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们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游览的服务的行业。
3.会馆:是以地域为纽带组建的接待性机构,又有“公馆”,“同乡会”和“同乡会馆”等称谓。会馆的职能有很多,如联络乡谊,沟通信息,行业管理,娱乐庆典,举办善事等。
4.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只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
5.帝王巡游:是早期政治军事游的重要形式。在史前时代和早期国家时期,被称为“巡狩”,稍后亦称“巡守”。
6.宗教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是指宗教信仰者的朝圣活动以及一般旅游者参观宗教景点的活动。
7.五岳四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8.泰山封禅:所谓封是指在泰山最高处用土筑园际祭天,禅是指在泰山前的小山用土筑成方坛祭地。古代观念为天圆地方,泰山之巅筑圆坛是为增加山的高度以与天距离更近,也有解释为增加天之功德。小山筑方坛是为增加大地的厚度以报厚恩。
9.法会仪式:佛教寺院也是僧人举行佛教法会的地方。通常来说,佛教法会可以分为日常佛事活动、节日佛事活动、其他法会几种。
10.官方接待:是指旅游者的食宿凭借国家的权力来实现,包括直接由国家机构提供食宿和利用职权到非国家机构来解决食宿等。
11.经营性接待:是为了满足更广泛群体出行食宿的需要,已收取一定的费用、已获利为主要目的的经营行为,是人口流动和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12.公益性接待或称慈善性接待是指食宿的提供方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接待旅客的行为。
13.比德向善:是儒家旅游观念的核心,比德以自然作为人类道德品格的象征,激发人的情志,向善即学习自然万物的品德而完善人类自身的道德。时至今日,“修身养性”仍然是现代旅游的宗旨之一。
二、解答题
1. 中国古代帝王巡游的主要特点
a. 出游虽然带有巡视天下的性质,但往往具有旅行四方、游览观光的真实目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帝王巡游,呈现不同的态势和特征。
b. 大规模的帝王巡游往往出现在封建王朝的强盛时期。这与那时期封建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有着密切关系。只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才能为帝王大规模出游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汉武帝大夫出游、隋炀帝的龙舟巡游。
c. 帝王巡游的政治、军事目的逐渐淡化,个人游乐的意图日益明显,秦和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形成和发展时期,帝王巡游的政治、军事目的是首要的。隋唐和明清时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和继续发展时期,帝王巡游也就多带有宣扬国威,放情山水的倾向。
d. 帝王巡游往往糜费巨大,巡游牵涉到食、住、行、游、娱,其花费多则耗尽国库,少则花费数年,数十年国家的财力。
2. 宗教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a. 宗教教义的哲理性
b. 宗教氛围的神秘性
c. 宗教建筑的艺术性
d. 宗教名山的清幽性
3. 中国民间旅游的特点
a.季节性 b.地域性 c.宗教性或原始性 d.非理性:(1)民间旅游突破了男女交往的禁区 (2)突破了政治禁区 (3)旅游消费的超前性
4. 古代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及外出旅游的机会
a. 父系氏族社会以后,女性的地位呈下降趋势(受少数民族母权政治影响,女性地位有时会略有上升,如魏晋南北朝,唐代时)。尤其是宋代以后,将妇女的贞节观念推向高潮,把妇女打入社会的最底层,为夫殉职的妇女人数从秦至康熙末年不断增长,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民国以后。总体而言,传统的妇女地位并不高。
外出旅游机会:a.基本旅游性质:她们会利用宗教信仰、祭祀或时令节日等,以参与宗教、祭祀仪式而获得在本地短暂旅行的机会,在寺庙,在社火表演时都可以看到妇女的普遍参与。 b.属于妇女的节日:“迎紫姑”和“乞巧节”。 c.在特殊背景下进行的旅游活动,比如偶然性的婚嫁出行,丧葬礼仪,战乱女性逃亡等。帝王巡游时,会带大量的女眷随从。士人、官宦出游时常多带歌伎、侠女等,这些都构成了独特的妇女出游方式。
5. 春秋战国至明清中国城市建制演化的过程
a. 春秋战国时期:采取“坐西朝东”、西“城”东“郭”、“小城连大郭”的连结布局
b. 两汉时期:城市布局由坐西朝东演变为坐北朝南。“面朝后市”的理念也发生变化
c.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是结束了东汉以前的二宫制的历史,变成单一宫城模式。二是普遍采用城市中轴线的布局
d. 隋唐五代传:隋唐基本沿袭魏晋南北朝的城市模式,唐代晚期至五代,传统的封闭管理的里坊制和市场制度有了明显的瓦解的迹象
e. 两宋时期:一是坊与市的开放。二是在沿河近桥和城门口兴起新的“行”“市”。就都城城市建制而言,南宋一改传统,而为“坐南朝北”的特殊布局
f. 元代:中轴布局,坐南朝北
g. 明清时期:明代城市建制回到“坐北朝南”的传统建制上来,清代基本沿袭不变
6.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手法
a. 理水之法
b. 构景方法
c. 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
在总体布局上,皇家园林建筑采用中轴线布局,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疏朗有致,以此体现威严,以及对称、均衡的艺术效果。私人园林比较灵活。
7. 寺院建筑的要内容(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
a. 山门、天王殿:山门又称“三门”,象征佛教的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五作门)。天王殿两侧供奉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手下各有八员大将,韦驮首居其位。天王殿主要供奉是弥勒佛。
