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高陵县旅游地图 高陵县地图全图——高陵县地图全图高清版
石首市高陵镇全图地图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7877男19258女18619家庭户户数14102家庭户总人口(总)37122家庭户男18816家庭户女183060-14岁(总)58960-14岁男29880-14岁女290815-64岁(总)2743315-64岁男1414415-64岁女1328965岁及以上(总)454865岁及以上男212665岁及以上女2422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5755 交通条件:高陵镇地处石首西南边陲,距石首城区10公里,是湘鄂两省,公安、石首、安乡三县(市)的结合部。东与本市南口镇一桥之隔(管家铺大桥),北隔安乡河与公安县藕池镇为邻,西北抵安乡河与公安县黄山头镇相望,南与湖南安乡县官当镇和本市团山寺镇接壤。被长江四口之一的藕池口支流和安乡河环抱。1954年淤塞的栗林河由北向南纵贯该镇境地12.5公里,形成了“三河夹两垸”地域格局。管家铺大桥、安乡河大桥将高陵镇、藕池镇、南口镇相连贯通,形成了三镇鼎立,高陵居中的地理格局。高陵地形平坦,幅员辽阔。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4580男17877女16703家庭户户数9105家庭户总人口(总)33614家庭户男17357家庭户女162570-14岁(总)76020-14岁男39050-14岁女369715-64岁(总)2490315-64岁男1303915-64岁女1186465岁及以上(总)207565岁及以上男93365岁及以上女1142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4276 历史变迁:明末,曲姓由黄县白马村迁此建村,村址位于著名的南北长20多华里的高陵行之南,得名高陵。1984年以驻地村命名,并由公社改镇。2002年,牟平区划调整,原院格庄镇成建制并入。 区位优势:高陵镇街道高陵镇在交通便利、环境优越、信息畅通、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等自由优势的基础上,三大战略一起抓,以农民增收、结构调整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了以优质粮油、返季蔬菜、速生林果、鱼禽套养等四大特色农业主体;以工业兴镇、招商引资为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了建筑防水、农副产品加工、月影纯水和造纸等四大系列的民营经济体系;以统筹城乡发展,活跃二、三产业为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为实现工业强镇、农业大镇、商贸富镇、明星城镇四大城镇目标而努力奋斗。盛产粮、棉、油、瓜果、蔬菜、资源丰富。工业生产以建筑防水和月影纯水为龙头,建起了系列化工企业,生产化工系列产品20多个。形成了以优质粮油、返季蔬菜、速生林果、鱼禽套养等四大特色农业主体;以工业兴镇、招商引资为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了建筑防水、农副产品加工、月影纯水和造纸等四大系列的民营经济体系。 民俗文化:勤俭朴实的民俗高陵人向来以勤劳节俭为荣,素以“早起三日当一工,”“富日子当穷日子过,”“正三年,反三年,缝了补了又三年”等谚语。尊老爱幼,以礼待人,亦为石首人传统美德。清末民国时期,乡村一般设有摊棚(轿式小木屋),遇生活不能自理的鳏寡孤独,乡民抬着串村走户,轮流供食。新中国建立后,市、乡、镇均设有敬老院,村组设有“五保”,对鳏寡孤独赡养照顾周到。言行讲礼貌,如主客对话,答道:“吵闹了”,“多谢”,“到我家走走”,主人答:“得罪了”,“慢走”,“请再来”。与陌生人对话,先得“请问您(liang)贵姓”,答:“不敢姓赵”。故有“石首礼行大,开口就是您(liang)家(ga)”之评。红白喜事,亲友邻里互相帮忙,祝贺、礼尚往来。与人同行,小顾老,强扶弱。各姓均有族谱,明文立有族规家训,提倡和表彰好人好事,惩治行恶不孝者。春节俗称过年,农历正月初一,天将拂晓,全家老小,衣冠整洁,齐集厅堂,烧香点蜡,拜祖先,然后开大门,(谓“开财门”)焚香烛,鸣鞭炮,朝拜天地,谓之“出行”,随之晚辈依次给长辈拜年,初二、初三,邻里亲友之间相互祝拜,俗有“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初三拜地方”之谚。初一至初三,家里不得做新鲜饭菜,不得挑水扫地动针剪。初三“烧门神纸”。