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渭源县旅游地图 渭源县地图全图——渭源县地图全图高清版
寻走渭河源(图)
在渭源县留传了上千年的“二人抬杠”犁地方法。
印有《西安晚报》字样的旗帜出现在豁豁山下。 昨日,印有《西安晚报》字样的旗帜出现在渭河源头。本报渭河溯源采访记者从西安出发,经过9天奔波,行程1200公里,于昨日完成渭河溯源采访。湛蓝天空,悠悠白云,峻拔山峰,茂密森林,银色冰雪,脆亮鸟鸣,汩汩流淌的溪流,源头美丽的景色令记者赞叹欢呼。 ■文/图记者金石吴飞 源头之谜 进入渭源县城头一天,记者就被难住,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进渭源县前,记者以为渭河源头地点在鸟鼠山是无可置疑的事,而且根据手中的地图册所标渭源县水系情况,认为鸟鼠山在县南面的清源河的某个源头。到了渭源县,才知道传统观点的渭河源头鸟鼠山在渭源县城西边仅10公里的果园河源头龙王沟。 渭河在渭源县城东分为两个水系,一个是果园水系,一个是清源河水系。果园水系又短又小,无论从长度和流域面积,与清源河相比,都有数倍差距。这使记者感到十分意外。按照一般的河流源头确定规则,源远流长的清源河应为渭河源头。 曾在县志办工作过的宣传部报道组干事王纲说,县内曾有人对渭河源头定在鸟鼠山提出异议,认为渭河源头应为清源河尽头的豁豁山,并提出了大鸟鼠山的概念,其包括豁豁山、龙王沟等在内的山脉。 记者查阅了有关资料,得知清源河长29公里,流域面积138公里,发源于海拔3508米的豁豁山,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上,是渭源县境内渭河水系中最大的一条河流。可是历史上人们一直将龙王沟认为是渭河源头,留下大量人文景观和文字。这使记者犯难,一时不知该走向哪条河流。最后记者决定,豁豁山和龙王沟都去看看,将它们一并介绍给读者,由读者自己确定哪条是渭河源头。为此,记者花费了两天时间。 三访鸟鼠山 前天,记者首先探访豁豁山。 由渭源县城向西南方向行驶20公里左右,到达五竹镇境内的鹿鸣村。鹿鸣村83岁老人黄德禄说渭河源头就在他们村上的池沟内,过去里面还有“渭河爷庙”,即“渭河龙王庙”。记者请他做向导,沿着依山临水的村道继续颠簸南行。走过最后一户人家约500米,一道蜿蜒于浅山之间、封山育林的铁丝网挡住了去路。记者弃车步行,与黄德禄老人分手。 举首南望,蓝天下远山银装素裹;俯首而视,脚下高原草甸近1米深,匍匐下的枯草厚茸茸的,踩上去软绵绵犹如地毯。记者沿着一股顺山势穿行而下的清流逆水而上,步行约两公里,大片积雪出现在眼前,记者一行高兴地拍照,踩在上面听那咯吱吱的响声,寻找感觉。 当到达一个河道被冰雪封裹的岔口,记者没有按照黄德禄的叮咛向左拐去找渭河龙王庙,而是沿着流量大、河流宽长的“炮沟”向上走。这时山涧里开始出现繁密的灌木林。林木枝头呈现褐红色,预示它们已进入阳春三月,准备发芽开花。又走了约1公里,已无成形的道路可攀,为避开茂密灌木中的荆棘,记者冒险踩着河道上的冰面前进。 人在冰上咯吱走,水在冰下汩汩流。尽管脚下走一步滑一步,令人提心吊胆,但记者心旷神怡。 又走了约3公里,到达披满积雪的豁豁山山根,此地海拔约3000米,一股晶莹的流水从厚达20厘米的冰层下流出。冰雪无声无息地消融,滴进潺潺流水之中。亚高原生态环境的特征在此处显现无疑。 记者在这里取过水样后,恋恋不舍离开,前往龙王沟“品字泉”。 龙王沟一带,南北各有一山沟。“遗鞭泉”、“吐云泉”等三股泉水位于半山腰。东边的“遗鞭泉”地势最低,没有溢出的流水,当地人在泉眼之上修建了井台,只能通过井口看到泉水的反光。“吐云泉”和“禹河泉”南北分置于“遗鞭泉”西侧,有细流在沟内流淌,当地人把它们作为主要的生活用水来源。 昨日,记者了解到,曾有人认为清源河上游的大岘沟是渭河的正源,急忙又前往寻访。大岘沟与炮沟东西并行,仅一山之隔。记者深入其中采访发现,大岘沟植被、环境与炮沟相同,水量亦相当。 陕西人的“娘家” 记者在渭源采访期间,感受到了当地群众对陕西人特殊的感情,特别热情。他们说,我们拥有同一个山脉秦岭,饮同一条河渭河。一个守在西头,一个定居东头。在他们看来,陕西人用的渭河水,来自渭源县,所以他们是陕西人的“娘家”人。记者到了渭源,当然是回了娘家。尽管从陕西到渭源千里迢迢,但渭河水成了两地人之间联系的纽带。 渭源人告诉记者,过去渭源县许多有才能的人到了西安当“官”。清源县前秦时期著名志怪小说家王嘉就定居西安;清光绪年间举人石怀璋,清廷委任他到其他地方任直州通判,他没有赴任,后到陕西担任督军曹宏勋部司书,最后死于陕西;新中国成立后,渭源县庆坪乡人任谦曾担任陕西省副省长。 为记者进池沟做向导的黄德禄,女儿远嫁陕西,他曾为送外孙而到过陕西,见到陕西来的记者格外热情。记者见他年龄大,让他在汽车旁等候,可等记者返回时,发现他赶到炮沟的分岔处,原来他担心记者走错路,进来给记者指路。 渭源县有关渭源文化十分丰富,出过许多书,其中许多和陕西有关。当地有个传说:“唐太宗经过三品泉时,用马鞭试泉水深浅,不慎将鞭子掉入泉中,沉没无影。当他回到长安,在渭河岸边发现马鞭。” 渭源人认为,长安故都的兴旺,与渭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源孕鸟鼠一水兴八朝”,这条谚语在渭源当地广为流传。他们在书中写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第二年曾亲临鸟鼠山,并评价其为秦人是喝着渭水成长起来的。 渭源人对陕西十分了解,许多好的地方,喜欢借用陕西的地名。会川镇有座峻拔的山峰,渭源人不仅取了太白山的名字,还借用陕西华山的名字起了个别号“小华山”。 把人逼向高山峡谷 记者在考察渭河源头时,发现渭源县南北环境大不一样。渭源南部植被较多,到处是溪流,空气湿润,但北部植被稀少,空气干燥。 |
上一篇:扛着铁锨进城:渭源马铃薯的博客 | 下一篇:定西市渭源县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