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名山 > 湖北 > 大别山 > > 安徽大别山海拔梯度上森林土壤碳氮动态研究

安徽大别山海拔梯度上森林土壤碳氮动态研究

http://www.kmguol.com    2015-10-13 11:07     昆明国旅     字体:

《华东师范大学》 2014年

获取最新

安徽大别山海拔梯度上森林土壤碳氮动态研究

葛萍  

:土壤活性有机碳、氮是土壤碳、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氮(DON)、微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基于DOC、DON、MBC和MBN的活跃性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土壤活性有机碳、氮已成为全球碳、氮循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立足于北亚热带森林植被,选择在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的大别山鹞落坪自然保护区内建立500~1720m的完整海拔样带,系统研究了海拔梯度上对应的典型森林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EBF)、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EDBF)、落叶阔叶林(DBF)、针阔叶混交林(CDBF)和针叶林(CF)的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特征及其凋落物分解对碳氮循环的影响。旨在阐明海拔梯度上森林土壤对区域和气候变化的响应,为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碳、氮循环过程机制提供数据支撑。论文重点研究内容如下:1)海拔,梯度上森林土壤活性有机碳氮库的差异;2)海拔梯度上森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季节动态;3)海拔梯度上森林土壤氮素矿化特征;4)海拔梯度上森林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其对碳氮转化的影响;5)海拔梯度上森林凋落物分解对土壤碳、氮循环过程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 (1)海拔梯度上群落组成、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分析的结果表明,海拔范围在500-700m、800-1000m、1100-1300m、1400-1500m和1600~1700m所对应的5种典型森林植被类型依次为EBF、EDBF、DBF、CDBF和CF。土壤有机碳(SOC)、DOC、DON、MBC和MBN含量均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而土壤全氮含量随海拔的升高先逐渐增加后又减少。主成分分析可得,土壤SOC、土壤湿度、pH值和容重是土壤活性有机碳氮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95.5%。 (2)5种典型森林植被土壤DOC和DON的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均表现为秋、冬高,春、夏低。植被EBF、EDBF、DBF、CDBF和CF的土壤DOC含量在0~40cm土层的变化范围依次为16.79~93.69mg·kg-1,20.01~103.77mg-kg-1、30.91~117.29mg·kg-1、20.11~110.23mg·kg-1和18.11~125.11mg-kg-1;土壤DON含量在0~40cm土层的变化范围依次为15.82~65.13mg·kg-1(EBF)、21.06-58.98mg-kg-1(EDBF)、23.78-80.01mg·kg-1(DBF).14.82~50.11mg·kg-1(CDBF)和11.12~40.88mg·kg-1(CF).5种森林植被土壤可溶性有机物的吸光值的顺序为:CF CDBF DBF EDBF EBF;土壤DON组分中氨基酸含量均表现为秋、冬两季较高,而在春、夏两季差异不显著(P0.05),这与在秋、冬季不同植被的凋落物产量相对较多有关。 (3)5种典型森林植被土壤占优势的矿质氮种类不同,即植被EBF、EDBF和DBF土壤NH4+-N含量低于N03--N的含量,而植被CDBF和CF土壤NH4+_N含量高于NO3--N。土壤氮素矿化速率随植被类型、季节和土层的不同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01),且5种植被土壤的氮素净氨化、硝化和净矿化速率的季节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土壤氮素的氨化、硝化、矿化速率在秋季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负值,表明5种森林植被在此季节的土壤无机氮正向有机氮转化,系统净消耗无机氮。 (4)对海拔梯度上5种典型森林植被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一年的研究表明,0-20cm土层,植被EDBF土壤呼吸速率在全年中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植被类型,且在夏季达到最高(187.13μg·C·kg-1h-1),分别比植被EBF、DBF、CDBF和CF高出31.56%、43.18%、51.58%和53.98%。0-20cm土层,植被CF在土壤呼吸速率值在全年中最低,为34.05μg·C·kg-1h-1(冬季)。20~40cm土层,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规律不明显。 (5)5种典型森林植被土壤MBC、MBN以及土壤C、N转化差异显著(P0.05)。5种森林植被土壤MBC含量在0-40cm土层的变化范围为92.04~1225.01mg·kg-1,均表现为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表明夏季有利于微生物的固持,即同化作用占主导地位。MBN含量在0-40cm土层的变化范围为15.04~145.02mg·kg-1,植被CF和CDBF的土壤MBN含量均表现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而土壤碳、氮的转化速率却表现为夏季最高。不同森林植被土壤中三大微生物均以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最少,且土壤微生物总数与细菌数量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均表现为春、夏较高,冬季最少。植被EBF的pH值最高,土壤C/N比较低导致其林内土壤真菌数量显著低于其他4种植被类型的。表明不同森林植被自身凋落物组分差异所引起的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特征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土壤碳、氮的转化速率。 (6)海拔梯度上5种典型森林植被类型凋落物叶的分解速率依次为:EDBF DBF EBF CDBF CF。5种森林植被凋落物分解速率均与凋落物中C、P含量、C/N比值呈反比,与N/P比值呈正比。可见,不同森林植被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不仅受凋落物基质质量差异的影响,而且受不同森林植被的内环境条件差异的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714.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洋;王海燕;丁国栋;任丽娜;孙嘉;范敏锐;;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王琳,欧阳华,周才平,张锋,白军红,彭奎;贡嘎山东坡土壤有机质及氮素分布特征[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3 杨玉盛;谢锦升;盛浩;陈光水;李旭;;中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质量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7年11期

