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名山 > 青海 > 拉脊山 > > 灵石山不同海拔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及养分等属性特征的研究

灵石山不同海拔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及养分等属性特征的研究

http://www.kmguol.com    2015-10-19 17:31     昆明国旅     字体:

灵石山不同海拔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及养分等属性特征的研究

CAJ全文下载

灵石山不同海拔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及养分等属性特征的研究

 QQ空间

灵石山不同海拔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及养分等属性特征的研究

灵石山不同海拔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及养分等属性特征的研究

作    者: 王英姿

来    源: 福建农林大学 2009年

摘    要: 首次对灵石山不同海拔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值以及叶片养分含量、SLA、LDMC等各叶属性特征不同优势种间、不同叶龄间、不同海拔梯度间的差异性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对δ~(13)C值与各叶属性因子的关系、各环境因子对叶片δ~(13)C值的影响以及各叶属性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 1.灵石山米槠林各海拔优势种叶δ~(13)C值介于-34.52‰~-28.377‰之间,平均值为-30.885‰。叶δ~(13)C值种间以及叶龄间的差异性分析表明,除A7、A8海拔梯度上优势种间叶δ~(13)C值差异性不显著外,其它各海拔梯度种间叶δ~(13)C有显著差异;各海拔梯度上不同叶龄间δ~(13)C值差异性不显著。各海拔梯度上叶δ~(13)C值分布特征表现为,随海拔升高,叶δ~(13)C值分组逐渐单一。优势种叶δ~(13)C值海拔间的差异性显著,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叶δ~(13)C值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升高,平均变化量为3.2‰·km-1。 2.分别对10种优势种不同叶龄叶绿体色素的差异分析表明,除少数优势种在某海拔梯度以外,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叶龄间的差异,一般在中高海拔梯度差异最大,且2年生叶片含量高于1年生叶片。而不同年龄叶片间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差异性表现形式复杂。不同优势种的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在海拔梯度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且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有7种优势种不同叶龄叶绿素含量均随海拔的升高先升高,一般在A5或A6达到最大值,然后随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而叶绿素a/b随海拔升高变化趋势比较多样化。类胡罗卜素作为功能色素由于其功能比较复杂,其含量对海拔的响应规律也不尽相同。说明海拔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对于植物叶绿体色素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3.优势种养分含量的分布特征分析表明,P和Na含量的分布范围较窄,分别为0.259~2.026 g·kg-1和0.150~1.804 g·kg-1;其它养分中,Ca含量变化范围最广,且除Mn以外,养分浓度在其分布范围内的低中部频数较高,说明优势种养分含量较低的居多。1年生叶片N、P、K含量高于2年生叶片,2年生叶片Na、Ca含量高1年生叶片,微量元素Fe、Mn、Zn的平均含量也为2年生叶片高于1年生叶片。不同叶龄P含量、2年生叶片Na含量、2年生叶片Ca含量、1年生叶片Mg含量、1年生叶片Fe含量、不同叶龄Zn含量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四级分类法对优势种养分含量进行分类,不同优势种对不同养分的“排斥”和“累积”效应不同。围涎树和石栎对N、狗骨柴和鹅掌柴对K和Na有明显的“累积”效应,厚叶冬青对P、青冈栎对Zn则表现出明显的“排斥”效应。除2年生叶片Fe含量优势种间差异性不显著外,其它养分含量种间差异性显著(p0.05),多重比较表明,养分含量处于不同分类等级中的优势种差异显著,部分处于相同等级中的优势种也有显著的差异性。 4.对不同叶龄SLA、LDMC以及养分特征等叶片属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各叶龄叶片SLA、LDMC、C、K、Mg含量以及2年生叶N、Mn含量均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P0.05),其中LDMC随海拔梯度升高逐渐升高,其它指标则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降低。这种表现规律显示了植物叶片对生境的适应策略,随海拔升高养分含量降低,同时SLA降低、LDMC升高是对养分相对不足适应性的表现。 5.