初一至初十五,举行舞龙、舞狮、玩彩莲船、蚌壳精、唱地花鼓、踩高跷、小孩玩草把子龙等文娱活动,俗称“玩春景”。过了十五,“玩春景”停止,开始农事,但草把子龙可玩到二月初二土地菩萨生日这天。结婚又称完婚。结婚前,必办三茶六礼:择日请“吃肯饭”,求岳家肯嫁,然后每逢节气,给岳家送礼;“报期”时(即把结婚日期报知岳家),给岳家大送酒肉;婚前一日“过礼”,将镯饰、衣物、酒、肉、鱼用“礼箱”抬至女家。是日,男女双方均行“告祖礼”,男家吃“封盒酒”,女家吃“开盒酒”。男家以9童男陪新郎,谓陪10弟兄,女家以9闰女陪新娘,谓陪10姊妹。大婚之日,男家抬花轿至女家迎娶新娘,花轿到,女方要“哭嫁”,母女哭诉离别之情。新娘依“离家不穿娘家衣,上轿不踏娘家地”之俗,彻底换上男家所制衣饰,由兄长背入花轿。现在一般用轿车接送,轿车接至男家。鼓乐鞭炮齐鸣。新娘入屋,不准踏门槛,不能见祖先神位,由“交亲婆”牵入洞房。次日早晨,新郎新娘抬糖茶敬献亲友、亲友须“丢茶钱”。婚后3日,新郎陪新娘回家探亲,但不得住宿,谓“小回门”,蜜月后,新娘回娘家住1月,谓”大回门”。生育妇女生头胎,产前娘家须送婴儿衣衫、尿片及糖、蛋等。产后女婿以公鸡(有的生男送母鸡)、红蛋、白酒等回岳家报喜。产后三日,以紫苏、艾叶温水为婴儿“洗三朝”,尔后岳家备衣物、摇篮及鸡、蛋、糖、米等“送粥米”。婴儿满月,剃满月头,除胎发,并请亲朋好友吃满月酒,此时产妇方可入邻家门。婴儿满周岁,岳家及亲友再以礼物相赠,操“周岁庆”,并陈设书画、笔砚、算盘、秤尺、珍宝等,任小孩抓取,预卜将来职业。新中国建立后,实行新法接生和“五期”照顾,对独生子女尤其优待。丧事旧时,老人弥留之际,家居围坐“送终”。死后烧落气纸,为死者沐身更衣,以布帛裹遗体,移榻“小殓”。在老者心窝放一鸡蛋,谓满足死者心愿──填满心胸。尔后将死者铺草、帐围、衣物焚于旷野。诉告亲友,举办丧事,设灵堂、子孙守灵举哀,请僧道为死者抄度,与遗体告别,将死者移入棺内谓“易箦”,而后掩棺“封殓”。亲朋好友悼轴、挽联、挽幛、鸣鞭炮、焚香纸“开吊”。主孝人披麻戴孝,手持讣棍祭拜。然后“出柩”,孝男孝女及亲朋拥棺至墓地落葬,一路扬幡吹奏。中途,主孝人迎回灵牌,设灵位,置灵室,长夜灯火不灭,晚辈轮流守灵,三年内每食必“叫饭”。葬后三晚,孝子束草秸为火把,绕坟“烟告”。死后每隔七天,烧一次纸,延至“五七”或“七七”,名谓“烧七”。尔后一周年“小祥”,二周年“大祥”,三周年坛祭,化灵室,另做木牌灵位供于神龛或祠内,名谓“升堂”。新中国建立后,提倡厚养薄葬,以追悼会代替吊孝奏哀乐、致悼词,追述死者生前事迹,勉励后辈继承遗志。1977年始,实行了殡葬改革,现在火葬已在城乡普遍推行。筵席旧时主要用方桌,每桌8人,按礼俗论资排辈入席。婚嫁生寿,均吃10碗,但有丰薄之别。官户为5鱼5肉10海碗,平民为10品碗。一般是扣肉、酥肉、蒸肉、焖鸡、全鱼、鱼块、蛋卷、丸子、笋尖、莲米等。但不管谁家筵席,必有三鲜头菜(鱼糕、肉丸子、刀口丸子拼成)否则为不敬,此俗一直延续至今。新中国建立后到70年代,基本沿袭旧俗,但菜花样逐步更新,婚丧筵席无别。进入80年代,公私筵席更加讲究,流行4冷或6冷8热2汤或,12盘、16盘、多达24盘。讲究色、香、味、形和营养,牛、狗、龟、新风鳖等肉视为珍肴。过去只饮粮食酒,后用曲酒、啤酒、香槟酒,今则用高级饮料和低度酒。 农村建设:石首市高陵镇“三个机制”促示范村创建,一是建立督导机制。为促进示范村创建工作,该镇专门成立了示范村创建工作督导小组,重点督导崖前、高陵、王疃、马格庄等6个村的创建情况,落实专人调度示范村创建活动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指导面上的工作。截至2005年,6个示范村的人均纯收入全部达到6000元,新农合参保率超过90%,主要街道硬化率超过90%,自来水到户率超过92%。二是建立推进机制。根据各星级示范村的情况,以创建标准为依据,通过采取“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的层层带动方式,推进星级示范村建设再上新水平。截至2005年,该镇组织了5次由各村支部书记参加的观摩活动,以点带面,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全镇初步形成了一般村庄争创示范村、三星级村庄追赶四星级标准、四星级村庄力争达到五星级标准的良好发展局面。三是建立长效机制。该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星级示范村创建的相关文件,制定了一系列包村干部和村主要干部考核奖惩制度,规定因各种原因未通过市、区、镇考评组考评的,取消该村一切评先树优资格。对通过市、区、镇考评组考评的村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
上一篇:地形地图 | 下一篇:西安市高陵县全图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