4 张甲,陶澍,曹军;土壤水溶性有机物与富里酸分子量分布的空间结构特征[J];地理研究;2001年01期

5 刘鹏;大别山植物区系及南坡和北坡相关性研究[J];广西植物;1993年03期

6 周存宇,蚁伟民,丁明懋;不同凋落叶分解的土壤微生物效应[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7 谢中稳,吴国芳;安徽省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及其分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8 黄靖宇;宋长春;宋艳宇;刘德燕;万忠梅;廖玉静;;湿地垦殖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溶解有机碳、氮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8年05期

9 廖中建;黎理;;土壤氮素矿化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10 鲍方印;高国富;王松;崔峰;康健;;鹞落坪自然保护区文县疣螈的生境选择和食性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邵军;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2 宋坤;安徽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交错带的森林植被特征及其成因[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葛晓改;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凋落物分解及对土壤碳库动态的影响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4 陶晓;城市绿地土壤碳储量及碳通量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华;李根英;王吉光;王刚;张延亮;;山东褐土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2 张立宾;刘玉新;张明兴;;星星草的耐盐能力及其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3 赵征宇;蔡葵;赵明;;畜禽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效铜锌铁锰含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4 葛晓轩;孟庆华;李根英;;泰安、威海棕壤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5 郑福丽;刘兆辉;张文君;江丽华;王梅;林海涛;;不同钾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6 林海涛;江丽华;刘兆辉;宋效宗;郑福丽;王梅;张文君;;施用硫酸钾镁对苹果产量、品质和叶片矿质营养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7 赵明;赵征宇;蔡葵;于秋华;王文娇;;有机肥料对土壤可溶性氮素变化的影响及肥效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8 李祥云;宋朝玉;王瑞英;王圣健;高峻岭;朱丕生;;畜禽粪肥不同用量对青花菜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9 吴焕涛;魏珉;杨凤娟;王秀峰;;轮作和休茬对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10 王健;刘波;陈文;孟庆华;刘继永;;山东主要土类的解磷细菌及其与供磷特性的相关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强;谢宝英;;玉米-线辣椒套作系统中土壤养分与土壤生物因子的关系[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李孝良;李健姣;吕宝磊;陈效民;王晓洋;詹国飞;;肥料与石膏配施对滨海盐土玉米生理活性的影响[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敏;叶舒娅;刘枫;袁嫚嫚;;包膜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配施对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袁嫚嫚;叶舒娅;刘枫;李敏;吴学忠;;不同控释氮肥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蒋光月;郭熙盛;朱宏斌;何传龙;;合肥地区大棚土壤7种重金属相关环境质量评价[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左昕昕;吕厚远;;我国旱作农业黍、粟植硅体碳封存潜力估算[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7 霍晓君;王静;;“三种废弃物”配施影响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实验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8 文方;姚娜;朱菲菲;周友亚;谷庆宝;李发生;侯红;;铅在我国3种自然土壤中的含量及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9 王锐萍;刘强;林开豪;薛宁;文艳;;尖峰岭凋落物分解过程微生物动态变化[A];廿一世纪微生物学发展前沿与应用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贾博;张后虎;张毅;王伟;吴睿;张维佳;;利用畜禽废水中氨氮驯化矿化垃圾填料氧化填埋场CH_4的研究[A];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与填埋场绿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凯;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养分动态及其利用效率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齐;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俊忠;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4 杨江山;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任春艳;中国东海和黄海中一氧化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侯钰荣;伊犁绢蒿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陈绍志;公益林建设市场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王海兰;乔木体水分的测试技术及其监测系统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王宏;毛竹林生态型模式施肥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吴金友;辽宁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仿真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仁燕;模拟氮沉降对三峡库区两种土壤碳、氮和盐基离子淋失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翟静雅;猪粪农用对土壤—小麦系统中镉迁移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杨莹莹;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胡雪;水稻根际促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水稻作用效果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闫鸿媛;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土壤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时空演变特征[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夏颖;不同棉花基因型钾吸收和利用效率差异的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韩自行;不同氮肥处理对稻茬免耕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通乐嘎;免耕稻田磷素动态及组分特征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文华;甘蓝型油菜抗倒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和QTL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陈卫卫;耐高温水稻资源高温诱导表达蛋白鉴定与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显生;从地带性植物群落生活型谱讨论安徽植被带的划分[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2 何广琼;黄承标;曹继钊;马承彪;黄新荣;李保平;;桂西北干热河谷区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理化特性[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3 王松;鲍方印;戚永跃;徐景霞;;鹞落坪自然保护区商城肥鲵的资源分布及生境选择[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9年01期