对各海拔以及综合所有海拔梯度上优势种叶δ~(13)C值进行回归分析,除叶片有机碳含量在各海拔均与δ~(13)C值不存在相关关系外,其它叶属性指标均与叶片δ~(13)C值有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综合所有海拔梯度,不同叶龄δ~(13)C值与P、Ca、LDMC含量显著正相关;不同年龄叶δ~(13)C值与SLA以及N、K、Na、Mg、Ash含量、2年生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负相关;不同叶龄叶片δ~(13)C与Fe、Mn、Zn的关系在各海拔表现形式复杂,综合所有海拔,δ~(13)C与Fe、Zn相关性不显著,与1年生叶片Mn含量表现为负相关,与2年生叶片Mn含量表现为正相关。不同海拔梯度上以及不同叶龄δ~(13)C值与各叶属性指标的回归关系不相同,说明δ~(13)C值与叶属性的关系随物种、环境以及叶片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6.对影响叶片δ~(13)C值的13个叶属性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年龄叶片均提取了前五个主分量,综合了80%之多的叶属性因子的信息,且每个主分量的特征根大于1。不同叶龄叶属性指标的每个主分量所综合的主要生理因子不同,主成分回归分析表明,1年生叶片各叶属性指标与δ~(13)C值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LDMCNa含量P含量Ca含量Mn含量SLAFe含量灰分含量叶绿素含量Zn含量K含量Mg含量N含量,其中,Na含量、SLA、灰分含量、Mg含量与δ~(13)C值呈负相关;2年生叶片各叶属性指标与δ~(13)C值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Ca含量SLAN含量P含量叶绿素含量LDMCK含量Mg含量Mn含量Zn含量Fe含量灰分含量,其中,SLA、N含量和Mg含量与δ~(13)C值呈负相关;这说明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各生长因子对植物所起的作用处于动态变化中。SLA、LDMC、P含量、Ca含量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对于2年生叶片,Fe含量、Mn含量和灰分对于1年生叶片对于δ~(13)C值的影响更大,K含量和Mg含量对各叶龄的δ~(13)C影响程度相当,而2年生叶片叶绿素含量对于δ~(13)C值的影响更大。 7.对主要优势种米槠、九节木、鹅掌柴、微毛柃不同叶龄δ~(13)C值与不同土壤深度的各种养分含量以及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每一土壤深度的养分含量对叶片δ~(13)C值都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叶龄δ~(13)C值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不一致,以不同年龄鹅掌柴叶片差异最明显,与2年生叶片相比,1年生鹅掌柴叶片δ~(13)C值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更强。叶δ~(13)C值与土壤养分含量主要以正相关为主,说明不同的土壤养分能降低植物叶片的同位素判别,提高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地形因子对叶δ~(13)C值也有一定的影响。 8.为探讨在不局限于某一物种某一特定环境时叶绿素计SPAD的适用性,采用便携式叶绿素仪SPAD-502对灵石山米槠林不同海拔优势种不同年龄叶片的SPAD值进行野外测定,分别对各海拔不同叶龄不同优势种以及各叶龄不同海拔不同优势种的叶片SPAD值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群叶片SPAD值存在叶龄、种间以及海拔梯度间的差异。对各海拔优势种不同年龄叶片SPAD值与室内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N含量进行回归分析,表明,SPAD值与叶片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及N含量最适合线性关系。SPAD值是叶绿素含量的真实反映,利用叶绿素仪SPAD-502可以快速有效的诊断林木N营养状况。 9.对叶属性指标种间和叶龄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SLA、LDMC以及叶片C、N、P、K、Ca、Mg、Fe、Mn、Zn含量和C/N、C/P、N/P均存在极显著的种间差异性;SLA、LDMC、叶P、K、Ca、Fe、Zn含量以及C/P存在显著的叶龄间差异。1年生叶片的SLA大于2年生叶片,而2年生LDMC大于1年生叶片。对SLA与其它叶属性指标进行回归分析,SLA与不同年龄叶片LDMC、Ca、C/N、C/P成负线性回归关系,与不同年龄叶片N、P、K、Na、Mg、Zn、Ash含量以及2年生叶片Fe、Mn、N/P成正线性回归关系。对不同养分含量及营养结构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不同叶龄N、P、K、Ca、Mg含量与C含量回归关系不显著,不同叶龄N含量与P、K含量以及P含量与K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线性回归关系,C/N与C/P显著相关,不同叶龄N、P以及1年生叶片K与Ca含量均呈显著负线性回归关系,不同叶龄N、K与Mg元素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性正线性回归关系,2年生叶片Ca与Mg含量正线性回归关系,而不同叶龄P与Mg含量回归关系不显著,1年生叶片Na含量、不同叶龄K、Ca、Mg、Fe、Mn、Zn含量与Ash含量均呈显著正回归关系。 10.分别对米槠、九节木、鹅掌柴、微毛柃不同叶龄养分含量与环境的关系进行排序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土壤PH、海拔、坡度、坡向等环境因子对优势种叶养分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环境因子对不同优势种养分的影响程度不同,相同优势种不同叶龄养分对环境的响应也不同。通过对4种优势种养分含量与环境进行排序分析不能够分离出哪些环境因子的影响更强。由不同海拔梯度上样地在排序图上的位置可以看出,各样地间存在一定的环境变化梯度。

