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高要旅游地图 高要地图全图——高要地图全图高清版
高要市地图全图高清电子版
更多>> 高要市概述 高要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从西南面环抱肇庆市区,西江贯穿其间,史称“当西南之要冲,扼两广之咽喉”。上距广西梧州180公里,下离省会广州113公里,是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和资源丰富的西江经济走廊给合部。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河网密布,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广东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淡水鱼产量居全省前六名。森林覆盖率达56.4%,是中国肉桂之乡。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种有30多种,其中储量较大的有黄金、高岭土、石灰岩、花岗岩等,是华南黄金之乡。全市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进行农业开发,形成了六个农业生产区域:平原和微丘地区9个镇形成的重点商品粮区,8个水网地带较多的镇为主的水产养殖区,城郊的蚬岗、金渡、白土、莲塘等镇为主的蔬菜区,低坡度丘陵地带镇的水果区,丘陵地区的速生丰产林区,山区镇的肉桂、巴戟、石槁、松脂、南药生产区。主要农产品有稻谷、塘鱼、生猪、家禽、蔬菜、水果、花生、南药、商品林等。总人口72.89万人,外来人口26441人。居民以汉族为主。大部分地区讲广州方言,山区少数村落通客家方言。旅居港澳台的乡亲及海外华侨达0多万人,分布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之一。据不完全统计,高要有20多万华侨及港澳同胞分布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以祖籍回龙、白土、新桥、蛟塘、金渡、大湾等镇居多,而旅居地则多为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台湾等地。 高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县建制始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两千多年来治属区域范围虽然几经变更,但高要之名一直相沿至今,在海内外久负盛誉。公元前111年至1988年高要市治所在地,历代郡、州、府驻地均在端州,1988年后县城迁到南岸镇。1993年9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高要市,设立高要市,结束了2104年县治历史。2003年4月18日,撤销马安镇,并入南岸镇,全市由19个镇改制为18个镇,324个行政村,26个居委会,总面积2196平方公里。市政府驻南岸镇。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不少知名人物,如享誉中外的一代禅宗大师陈希迁、受到列宁三次接见的刘泽荣、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梁寒操、岭南画派大师黎雄才等。名胜古迹众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文明塔、高要学宫、端石老坑洞遗址、茅岗水上建筑遗址等。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高要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人缘优势,使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都取得新的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投资环境日渐优越,为今后全市经济大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建有文化馆、艺术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广场、明珠广场和妇儿、青少年活动中心、国荞公园、文峰公园等公共文化娱乐设施,镇镇建有文化广场和文化中心。 高要市坚持大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累计投入13.8亿元,完成了国道、省道、县道336公里的扩建改造,新建镇、村的水泥公路800多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全市通车里程达1130公里,公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经321国道可通大西南,经324国道直达海南省,经肇江线可直达珠海、澳门。火车、巴士、飞翔船、货车可直达港澳地区,拥有直通港澳的口岸码头,交通和货运十分方便。广肇高速公路和肇庆大桥的建设,更缩短了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 邮电通信方面,形成了畅顺的网络,为传递各种信息提供了快捷服务。近年来,我市通过大规模的邮电通信设施建设,全市邮电通信能力大大提高,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和传输线路光纤化的通信网络。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覆盖全市,为各方友人了解各种信息提供了方便。电力供应充足,拥有1个5万千瓦的金利发电厂。供水方面,全市供水充裕,市城区两个自来水厂日供水可达15万吨的能力,保证工业生产和市民生活用水需要。市政建设方面,兴建了长5.85公里的沿江路,实施了外滩工程建设,已建有明珠塔、明珠广场成为高要一景;建有世纪大厦、高要丽晶大酒店、商检大厦、公安交警大楼、大富豪商业中心、高华大厦等高层建筑。市区重点建设工程——广东影视旅游城目前正在按规划紧锣密鼓进行建设,将建成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的影视外景基地和现代旅游景点。 市城区按“五高”、镇按“八个一”、新村按“七统一”、旧村按“六有”改造抓好规划、建设、管理。去年,全市基础设施投入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6.8%。市城区按美化、绿化、亮化的标准,建成明珠广场、清湾基广场、文峰公园、明珠花苑等多个新亮点;对府前大街、南兴路两旁的楼宇全面进行“穿衣戴帽”工程;对沿江路及广场实施灯光美化工程;对交通标志、街道名称、店名、广告等进行规范管理,对省道、国道两旁进行美化、绿化工程。市城区绿化率达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8平方??城镇正在崛起。 更多>> 高要市历史 建县于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县东北有高峡山。据《水经注》:有“高要峡口”而得名。曾是广州都督府、两广总督府驻地。1988年将县城迁往西江南岸,1993年9月撤县设市。 2000年,高要市辖19个镇:南岸镇、白土镇、白诸镇、大湾镇、活道镇、回龙镇、小湘镇、河台镇、蛟塘镇、金渡镇、金利镇、乐城镇、莲塘镇、禄步镇、马安镇、水南镇、笋围镇、蚬岗镇、新桥镇。总人口625125人,各镇人口: 河台镇 32986 乐城镇 23497 水南镇 10875 禄步镇 61924 笋围镇 11244 小湘镇 17482 大湾镇 31192 新桥镇 36988 白诸镇 32339 莲塘镇 52003 活道镇 34739 蛟塘镇 25369 回龙镇 23285 白土镇 59766 金渡镇 31101 金利镇 58611 蚬岗镇 21881 南岸镇 44408 马安镇 15435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高要市辖19个镇(南岸、金渡、金利、蚬岗、白土、回龙、蛟塘、莲塘、活道、新桥、白诸、马安、大湾、禄步、笋围、小湘、河台、乐城、水南),324个村委会、26个居委会 2003年4月18日,撤销马安镇,并入南岸镇,全市由19个镇改制为18个镇,324个行政村,26个居委会,总面积2196平方千米。市政府驻南岸镇。总人口72.89万人,外来人口26441人。 2004年3月,高要市调整部分镇行政区划:撤销笋围镇,将其行政区划并入小湘镇;撤销南岸镇,设立南岸街道。 3月8日,南岸街道办事处成立并举行挂牌仪式。南岸街道办事处管辖原南岸镇区划,有6个居委会、10个村民委员会,面积为70.75平方千米。 撤销笋围镇,将其行政区划并入小湘镇工作在3月4日完成。撤销笋围镇并入小湘镇后,小湘镇人民政府管辖原小湘镇和笋围镇的行政区划,有2个居民委员会、19个村委会,面积200.43平方千米。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高要市辖1个街道(南岸)、16个镇(金渡、金利、蚬岗、白土、回龙、蛟塘、莲塘、活道、新桥、白诸、大湾、禄步、小湘、河台、乐城、水南)。 更多>> 高要市地理环境 |
上一篇:高要市、区、县、村各级地图浏览 | 下一篇:宜宾翠屏南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