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佛教建筑
数百年前,小乘佛教传入云南省西双版纳,成为傣族全民信仰的宗教。这里佛寺建筑随处可见,几乎每个村寨
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
都有佛寺,有的佛寺旁还建有佛塔。佛寺、佛塔成了傣族群众生活的中心场地,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圣殿,佛教建筑艺术也成了傣族人民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建筑,以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佛寺大多成方形,坐西朝东,屋顶坡面由三层相叠而成,中堂较高,东西两侧递减,交错起落。屋顶使用长方形片瓦,瓦尾钩在平形的竹制横椽之上。屋顶正脊及檐面之间的戗脊,用石灰抹平,上面排列各种瓦饰。正脊上的那瓦饰呈火焰状,戗脊首端大多竖有凤的形象,风格独特。
曼飞龙佛塔西侧那座开敞“布苏”(戒堂,和尚诵经、议事的场所)又是另一种式样:在重檐三面坡长方形佛寺的一侧的中堂部分处,建一样高、两檐,另一侧有端坡的大厅,两边矮一檐,各建一间人字形屋顶的房间。以上3部分联系着的地方,檐下都打通连成一整体,成了一座开敞式戒堂。
进佛塔要经过的门亭也别具一格。在一个两重檐人字屋顶的一侧,成直角的再照样建筑一个屋顶,连接在一起组成门亭。檐下只有柱子支撑,无墙壁,四通八达,供人出进,虽属重复建筑,由于布置巧妙,更显出了傣族特殊的建筑风格。从中可以看出傣族建筑的显著特点。那就是这些建筑物没有一座是把柱子镶嵌在墙中的。
离勐海县14公里处的景真八角亭(也是戒堂),造型独特精巧:基座作折角方形,亭子为砖木结构呈八角形。亭身有31个面,32个角,每个角都盖着缅瓦。8个亭角偏厦,自下而上,层层收缩,重叠美观,直到顶端,错落有致,结构精密,独具一格。因亭子建在景真地方,故称景真八角亭,是傣族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仿照他戴的金丝台帽“卡钟罕”建筑的。八角亭建于公元1701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景真地区的中心佛寺。在傣历每月十五和三十两日,景真地区的佛爷集中亭内,听高僧授经和商定宗教重大活动,也是和尚晋升为佛爷的场所。
民族博物馆
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位于景洪市澜沧江东岸依山临江、环境优美的南联山半山坡,宏伟的建筑群面朝景洪城,三面被葱茏的天然林、橡胶林环抱。博物馆占地15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总投资概算1.55亿元,主要由国家和省政府补助支持,州政府自筹一部分。至2010年11月投资9000余万元的一期建设项目已全部竣工。 [2]
博物馆主展区分为5大板块,第一板块为“勐泐回望———西双版纳历史帆影”,通过考古发现、汉文及傣文文献的记载,以及1950年2月17日西双版纳解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当家做主,齐心协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西双版纳的光辉历程,讲述西双版纳历史沿革。第二板块为“和睦颂歌———西双版纳民族风采”,以单元形式展示傣、哈尼、布朗、基诺、拉祜等13个世居民族相互交融又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第三板块为“雨林情韵———西双版纳自然掠影”,展示西双版纳地理、自然和古代生物与现代生物状貌。第四板块为“文化兴边———多民族的和谐家园”,展示各民族的文化典籍与艺术遗存,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成果,以及能歌善舞的各民族以丰富多彩的文化促进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的风貌。第五板块为“睦邻友好———开放活州的西双版纳”,展示西双版纳与湄公河流域国家源远流长的往来交流历史,顺应时代潮流,全面经济贸易、科技文化、跨境旅游等全方位、宽领域的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生动局面.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
相关西双版纳旅游攻略
- 2011-11-16西双版纳旅游攻略|西双版纳吃住行指南 224
- 2012-04-07西双版纳旅游注意事项|昆明到西双版纳旅游特色美食攻略 171
- 2014-10-05西双版纳四日游能看到哪些景点_西双版纳包车四日游路线 0
- 2015-10-11成都到西双版纳自驾游路线攻略自助游 0
标签:西双版纳 傣族 介绍 云南省 自治州 概括
免责声明:
本站文章是提供给旅游者的参考资料,所有资源均是自动采集、网上搜集或个人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出处所有。本站长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版权利益,敬请联系我们即时处理。站长QQ:345940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