关 键 词:

学位级别:  博士

所属学科馆:

农业科技馆

林业馆

数据库类型:


目  录

摘要

8-11

Abstract

11-15

1 文献综述

15-32

1.1 稳定性碳同位素基本理论

15-17

1.1.1 同位素效应的表示方法

15-16

1.1.2 碳同位素分馏的机理

16-17

1.2 影响植物碳同位素分馏的因素

17-22

1.2.1 影响植物碳同位素分馏的内在因素

17-18

1.2.2 影响植物碳同位素分馏的环境因素

18-22

1.3 稳定碳同位素技术的应用进展

22-28

1.3.1 δ~(13)C 和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22-24

1.3.2 δ~(13)C 和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研究

24

1.3.3 δ~(13)C 和植物功能群以及植物群落的演替

24-28

1.4 植物叶片属性特征研究

28-31

1.4.1 植物叶片属性特征的研究内容

28-30

1.4.2 植物叶片属性特征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研究

30-31

1.5 我国有关叶片稳定性碳同位素以及叶片属性特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1-32

2 研究区概况、研究意义与研究目标

32-35

2.1 研究区概况

32

2.2 研究意义

32-34

2.3 研究目标

34-35

3 研究方法

35-39

3.1 野外调查与实验方法

35-36

3.1.1 样地设置与叶片样品取样

35-36

3.2 室内实验方法

36-37

3.2.1 叶片稳定性碳同位素测定

36

3.2.2 叶属性特征分析

36-37

3.2.3 土壤特征分析

37

3.3 数据分析方法

37-39

3.3.1 数据基本分析方法

37

3.3.2 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

37-38

3.3.3 养分含量与环境的排序分析

38-39

4 结果与分析

39-149

4.1 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不同叶龄δ~(13)C 值的种间差异性、分布特征以及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

39-50

4.1.1 灵石山各海拔优势种间及叶龄间δ~(13)C 值的差异性

39-42

4.1.2 灵石山各海拔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 值的分布特征

42-46

4.1.3 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 值沿海拔的变化规律

46-48

4.1.4 小结与讨论

48-50

4.2 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不同叶龄叶绿体色素特征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