4 陈文豪,舒舍,沈能祥;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子植物新记录[J];现代农业科技;2005年08期

5 于恩娜;王金贵;初宝顺;;凋落物及其在森林生态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2期

6 钱宏;安徽大别山北坡森林植被及其合理经营[J];安徽农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7 钱宏;安徽大别山北坡植物区系的研究[J];安徽农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8 葛萍;尹维彬;王雷;徐小牛;;合肥蜀山森林公园马尾松林松材线虫病危害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与养分的变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谢中稳,蔡永立;安徽省鹞落坪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基本特征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10 高国柱,吴孝兵;两栖动物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探讨[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凯;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养分动态及其利用效率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商侃侃;中国东部亚热带微地形上孑遗落叶阔叶树种分异格局及其成因与维持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艳丽;开封城市土壤有机碳密度、组成及时空变化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4 陈全胜;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原群落土壤呼吸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固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2年

5 杨永川;中国中亚热带东部低山丘陵地形梯度上植被的分异及其形成和维持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亮中;三峡库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王邵军;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刘艳;北京市崇文区绿地表层土壤质量研究与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奇平;天目山主要树种叶性状在海拔梯度和微地形上的分异格局[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程煜;闽楠叶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其养分释放规律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3 刘东霞;万木林主要群落凋落物的动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4 卢玫桂;广西桂林石灰土的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特征[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余广彬;西双版纳热带森林蚯蚓对土壤微生物生长活性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7年

6 冯秋红;南北样带温带区栎属树种功能性状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佳蓉;聂明;邹芹;胡少昌;陈家宽;;土壤重金属沿山地森林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12期

2 宋璐璐;樊江文;吴绍洪;;植物叶片性状沿海拔梯度变化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1期

3 王志峰;胥晓;李霄峰;杨鹏;袁新利;;青杨雌雄群体沿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11年23期

4 罗璐;申国珍;谢宗强;喻杰;;神农架海拔梯度上4种典型森林的乔木叶片功能性状特征[J];生态学报;2011年21期

5 淮虎银,周立华;青海湖湖盆南部的植被与海拔梯度[J];西北植物学报;1997年04期

6 王长庭,龙瑞军,丁路明;高寒草甸不同海拔梯度下多年生黄帚橐吾的克隆生长特征[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10期

7 胡玉昆;李凯辉;阿德力·麦地;柳妍妍;范永刚;王鑫;高国刚;;天山南坡高寒草地海拔梯度上的植物多样性变化格局[J];生态学杂志;2007年02期

8 王桔红;张勇;崔现亮;杜国祯;;不同海拔梯度糙皮桦和紫果云杉种子的萌发变异[J];生态学杂志;2009年04期

9 潘红丽;李迈和;蔡小虎;吴杰;杜忠;刘兴良;;海拔梯度上的植物生长与生理生态特性[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2期

