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十堰旅游地图 十堰地图全图——十堰地图全图高清版
十堰地图全图、交通地图、三维地图、电子地图、GPS卫星地图下载
基本概况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上游,地处鄂、渝、豫、陕4省市交会处。面积23727平方千米。2004年底,总人口3332445人。
市人民政府驻茅箭区。邮编:442000。代码:420300。区号:0719。拼音:Shiyan Shi。
处鄂西北山地,南属大巴山,中为武当山,北属秦岭,地势呈“W”形起伏。山势陡峻,河谷深切,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近百座:主要有北部的郧西大梁(海拔1708米),中部的苍浪山(海拔1825米)、天柱峰(海拔1612米)和南部的葱坪(海拔2740米)、光顶山(海拔2511米)。河流主要有汉江及其支流堵河。
地理状况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跨东经109°29′至111°16′,北纬31°30′至33°16′,在中国“雄鸡”型版图中正处于“鸡心”部位,在历史上曾有"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她东与湖北襄樊接壤,西与陕西安康为邻,南与湖北神农架和重庆万州交界,北与陕西商洛和河南南阳相连,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是华中、西南、西北三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全市辖五县一市两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张湾区、茅箭区和白浪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土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6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834㎜,平均气温15.2℃,年日照总时数1655至1958小时,无霜期244~255天,空气质量和水质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自郧县青龙泉考古发现十堰新石器时代文化既有仰韶文化,又有龙山文化,兼有屈家岭文化,十堰境内是我国远古三大文化的交汇区。我国的行政区划,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有九州之说,十堰夏时为梁、豫、荆三州的域汇地,《尚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华山南包括整个秦岭、四川、云南、陕西汉中等均为梁州。十堰商为庸国之地,西周为庸麇舆地。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司马迁《史记》“西土八国,助周克商”,盟军在牧野宣誓,据考证,在西部八国中,十堰属庸、麇等国,十堰归楚,公元前280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于秦,十堰由楚归秦,十堰竹溪蒋家堰镇土城墙历史上有朝秦暮楚之说。秦统一中国,废分封立郡县,十堰东部小部分属南阳郡,西部大部分属汉中郡,汉沿秦制。公元1476年建立郧阳府,十堰域属湖北省,1948年十堰解放后属陕南行署,1950年3月17日回归湖北建制。1967年,国家为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设立了郧县十堰办事处,196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十堰市(县级市),1973年升格为省辖市。1994年10月,原十堰市和郧阳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实现以市带县的管理体制。
十堰国土面积2368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2.75%。耕地占国土面积的8.13%;园地占1.63%;森林占57.42%;草地占7.50%;水域占4.31%;城镇农村居民点以及道路等占20.99%。1999年底,全市共有耕地面积186.87千公顷。“山高坡陡石头多,田少地瘦土层薄”,是农业生产水平长期低而不稳的基本成因。1999年全市有林业用地1359.81千公顷,其中有林地800.61千公顷,约占湖北省的五分之一。森林覆盖率为35%。全市有水面41.33千公顷,其中水库38.67千公顷。丹江口水库水面74.5平方公里,为全国最大的人工“高峡平湖”之一。本市发展水产养殖业,有很大的资源优势。
市冬季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略为温暖,夏季比较炎热。十堰市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资源较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1655~1958小时,无霜期224~255天。平均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六至八月是本市全年雨水、热能最丰富的季节。夏季平均气温大都高于25℃,其中七月平均为27℃左右,积温较多。七、八月份降水量一般都在100毫米以上。受海拔高度、坡向等地形地貌因素影响,本市的气候复杂多样。素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之说。本市山地小气候的多样性,为多种经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气候复杂的另一表现是灾害性天气较多。干旱居各种灾害之首,出现机率一般在80%以上,多发生于七~八月 |
上一篇:地形地图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