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丰寺创建于明初(即洪武间),旧址在城南,因遭兵燹,永乐二年(1404年)移建南关西,今在南正街。嘉靖三十八年(1560)
广东揭阳举人杨日赞任姚安知府时重修,总兵木昂书匾其堂曰:“直如境界”。栋宇害敞,金碧生辉,古雅壮观,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
德丰寺位于楚雄州姚安县城内栋川镇德丰路,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德丰寺系三重堂古代建筑群,是云南省现存明代斗拱建筑中最为完整的一座。
德丰寺正殿装置18扇格子门,殿内有高大的铜铸释迦牟尼佛像,此外,殿内还有一尊被称为“老睡像”的佛像。传说清朝初年有一位高姓土司,民间认为他能治百病,带来吉祥,便塑像纪念他。
德丰寺内保存的德化铭碑,刻于宋
大理国元亨二年(公元1186年),为云南八大名碑之一。该寺现为博物馆馆址,馆内保存珍贵历史文物600余件。
德丰寺三重堂的古代建筑群,由前堂、二堂、正殿和两厢、两耳组成,并有附属建筑地藏寺于山门右。正殿系“斗拱”结构,继承了宋代的营造法式。
正殿结构主要采取构架式结构法,以木架为骨干,下面立柱,上面为梁坊檩子所构成,柱子承载着全部房屋的重量,墙壁只以间隔内外,防御自然力侵袭。与近代钢筋混泥土或钢架结构法的结构基本相同。
德丰寺最初为习仪僧所用,大概是属于佛学校一类。万历间,我国进步思想家李贽出任姚安知府,曾以禅堂改作“三台书院”,道光间,僧侣被逐,光绪间,改祀文昌,后又改德丰书院、县立中学、县立高小。现为县博物馆馆址。
德丰寺建筑有明显的中轴线居中,左右对称的平面布置,总长度达90余米,宽35米,整体布局完整。
寺前殿山门一座,面宽三间,进深二间,为单檐布瓦硬山顶,前明间施凸出的小牌楼式牌楼一间,在门楼两端筑有八字墙。自山门入第一进院落为前殿,面宽5间,进深二间,有较深的前廊,瓦顶为重檐,布瓦悬山式,上层为楼阁。殿后为四合院,院中横能路,通向东西廊屋,廊屋各面宽7间,进深2间代前廊,各为单檐布瓦悬山式顶。院的北面正中为大殿,为本寺的主体建筑。各建筑中以大殿为最古。
大殿面宽5间,进深4间,前后无廊,单檐布瓦,歇山顶式的建筑,建在仅32公分高的台基上。屋顶上的正脊,两端升起异常显著,具有明显的地方特点,殿的两山收进较多,举架平缓,檐出较长,翼角平直,屋角外伸较远,轮角挺秀率直。两侧山花外部抹灰,画有席纹。前檐设有门窗,原装修已不得知,1957年修理时,配以格扇门及窗雕,工艺细腻。门上雕刻着“八仙庆寿” 及山水、花鸟、人物及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故事,形象逼真,风格古雅,栩栩如生,维妙维肖。两侧及后檐均为坯墙,墙不开窗。殿内为方砖斜铺,檐与内柱各为一圈,内外相对的排列方式,在檐头另加戗檐柱一圈,用材粗大。柱与梁、枋、檩子之间全部以斗拱联结,分别置于内平柱和外檐柱柱头之上,依间次架进深施用,结构严谨,表现手法与国内其他明代建筑基本相同,整洁规矩,在细部手法上又具有它独特的特点:
(一)内檐“斗拱”的泥道拱用材较高,比其他拱高的4~5公分,用以增加斗拱下部承载能力。
(二)内跳枋雕如意头,和第三跳瓜正拱雕之祸云,为北方明代建筑所少见。
(三)在斗拱最外跳枋子作雕刻,在外部看来有真昂风味。
(四)激昂的表现手法,自斗耳外斜出,在外部看来有真昂风味。
生起和侧脚较为显著。柱头栏额和梁架上曾有彩画,但已不清楚,57年修理时施以油漆。
德丰寺前堂西部尚有一四合院,为德丰寺的附属建筑,称地藏寺,始建年月不明,光绪年间邑人徐联魁倡修。1985年省文化厅拨款修葺。
德丰寺经过提各修理,台基在原来高出地面0.32米的基础提升1.4米,即台基高出地面1.72米,德丰寺建筑通高12.32米,台基东西长19.8米,南弱宽15.85米,台基面积308.404平方米,明间4.44米,次间3.9米,稍间2.5米;进深4间,由前至后分别为2.5 米、3.9米、4米和2.5米,檐柱至小檐柱距离为1.2米,小檐柱外沿与台基边缘齐。
德丰寺大殿内早年供奉佛像已不得知,1957年修理时,移光禄至德寺释迦铜像,泥塑阿难,迦叶、达摩、紧那罗、百丈禅师于其内,均为明代作品,形像生动,庄严肃穆。殿内保存原兴宝寺木雕彩绘菩萨十尊,民间赋称十姐妹或称十献菩萨,为宋代雕刻艺人所作,是最富艺术的文物精品,内容反映古代宗教活动中侍从阶层的形象,他们头戴佛盔,身着佛衣,双手分别捧着灯、香、花、水、果、茶、食、宝、珠、衣十件贡品,神态各异地向佛祖奉献。
交通:昆明和楚雄都有班车到姚安,下车后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