陶艺。经考察鉴定,上述遗物均为商周时期之物,少量石陶和夹云母陶器物残片为春秋战国文物。该遗址1996年10月由台安县人民政府核定为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7月,鞍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商周残片俯拾皆是 现在的贾台遗址已经被田地和荒草湮没,勤劳的贾台百姓在这片沙化的土地上种上了庄稼。村民关素珍家的地就在商周遗址上,她在地里种上了小麦和土豆。为了防止大风把刚刚栽好的小麦苗刮倒,老人一株苗一株苗地扶正,沙地很难行走,老人只能坐在地上一点一点地挪动,后面拖出长长的痕迹。 关素珍老人告诉我们,当地村民对文物的概念并不十分清晰。见惯了一些零碎陶片,以前犁地的时候,还有些意外发现。村上的老何家就曾挖出一个香炉,是个铜的,村上人都说不值什么钱。 而普查队对沙层之下的发掘情况也基本一样,贾台出土的文物大多是残片,完整文物可谓凤毛麟角。 于海军也听父亲提到过,上世纪60年代,生产队的于文江在古井位置开挖化粪池,居然挖出了八棱形的井台,跟前还有一个饮牲畜的石槽。大家头一回见到八角的井口,猜想台安县这“八角台”的名字是不是打这儿来的呢。 由于出土的文物不完整的原因,贾台遗址的年代依旧是个谜,最为辉煌的年代里究竟是怎样的建制,也一直是史学界的一个谜。 “目前只能从出土的文物上断定,贾台遗址历史十分悠久,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辽金时期的文物居多,可以判断出这里在辽金的发展最为鼎盛,到清顺治年间大规模的移民入关后,贾台的本土文明也随之变化、消失。至于贾台是否曾是一个县郡或更大些的建制仍有待考证。”方天新说。现在的贾台,于姓和洪姓两大汉姓的子嗣占到贾台人的五分之四,但也很难推断是否是原住民留下的后裔子孙。 曾经的文明与繁华 “贾台是一处标志,尽管文物出土量不出奇,也没有典型的代表文物,但贾台可以将台安乃至整个鞍山地区的历史定位在公元前8世纪以前。砂土层的出土文物中,还有一些保存完好的草捆,说明贾台当年是个水草丰美富足的地方,这也是贾台文明传承几千年的原因所在。”方天新说。 从地图上看辽宁地形,西部为丘陵区,是内蒙古高原与辽河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分布有努鲁儿虎山、松岭、黑山和医巫闾山,大、小凌河贯穿其间。辽西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滨海平原,称“辽西走廊”。东部多山地,分布有长白山余脉及其支脉千山,向南伸入渤海与黄海之间,形成了辽东半岛。中部是辽河平原。这一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使辽宁在历史上既是多民族文化汇集之地,又是中原文化与东北文化交流的通道与枢纽。 而3000年前的贾台就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历史研究人员从大量残留的文物碎片上推断出,贾台曾经是一个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不难想象,当时的这里水草丰足,人们以草为邻、逐水而居,各个民族的人们聚居于此,来往商户交杂共事,沿街是各色的酒肆、驿站,大街上马队成群而过,来自天南海北的商客叫卖声不绝于耳。 记者 王渝荐 张子律 |
上一篇:地形地图 | 下一篇:T辽宁倾城荣获TGA大奖赛CF项目冠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