10 彭剑峰;勾晓华;陈发虎;方克艳;张芬;;坡向对海拔梯度上祁连圆柏树木生长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宇军;房丽君;;蝴蝶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变化研究[A];中国植物园(第十四期)[C];2011年

2 陈立同;马飞;张晓玮;赵长明;;西藏急尖长苞冷杉与川滇高山栎叶片δ~(13)C和LMA沿海拔梯度变化趋势[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3 张石宝;胡虹;周浙昆;许琨;;帽斗栎光合作用及相关叶性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英文)[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4 高信芬;;墨脱南迦巴瓦峰生物多样性垂直梯度变化的初步研究[A];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颜俤;衣兰智;滕永青;孙娟;;金佛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植物群落优势种调查[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第15次饲草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鹏彬;中国温带地区4种针叶林树种叶属性对海拔梯度的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葛萍;安徽大别山海拔梯度上森林土壤碳氮动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刘洋;纵向岭谷区山地气候时空变化及其生态效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8年

4 王英姿;灵石山不同海拔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及养分等属性特征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5 李广良;神农架保护区川金丝猴活动区域动植物群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6 潘莎;植物叶代谢生态指数和叶性状随环境梯度变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玲玲;青海省拉脊山地区植物群落结构、植被生产力及土壤因子对海拔梯度变化的响应[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晓飞;秦岭两种栎属植物叶性状及其关系沿海拔梯度的变化[D];西北大学;2012年

3 赵双喜;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海拔梯度格局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高小迪;海拔梯度对当归的生理生化指标及品质的影响[D];甘肃中医学院;2014年

5 代立春;戴云山南坡植物群落特征的海拔梯度格局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6 周自宗;贵州省三种植物叶面积垂直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因子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7 陈泓;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海拔梯度格局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8 路程;西藏毒草茎直黄芪在不同海拔梯度种群的景观遗传结构[D];云南大学;2013年

9 蔡蕾;卧龙巴郎山阳坡高寒草甸花卉的生态梯度初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10 胡启鹏;长白山岳桦(Betula ermanii)叶性状和生长对海拔梯度响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标签:

 大别山海拔大别山海拔多少大别山海拔高度

(更多云南旅游新闻请关注昆明旅游官网:admin)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云南国旅旅游网未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或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QQ1844838059即时清除!
------分隔线----------------------------
欢迎来到云南省昆明国际旅行社网站,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把这段分享给大家(安徽大别山海拔梯度上森林土壤碳氮动态研究http://www.kmguol.com/mingshan/hubei/dabieshan/15479.html)转摘文章的朋友,请记得注明出处哦!
特惠线路,在这里!

旅游攻略

点击这里【预订3折机票】好便宜啊!

最新资讯

站内导航

旅游相关:武当山神农架大别山龙泉山木兰山武陵山云雾山大洪山九宫山凤凰山黄袍山龟峰山恩施大峡谷连山双峰山

行程天数:云南一日游云南二日游云南三日游云南四日游云南五日游云南六日游云南七日游云南八日游云南九日游云南十日游云南全线游

云南问答: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行社西双版纳泸沽湖文山玉溪楚雄罗平瑞丽腾冲普洱

旅游攻略:昆明旅游攻略香格里拉旅游攻略丽江旅游攻略西双版纳旅游攻略大理旅游攻略泸沽湖旅游攻略罗平旅游攻略元阳旅游攻略腾冲瑞丽旅游攻略

云南旅游:昆明旅游大理旅游丽江旅游石林旅游九乡旅游大理丽江旅游泸沽湖旅游玉龙雪山旅游西双版纳旅游香格里拉旅游普达措旅游梅里雪山旅游稻城亚丁旅游腾冲瑞丽旅游香巴拉旅游普者黑旅游昆明大理丽江旅游大理丽江西双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大理丽江泸沽湖

关于我们补充协议昆明国际旅行社客服电话预订方式监督投诉合同样本人才招聘旅游资质
签订合同预订咨询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