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插队老照片
云南馆与工作人员和影
当上海大学教授胡静琳第三次走进世博园区,她再一次来到了云南馆,但与此前不同的是,这一回一共有26名曾经扎根云南的上海知青同游云南馆。
云南馆是那么美,更是那么熟悉。可是,老知青们看了又看。一别几十年,他们依旧可以用云南乡音和第二故乡来的工作人员们亲热地交谈。
与共和国同龄的胡静琳教授依旧清丽,但40年的风雨留在她脸上的印记无从掩蔽。置身云南馆中,怎不让她想起在云南17年的蹉跎岁月。
记者 丁元元(上海青年报)
十七年扎根云南
“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一部《孽债》曾经红遍上海滩,多少知青在泪水中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徐老师淡定地说:“叶辛的《蹉跎岁月》、《孽债》我都读过,谈不上特别喜欢,因为知青们的真实生活远远比小说更为丰富。”
徐静琳在新平县漠沙公社插队两年,之后又转赴县卫生局工作,一干又是整整七年。那时的她常常送医送药下乡,翻山越岭走村串寨,几乎跑遍哀牢山的大队合作医疗站。在缺医少药的山区,有时还要客串“接生婆”的角色。有一次到嘎洒公社送药下乡,正遇一农妇难产,她赶了几十里山路,用自学的针灸技术,在仅有碘酒和剪刀的危急情况下,在产妇家里接生了一个大胖儿子,农妇一家感激不尽。至今,她的书橱里还保留了当年成套的医学教科书——这是自己那些年“赤脚医生”生涯的纪念。“高考1977”无疑是胡静琳一生的转折点。凭借自己作为老三届高中生的扎实基础,仅仅复习了一个多月,她就顺利地考上了云南大学历史系。但走进课堂,胡静琳已经是一个28岁的大一新生。毕业之后,她以优秀的成绩留校工作,正逢学校重建法律系,于是又到西南政法学院主修法制史和宪法学。
在云南大学,她先当了四年学生,又当了四年教师。直到1986年调回上海大学,胡静琳的人生足足在云南写下了17年岁月篇章。
用青春写就从容
胡静琳的先生高水根也是1949年出生,也曾经是上海赴云南新平县的一名知青。感慨于夫妻两人六十年的经历,高先生曾经赋诗云:高山流水玉林中,岁月蹉跎乃从容;一树春风千枝绿,灵石湖畔夕阳红。
第一句暗含了夫妇二人的名字,第二句讲的是他们的知青岁月,第三句是感谢高考所带给自己的机遇,第四句则是他们如今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而贯穿整首诗的,是他们用青春岁月写就的人生的从容。“那个时候,的确是对未来一片未知,我们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永远回不了上海,是不是一辈子做农民……”胡静琳的声音仍然很平静:“其实,那时候,我已经对医生的职业产生了很高的热情,即便真的回不了上海,也一样能坦然接受的。”的确,正如她所说的那样:“知青岁月是对人生的磨砺,帮助我们成长,教会我们用心和坚持。因为有了这段经历,使我能够从容地面对之后的人生。”
当然,她也坦承,知青生涯是没有办法选择的人生履历,青年时代是学习知识的最宝贵的时间,而自己的这段黄金时代确实是被耽搁了。
如今的胡静琳已经是一位比较法领域的专家,她在港澳基本法领域的研究颇有建树,并发表了多部重量级的专著。作为一名教师,胡静琳时常在课堂上提醒那些20岁上下的年轻人:“努力学习,珍惜这最宝贵的时间。”在学生们的身上,她仿佛看到了那个扎了两根大辫子和傣族老乡在一起时的自己……
与云南结缘终生
4月12日,对胡静琳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她都会参加赴滇老知青的聚会,因为正是在1969年的这一天,所有当时住在长宁区的知青,踏上了开往云南的列车。
17年在滇岁月,没有改变胡静琳的上海口音,但却给了她留下了无法抹去的云南印记。每天的午餐,她的习惯都是去吃一碗云南米线,上海买不到的当地特产就在网上订购。胡静琳和先生有一种“暗语”——只要说到激动之处,他们就会忍不住用云南方言高声交流,那时候仿佛整个世界只有他们两个人……