50-59

4.2.1 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不同叶龄叶绿体色素含量比较

50-53

4.2.2 米槠林优势种叶绿体色素含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

53-57

4.2.3 小结与讨论

57-59

4.3 灵石山米槠林优势树种不同叶龄养分特征

59-73

4.3.1 不同叶龄养分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59-66

4.3.2 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养分含量的分类

66-72

4.3.3 小结与讨论

72-73

4.4 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不同叶龄叶属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

73-80

4.4.1 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不同叶龄叶属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

73-78

4.4.2 小结与讨论

78-80

4.5 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 值与各叶属性因子的相关性

80-96

4.5.1 米槠林优势种不同叶龄δ~(13)C 值与各叶属性因子的关系

80-93

4.5.2 小结与讨论

93-96

4.6 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不同叶龄δ~(13)C 值与叶属性因子的主成分回归分析

96-102

4.6.1 1 年生叶片δ13C 值与各叶属性因子的主成分回归分析

96-98

4.6.2 2 年生叶片δ~(13)C 值与叶属性因子的主成分回归分析

98-101

4.6.3 小结与讨论

101-102

4.7 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不同叶龄δ~(13)C 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02-110

4.7.1 不同海拔不同土壤深度养分含量的差异性分析

102

4.7.2 灵石山米槠林主要优势种不同叶龄δ~(13)C 值与不同土壤深度养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102-105

4.7.3 灵石山米槠林主要优势种不同叶龄δ~(13)C 值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105

4.7.4 小结与讨论

105-110

4.8 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不同叶龄SPAD 值的差异及其与叶绿素、氮含量的关系

