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厄立特里亚旅游地图 厄立特里亚地图中文版全图 大江网,厄立特里亚——厄立特里亚地图全图高清版
大江网,厄立特里亚
厄立特里亚 非洲东北部国家。位于非洲之角红海之滨,西、西北与苏丹接壤,南邻埃塞俄比亚,东南与吉布提交界,东北与沙特阿拉伯、东与也门隔海相望,扼欧、亚、非三大洲海上交通咽喉曼德海峡,战略地位重要。面积117400平方千米。人口367万(1993),分属9个民族。蒂格赖人约占总人口的48%,信奉基督教(科普特派),使用蒂格里尼亚语;蒂格雷人约占31%,信奉伊斯兰教,使用蒂格雷语;其他还有达纳基尔人、贝扎人、阿高人、萨霍人、库纳马人、纳拉人和阿姆哈拉人。沿海和靠近苏丹边境地区的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使用阿拉伯语。官方语言为蒂格里尼亚语、阿拉伯语和英语。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英语。全国划分10个省。首都阿斯马拉,面积约200平方千米,人口40万(1993),为全国最大城市,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主要城市还有阿萨布、克伦、米齐瓦(马萨瓦)。1993年5月24日同中国建交。同年5月28日成为联合国第183个成员国,6月4日成为非洲统一组织第52个成员国。 简史 公元初期,厄立特里亚中央高原地区为阿克苏姆王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古代地中海地区与印度之间经红海的东西方贸易,促进了阿克苏姆王国的繁荣。7世纪阿拉伯帝国崛起,逐渐控制红海商路,阿克苏姆的国家重心随之南移。13~16世纪大部地区属阿比西尼亚王国,但其历代君王对厄立特里亚的统治鞭长莫及。1557年米齐瓦被奥斯曼土耳其人侵占,并用作向内陆扩张的基地。1882年和1885年,阿萨布和米齐瓦两个港市先后被意大利侵占。1890年1月全境为意大利占领, 厄立特里亚殖民地宣告建立。1896年和1935~1936年,两度成为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前进基地。1936年意大利将厄立特里亚与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合并为意属东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1年意军在东北非被英军战败,在英军占领阿斯马拉后,厄立特里亚为英国托管。1952年作为拥有独立政府的自治体与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1962年厄立特里亚议会通过决议与埃塞俄比亚合并,厄立特里亚成为埃塞俄比亚的一个省。1961年和1969年,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和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先后成立,为争取厄独立开展武装斗争,1991年5月取得胜利,成立临时政府。根据1993年4月23~25日全民公决的结果,27日厄宣告独立。5月24日厄立特里亚国正式成立并举行开国庆典。 自然条件 厄立特里亚在地形上是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北延。西部内陆为中央高原,一般海拔900~2400米。高原顶部平坦,坡面陡峻,被东西向的河谷切割,地势向西缓倾,在西北缘与苏丹的沙漠台地邻接。索伊拉山海拔3013米,为全国最高点。西部沿海为狭窄的带状平原。东部狭长的沿海地带,南北宽约60千米,属东非大裂谷低地的组成部分,其内侧为西北-东南向的地垒式山地,有零星死火山锥,外侧是狭长的沿海平原。大部位于埃塞俄比亚的达纳基勒洼地,北端伸入厄立特里亚境内,为全国最低的地方。河流多发源于中央高原,属内流河或印度洋水系的时令河,较大的有安瑟巴河、加什河和拜尔凯干河等。大陆海岸线长约950千米,中段较曲折,其余平直。近岸多珊瑚礁。靠近红海西南岸的达赫拉克群岛,由达赫拉克岛(面积751平方千米)、诺拉岛(面积130平方千米)和其他124个小岛组成,地势低平,人烟稀少,岸线长约144千米,周围为珊瑚礁环绕。气候类型较复杂,垂直地带性明显。沿海平原属热带沙漠气候,年平均气温在30℃左右,年降水量200毫米。中央高原以草原气候为主,位于海拔2325米处的阿斯马拉,年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467毫米。耕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5%,草场和牧草地占57%,丛林地占5.5%,森林覆盖率为0.5%,矿藏主要有铜、锌、黄金、铁、镍、锰和云母等。地热资源丰富。 经济 厄立特里亚是个农业国。1993年国民生产总值(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约合3.934亿美元 ,人均 115美元。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0%,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农产品出口收入约占出口总收入的70%。主要粮食作物有高粱、苔麸、燕麦、 大麦、玉米、小麦和豆类。1992年谷物收成较好,估计产25万~30万吨,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一半左右。1993年遭旱灾和虫灾,约80%的粮食作物受损,仅收获谷物7.2万吨、块根类作物10.9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油料和阿拉伯树胶等。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1993年主要牲畜存栏数:山羊140万只、绵羊151万只、牛155万头、骆驼6.9万峰。海盐业也占有重要地位,相当一部分海盐供出口。年渔获量约2000吨。工业主要有炼油、纺织、皮革、食品加工、玻璃器皿、制鞋、塑料和烟草等。年发电量约1.5亿千瓦小时。阿斯马拉至米齐瓦沿线地区利用港口和铁路优势已发展成为全国主要工业区。近海石油资源和达纳基勒洼地天然气资源也已着手勘探。 国内交通以公路为主。干线公路总长约1000千米,以阿斯马拉为中心,北抵港市米齐瓦,南经阿迪克伊赫和阿迪夸拉均可达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西经特瑟内可通苏丹首都喀土穆。连接米齐瓦、阿斯马拉和比沙的铁路,长306千米,在独立前的战争中遭到破坏,现已开始重建,1994年修复了5千米,并开始运营。在地形崎岖、道路网密度低的地区,牲畜驮载仍为必要的运输方式之一。1993年有固定航班机场2处,即阿斯马拉机场和米齐瓦机场,其中阿斯马拉机场为国际机场。主要海港有米齐瓦和阿萨布。米齐瓦港货轮码头总长907米 , 码头前沿水深4.87~9.14米,可同时靠泊6艘货轮,1992年货物吞吐量70万吨;油轮码头长189米,水深9.68米。阿萨布港货轮码头前沿水深8.53~11.94米,可同时靠泊6艘货轮;油轮码头可靠泊最大吃水9米的油轮。厄立特里亚的独立使埃塞俄比亚成为一个内陆国,厄同意埃使用这两个港口。 军事 建国后,在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武装力量的基础上组建厄立特里亚人民军。国家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国防部为政府中的1个部。现役部队由陆、海、空3个军种组成,1995年总兵力约3.5万人。陆军编有4个军,分驻全国4个军区。海军约300人,装备护卫舰1艘、导弹快艇1艘、鱼雷快艇1艘、海岸巡逻艇5艘、两栖登陆艇2艘、水雷战舰艇2艘、支援和勤杂船1艘。基地设在米齐瓦、阿萨布和达赫拉克岛。空军有约110人的学员、教官和地勤人员,装备战斗机10架,多数因各种故障不能飞行。1994年4月开始征兵,士兵服役期18个月。1994年国防预算约合3900万美元。 (王照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地理测绘气象》)
|
上一篇:非洲厄立特里亚高清卫星地图中文版 | 下一篇:厄立特里亚各城市中文地图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