调回上海大学之后,她又回了三次云南。她说:“云南民风淳朴,那里的自然风光足以让人敬畏。”是的,香格里拉,就像她的名字那样——是胡静琳一个梦开始的地方。
世博会开幕以来,胡静琳已经参观了3次,每一次她都会自然而然地走进云南馆。这里的一切对她来说都谈不上新鲜,可她还是百看不厌。美丽的大门,出土的文物,多元交融的滇文化,品一口普洱茶,尝一碗遇难米线……这一切总让她流连忘返。
6月26日,第三次踏入云南馆,那份感觉又是特殊的。因为这一天,云南馆特别举办了活动,邀请26位曾经在云南插队,工作、生活了的上海籍知青代表畅游云南馆,与工作人员共叙边疆情。
上海赴滇知青看云南馆
心声
岁月磋跎 却也受益终生
在云南馆,26位老知青仿佛回到了峥嵘岁月。如今,他们都有所建树,而那段插队落户的生涯虽是蹉跎,却也使他们受益终生。
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冯小敏,曾在西双版纳景洪农场插队10年。他在参观后的留言中写道:“世博会最美的场馆之一——云南馆,一个景洪农场老知青的心声。祝愿第二故乡父老乡亲生活更美好!”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崔玉宝说:“云南馆的美观漂亮和开放大气令人十分震撼,非常感谢云南人民没有忘记我们!”
现任上海市妇联主席的张丽丽,原是孟腊农场的一名知青,她说:“在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农场工作了10年,云南人民纯朴的民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对我们上海籍知青的关爱,至今久久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原在橄榄坝农场插队的徐国强说:“我是1968年下乡,1987年返城,整整二十年青春都献给了云南,可以说云南是我的第二故乡,最难忘的是云南人民的淳朴、善良及当年对我们知青的爱护,非常留恋云南的风土和人情。”
云南馆值班馆长李春华说:这次参观活动是一条穿越时空的纽带,将上海和云南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欢迎来到云南省昆明国际旅行社网站,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把这段分享给大家(上海赴滇知青看云南馆 游世博忆如歌岁月http://www.kmguol.com/dao/xishuangbanna/shanghai/5910.html)转摘文章的朋友,请记得注明出处哦! |
旅游相关:上海杭州广州西安北京昆明武汉郑州重庆成都长沙石家庄台州大理攀枝花南宁丽江大连合肥天津青岛我想玉溪三亚贵阳太原昭通柳州西宁南昌沈阳银川宁波无锡思茅济南厦门福州云南长春普洱深圳南京腾冲桂林景洪阳泉昆明机场香格里拉苏州黑龙江攀枝花
行程天数:云南一日游云南二日游云南三日游云南四日游云南五日游云南六日游云南七日游云南八日游云南九日游云南十日游云南全线游
云南问答: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行社西双版纳泸沽湖文山玉溪楚雄罗平瑞丽腾冲普洱
旅游攻略:昆明旅游攻略香格里拉旅游攻略丽江旅游攻略西双版纳旅游攻略大理旅游攻略泸沽湖旅游攻略罗平旅游攻略元阳旅游攻略腾冲瑞丽旅游攻略
云南旅游:昆明旅游大理旅游丽江旅游石林旅游九乡旅游大理丽江旅游泸沽湖旅游玉龙雪山旅游西双版纳旅游香格里拉旅游普达措旅游梅里雪山旅游稻城亚丁旅游腾冲瑞丽旅游香巴拉旅游普者黑旅游昆明大理丽江旅游大理丽江西双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大理丽江泸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