b. 大雄宝殿:1、殿中立供的佛像有一、三、五、七尊。供一尊主佛的为释迦牟尼佛。供三尊主佛有两种:一是“横三世佛”(药师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二是“竖三世佛”(燃灯佛、释迦佛、弥勒佛)。2、供七尊佛的或者还有的供十六罗汉(或十八罗汉),有的供二十诸天(或二十四诸天)。3、主尊佛座板壁的背后常塑海岛观音群塑图或三大士(文殊、普贤、观音)。
c. 方丈院、祖师殿、罗汉堂:方丈院是寺院住持所居之地。祖师殿内为供奉祖师之像。罗汉堂中塑有五百罗汉,洋洋大观。
d. 法会仪式:佛教法会可以分为日常佛事活动、节日佛事活动、其他法会几种
e. 其次,文化民俗也是寺院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
8. 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注意的问题
a. 做好宗教文化资源调查研究和宣传工作
b. 搞好与该项旅游相配套硬件、软件建设
c. 重视保护周围大环境,保持宗教旅游与周围大环境的和谐一致
9. 佛教四大名山、五镇
a.五台山 山西省五台县境内 文殊菩萨道场
b.普陀山 浙江舟山群岛 观影菩萨道场
c.峨眉山 四川省峨眉市境内 普贤菩萨道场
d.九华山 安徽省 地藏菩萨道场
10. 不同时期历史牛车与马车的社会地位的发展变化的过程
马车的社会地位发展变化:
a.先秦时,马车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
b.在汉代,乘马出行转变为直接骑马出行
c.隋唐五代:骑马出行已经非常普遍
d.宋代以后:轿子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代步工具
牛车的社会地位发展变化:
a.商代:牛的使用至迟在商代已经出现
b.东汉末年:乘牛车竞演化成一种时尚
c.唐以后:牛及牛车不再作为一种主要的旅游工具
11.古代交通工具政治等级性的主要表现
a.“骑乘权”的差异
b.出行工具装饰的差异
c.使用“仪仗”和“仪从”
d.道路使用
12.古代交通线开辟与管理的过程
a.先秦时期“我国古代交通初具规模
b.秦汉时期“水陆交通形成全国网络
c.魏晋南北朝:地方交通建设得到发展
d.隋唐时期:我国水陆交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e.宋元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鼎盛时期
f.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日趋衰落
13.地图绘制与管理的过程
a.地图属于国家权力的象征,所以地图的绘制及管理国家行为占据主导地位,其所承载的主要是政权地位、行政管理和军事征管等职责。
b.最古老的地图是大禹铸造的描绘天下九州地理物产的《九鼎图》。裴秀是我国杰出的地图学之鼻祖,他创造性的提出了“绘制六图”并编制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
c.随着西方传教士的传入,明清之际,西方的投影技术和经纬度测绘技术传入中国,在传教士的协助下,清朝完成了《皇舆全览图》,将传统国家的地图绘制活动推向高潮。中国经过大规模实测第一幅绘有经纬图,用科学方法绘制的全国地图。
14.公益性接待的组织类型
一是宗教组织的接待
二是民间教育组织,如书院接待等
三是地方联谊组织,如会馆、里甲或祠堂等的接待
四是普通百姓的家庭接待
15.古代山水文学发展的概况
a.山水纪游诗文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山水纪游诗文初具雏形
c.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纪游诗文趋向成熟
d.曹魏正始年间兴起的玄学促进了山水独立审美意识的蓬勃发展,进而促进了山水诗的成熟
e.唐宋时期散文成就突出
f.明清时期游记散文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即边疆山水得到文人极大关注,最显著者为云南山水
16.儒家与道教旅游观念内容和现实意义
a.儒家:“比德向善”是儒家旅游观念的核心。比德是以自然物象作为人类道德品格的象征,激发人的情志。向善是学习自然万物的品德而完善人类自身的道德。“向善”的性质,即学习自然万物的品德而完善人类自身的道德。时至今日,“修身养性”仍然是现代旅游的宗旨之一。
b.道家:道家同样崇尚天人合一,但是与儒家将自然人化相反,道家主张人应该物化,即,忘掉人性,完全融入大自然,达到“神与物游”的境界。道家旅游观的特征是逍遥。纯粹欣赏自然之美。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道家旅游观念,在中旅游团游史上具有重要的及至主导性的地位。
17.社会上道别与接待的礼俗
道别礼俗:a.祖饯 b.赠物 c.赠言 d.骊歌与离别诗词
接待礼俗:a.拂席 b.扫榻 c.倒屐 d.拥慧 e.却行 f.应门 g.虚左 h.避席 i.拱手作揖与捧手 j.“接风”“洗尘” k.问讯故交
18.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a.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导致居民产生返回大自然的需要,外出旅游你的人数增多
b.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多样性农业劳动为单一性带机器工业劳动所取代,促使人们强烈需要改变工作环境
c.带来了阶级关系的变化,资产阶级的新出现。扩大了外出旅游的队伍,加上工人阶级要求加薪和带薪假日斗争的不断胜利,广大劳动人民也有可能加入到旅游队伍中来
d.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蒸汽机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使大规模的人员派动成为可能
19.中旅游团行社初期发展的业务
a.代办客票、货运、保险等业务
b.组织国内外旅游观光活动,促进近代旅游事业
c.创办《旅行杂志》,宣传旅游文化
20.现代旅游发展的主要特征
a.发展的持续性
b.游客的大众性
c.地区的广泛性
d.竞争的激烈性
e.资源的丰富性
f.服务的周到性
相关其它旅游攻略
- 2013-07-30西藏旅游攻略精华_西藏旅游须知(入藏攻略大全)—西藏旅游攻略 0
- 2011-08-22泸沽湖末代王妃的故事 147
- 2011-12-31希望自己能有时间去旅游一下,云南,西藏,加油2012! 160
- 2012-03-05老挝--琅勃拉邦游记有多远走 215
免责声明:
本站文章是提供给旅游者的参考资料,所有资源均是自动采集、网上搜集或个人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出处所有。本站长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版权利益,敬请联系我们即时处理。站长QQ:345940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