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乐清旅游地图 乐清地图全图——乐清地图全图高清版
乐清地理状貌的演变...乐清的这段历史
$$ 文物古迹:《乐清县志》:
思乡不仅是一种情感,还是生命的一种归宿。只是我不知道海鸥飞来这里是呼应它远古先祖的召唤,还是寻觅那片失去的海域? 在距今一千二百七十五年前即公元七二五年,有一位叫孟浩然的唐朝大诗人,从湖北襄阳来看望当时在乐清任县尉的张子容。这一年的除夕,盂浩然就留在乐成与他的同窗同乡好友张子容一起过年。张子容写了一首诗(除夕乐城逢孟浩然),开头两句“远客襄阳郡,来过海岸家”,就点出了乐成当时只是东海岸边的一个地方。盂浩然在乐成写了好几首诗,其中《除夜乐城逢张少府》又提到了“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我想,那一年的除夕,这位内陆来的大诗人,在张子容的官邸,饮酒欢歌守岁到天明,相语的宁静间传来的是近在咫尺的潮声潮音。 孟浩然来乐成时,乐清第一条古海塘不知筑了多长?这条在一九九四年乐清海岸线以内四至十公里的古海塘,是孟浩然离开乐清六七十年之后,即唐贞元(785- -804)年间,温州一位名叫路应的刺史,亲临乐清考察后,发现旧有的泥塘好久没有修筑,经常造成海水倒灌,于是命令民众分界重新修筑加固的。孟浩然来乐成时,如果有这条古海塘,也只能是一段一段不连贯的海塘雏形,更何况唐宋的时候用柴捆筑塘,石灰砂浆作垫料的,塘的牢固性可想而知。 我在<乐清水利志)上查到了一张乐清古海岸线的变迁图,唐宋时期的海岸线也就是乐清历史上第一条古海塘,是紧贴着乐成东门向南延伸的,基本上是沿着乐清塘河又名西运河即古运河外侧到馆头的瓯江口岸。其实这条塘是到宋后期才最终形成的——那是距孟浩然来乐清已将近五百年后的事了。 可想而知,盂浩然来乐成时,柳市、白象这一带基本上还是一片被海水覆盖的泥涂。两宋后,乐清县城至琯头的平原才慢慢开始形成。这是古乐清人第一次向大海开发拓展的历史记载。 乐清第二条古海塘的筑成,才有了柳市、乐成和虹桥干原的出现,那是在明洪武四年至万历二十三年(1371--1595)间,距今只有四百多年,距盂浩然来乐清近九百年后的事。乐清的第二条古海塘,距一九九四年的海岸线四至八公里,这条海塘筑了将近五百年,古乐清人又将海岸线向乐清湾海面拓展了几公里。为了这几公里的推进,不知死了多少人?付出了多少的血汗? 乐清的地状地貌基本上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是由于历史上第三条古海塘的形成,那是在清代最后一步步连结而成,从此有了慎海、南塘、清北、下塘等小平原…… 上述这段历史,是非常模糊和杂乱的,我不厌其烦罗列出来,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乐清一千多年来的地貌演变史,其实就是乐清人民为了生存,与水与海搏斗的历史。古中国北方有一条万里长城,而在古中国的东南沿海,也有一 条沿海岸线而筑的堤塘,那也是一条生命线,只是这条海上长城面对的不是匈奴的金戈铁马,而是面对飓风海溢所带来的惊天浪涛…… 研读乐清的这段历史,我的思绪一直飘浮在漫长而又弯曲的古乐清海岸线上,如同痴迷一个年代久远的旧梦一样让人执著。乐清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让乐清地貌不断改变的历史,现在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物产,难道不是我们祖先付出高昂代价换来的? |
上一篇:乐清市大地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下一篇:乐清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