110-119

4.8.1 不同叶龄SPAD 值的差异性

110-112

4.8.2 SPAD 值与不同叶龄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

112-115

4.8.3 SPAD 值与不同叶龄单位面积N 含量的相关性

115-117

4.8.4 小结与讨论

117-119

4.9 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不同叶龄叶属性的差异性及其之间的关系

119-135

4.9.1 灵石山米槠林不同优势种、不同叶龄叶属性的差异性

119-120

4.9.2 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不同叶龄叶属性之间的关系

120-135

4.9.3 小结与讨论

135

4.10 灵石山米槠林优势种不同叶龄养分含量与环境的关系——RDA 排序

135-149

4.10.1 灵石山米槠林主要优势树种不同叶龄养分含量与环境的关系

136-144

4.10.2 小结与讨论

144-149

5 主要结论与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149-151

5.1 主要结论

149-150

5.2 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150-151

参考文献

151-173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173-174

致谢

174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 王婷;胡亮;郭晓敏;杜天真;;毛竹叶片N含量与SPAD值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5期[2] 陈拓,杨梅学,冯虎元,徐世健,强维亚,何元庆,安黎哲;青藏高原北部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的空间特征[J];冰川冻土;2003年01期[3] 冯虎元,安黎哲,陈拓,徐世健,强维亚,刘光,王勋陵;马先蒿属(Pedicularis L.)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J];冰川冻土;2003年01期[4] 陈拓,陈发虎,安黎哲,刘晓宏;不同海拔祁连园柏树轮和叶片δ~(13)C值的变化[J];冰川冻土;2004年06期[5] 李景平,杨鑫光,傅华,张宝林;阿拉善荒漠区3种旱生植物体内主要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和分配特征[J];草业科学;2005年09期[6] 马书荣,阎秀峰,陈柏林,祖元刚;不同海拔裂叶沙参和泡沙参气孔形态的对比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7] 胡启武;宋明华;欧阳华;刘贤德;;祁连山青海云杉叶片氮、磷含量随海拔变化特征(英文)[J];西北植物学报;2007年10期[8] 沈承德,易惟熙,孙彦敏,邢长平,杨英,彭少麟,李志安;鼎湖山森林土壤~(14)C表观年龄及δ~(13)C分布特征[J];第四纪研究;2000年04期[9] 旺罗,吕厚远,吴乃琴,吴海斌,刘东生;青藏高原现生禾本科植物的δ~(13)C与海拔高度的关系[J];第四纪研究;2003年05期[10] 刘光琇,陈拓,安黎哲,王勋陵,冯虎元;青藏高原北部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环境意义[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 丁访军;王兵;郭浩;赵广东;;中亚热带毛竹和杉木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2] 林晗;陈辉;吴承祯;洪滔;陈灿;陈建忠;刘剑斌;肖应忠;;福建千年桐种源叶片δ~(13)C与环境及叶碳氮含量的关系[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陈昕;雷公藤不同种源光合特性及其与生长属性关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 陈秀德,王洪征,黄孝新,张智波;土壤养分含量及施肥与小麦产量关系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99年04期[2] 陈川,张山泉,孙春梅,庄春,钟平;水稻施用钾肥与钠肥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5期[3] 陈拓,秦大河,李江风,任贾文,刘晓宏,孙维贞;新疆昭苏云杉树轮纤维素δ~(13)C的气候意义[J];冰川冻土;2000年04期[4] 林清,王绍令,赵林;利用多年冻土区湖相沉积物中埋藏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重建大气CO_2浓度[J];冰川冻土;2001年01期[5] 袁玉江,李江风,胡汝骥,刘潮海,焦克勤,李忠勤;用树木年轮重建天山中部近350a来的降水量[J];冰川冻土;2001年01期[6] 陈拓,秦大河,李江风,任贾文,孙维贞;从树轮纤维素δ~(13)C序列看树木生长对大气CO_2浓度变化的响应[J];冰川冻土;2001年01期[7] 段克勤,姚檀栋,蒲健辰,孙维贞;喜马拉雅山达索普冰川积累量变化及其对青藏高原温度的响应[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8] 陈拓,秦大河,何元庆,任贾文,刘晓宏;祁连圆柏中稳定碳同位素分布特征[J];冰川冻土;2002年05期[9] 刘晓宏,秦大河,邵雪梅,任贾文,王瑜;西藏林芝冷杉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对气候的响应[J];冰川冻土;2002年05期[10] 陈拓,杨梅学,冯虎元,徐世健,强维亚,何元庆,安黎哲;青藏高原北部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的空间特征[J];冰川冻土;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闫恩荣;常绿阔叶林退化过程中土壤的养分库动态及植物的养分利用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 张世华;梁社往;何忠俊;段艳涛;王印;;10个地理种源滇重楼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2年05期[2] 林晗;陈辉;吴承祯;洪滔;陈灿;陈建忠;刘剑斌;肖应忠;;福建千年桐种源叶片δ~(13)C与环境及叶碳氮含量的关系[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赵阳;黑河下游不同地下水位胡杨叶形态学生理学响应[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 冯立娟;苑兆和;尹燕雷;招雪晴;张承安;;不同大丽花品种盛花期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5期[2] 李玉成,葛宏华,周忠泽,许仁鑫;再建气候环境演化历史的碳同位素技术[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3] 范志强;余霞;王军;;不同光强对油菜叶片生理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0期[4] 于群英,段立珍;用Mehlich3通用浸提剂法测定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6期[5] 高厚强,张晓玲;合肥市大气污染对植物叶绿素(a、b)含量比例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3期[6] 彭昌亚;李永飞;任枫;王正刚;毛忠贵;;不同溶剂对绿茶中叶绿素的萃取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7] 张育平;吕文彦;秦雪峰;李广领;;3种除草剂对核桃幼苗生长量及生理效应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8] 刘金平;张新全;游明鸿;易杨杰;彭燕;;扁穗牛鞭草地不同层面光合作用差异及贡献率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9] 韩锦涛;李素清;;娄烦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和格局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10] 马海涛;李晓晨;郭志勇;冯士龙;王超;;Zn、Pb和Cd对小麦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张凯;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养分动态及其利用效率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2] 种培芳;荒漠植物红砂、白刺和沙拐枣抗旱指标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3] 林志成;冀西滇西等地中新生代陆生植物与古大气CO_2浓度重建[D];兰州大学;2010年[4] 李文金;亚高寒草甸弃耕地恢复演替过程及其生态学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5] 侯钰荣;伊犁绢蒿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6] 鲁为华;短期围栏封育下退化绢蒿荒漠草地更新特征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7] 彭祺;镧对UV-B辐射胁迫下大豆幼苗内源激素与类黄酮代谢影响[D];江南大学;2010年[8] 张秀娟;亚热带常绿叶林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9] 田晔林;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10] 陈兵;基于多平台棉花黄萎病的遥感监测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武欣;武汉城市乡村聚落植物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2] 唐浩月;棉花不同氮肥比例施用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3] 李超;Ac/Ds-Enh转座插入的棉花抗病突变体主要特性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4] 刘浦孝;山东沙质海岸防护林主要树种适应性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5] 刘立杰;黄河三角洲湿地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功能群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6] 王德鹏;白榆优良无性系蒸腾耗水与生长量特性的关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7] 王磊;开张角度对红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cv.Red Fuji)内源激素及碳氮营养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8] 陈志强;红富士苹果花营养诊断及其硼含量监测模型的构建[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9] 李红;黄土丘陵区3个树种光合效率光响应过程及其模拟[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10] 王少军;建筑业可持续竞争力比较分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1] 李婕;高亦珂;向地英;;温汤处理对亚洲百合‘多安娜'耐热性的影响[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2] 黄树辉;王明明;张明华;;主成分分析法对河流及沟渠水质评价的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3] ;Non-linear Responses of Morphology and Growth of Fargesia nitida to Altitude in Wolong Nature Reserve,Sichuan,Southwestern China[A];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from Cross-strait Environment & Resources and 2nd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ociety[C];2010年[4] 吴伟斌;洪添胜;代芬;尹令;朱余清;黄伟锋;李东东;;果树冠层重叠叶片LAI检测方法[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5] 杨彦明;张胜;张润生;;外源激素对油菜角果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6] 高志勤;;毛竹林分土壤速效养分的变化特征[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7] 孙凡;孟令彬;;辽东栎生长与繁殖对萌蘖调控的响应[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8] 旺罗;吕厚远;吴乃琴;吴海斌;刘东生;;青藏高原现生禾本科植物的δ~(13)C与海拔高度的关系[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9] TUNGSHENG LIU;;Distribution of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of modern soil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四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新生代·地磁与空间电磁·工程地质与应用地球物理)[C];2004年[10] ;Discovery of C_4 species at high altitude in Qinghai-Tibetan Plateau[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四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新生代·地磁与空间电磁·工程地质与应用地球物理)[C];2004年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前10篇[1] 贾开心;郑征;张一平;;西双版纳橡胶林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J];生态学杂志;2006年09期[2] 周芸芸;赵敏杰;李熙萌;马帅;冯金朝;;大坂山不同海拔高寒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3] 周芸芸;赵敏杰;李熙萌;马帅;冯金朝;;大坂山不同海拔高寒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摘要)(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1年03期[4] 张忠义,韩艳英,段绍光,闫东锋,郭芳,张雅梅;宝天曼栎类天然林物种多样性海拔分布研究[J];河南科学;2005年06期[5] 郑关关;洪伟;吴承祯;王英姿;范海兰;陈灿;李键;;灵石山常绿次生林不同海拔CWD贮量特征[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9年01期[6] 宋璐璐;樊江文;钟华平;王宁;;重庆红池坝地区草地群落生物量及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格局变化[J];草地学报;2010年02期[7] 刘贵峰;丁易;臧润国;郭仲军;张新平;成克武;白志强;巴哈尔古丽·阿尤甫;;天山云杉种群分布格局[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1期[8] 黄亚洲;吴杰;孟玉山;吕俊;王三根;朱万泽;;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灌丛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氮含量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9] 柳静;杨海波;;伏牛山自然保护区锐齿栎林的空间格局[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8期[10] 马光良;王光剑;李呈翔;向天洪;胡建明;;海拔梯度对合江方竹发笋节律的影响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徐鹏彬;中国温带地区4种针叶林树种叶属性对海拔梯度的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2] 王婷;天山中部不同海拔高度天山云杉林的生态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3] 王惠珍;当归产量和品质形成对海拔的响应及生理机制[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4] 刘洋;纵向岭谷区山地气候时空变化及其生态效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8年[5] 陈双林;海拔对毛竹林结构及生理生态学特性的影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6] 刘贵峰;天山云杉种群与群落特征及其地理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7] 刘翠玲;新疆喀纳斯森林景观美学质量形成机制与自然火干扰体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8] 张学江;中国卧龙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群体的遗传变异[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年[9] 王英姿;灵石山不同海拔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及养分等属性特征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10] 马妙君;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的土壤种子库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马玲玲;青海省拉脊山地区植物群落结构、植被生产力及土壤因子对海拔梯度变化的响应[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2] 黄雯敏;毛竹林下植物沿海拔梯度的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3] 张晓飞;秦岭两种栎属植物叶性状及其关系沿海拔梯度的变化[D];西北大学;2012年[4] 高小迪;海拔梯度对当归的生理生化指标及品质的影响[D];甘肃中医学院;2014年[5] 周利光;成熟林土壤呼吸沿海拔梯度的动态变化与机理[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6] 赵双喜;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海拔梯度格局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7] 刘晓敏;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变异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8] 蔡蕾;卧龙巴郎山阳坡高寒草甸花卉的生态梯度初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9] 樊晓勇;祁连山老虎沟优势植物的养分空间变化与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10] 路程;西藏毒草茎直黄芪在不同海拔梯度种群的景观遗传结构[D];云南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1] 张宇军;房丽君;;蝴蝶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变化研究[A];中国植物园(第十四期)[C];2011年[2] 沈泽昊;胡会峰;周宇;方精云;;神农架南坡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3] 彭剑峰;勾晓华;方克艳;张芬;;坡向对海拔梯度上祁连圆柏树轮记录的干扰[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4] 付海龙;胡正华;徐学红;于明坚;;古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植物功能群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研究[A];浙江省第二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5] 许文强;张豫芳;陈曦;罗格平;蔺卿;;天山北坡山地针叶林土壤性质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6] 刘彦宏;廖文波;周材权;米志平;毛敏;陈林;;中国西南地区泽蛙(Rana limnocharis)的身体大小与海拔高度的关系[A];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7] 胡军华;谢锋;李成;江建平;;棘蛙亚科物种丰富度、种域及体型大小垂直分布格局[A];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8] 胡军华;谢锋;江建平;;棘蛙亚科物种丰富度格局及其形成机制[A];第七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9] 关文彬;吴建安;梁广林;王棒;马克明;刘国华;汪西林;;岷江源区植被分类及其主要类型[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10] 沈泽昊;刘增力;方精云;;贡嘎山海螺沟冷杉林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及其随海拔的变化[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 龚珊珊;;永安国有林场土壤理化性质的分布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5期[2] 张如华;;马尾松不同种源光合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3] 张江涛;;饲料型刺槐幼苗的光合生理特征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4] 惠利省;徐立安;王章荣;;马褂木不同种源苗期光合特性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5] 姜艳娟;毛斌;陈晓燕;何炎红;郭连生;田有亮;;不同光强下大青山几种树种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6] 陈拓,杨梅学,冯虎元,徐世健,强维亚,何元庆,安黎哲;青藏高原北部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的空间特征[J];冰川冻土;2003年01期[7] 苏培玺,陈怀顺,李启森;河西走廊中部沙漠植物δ~(13)C值的特点及其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J];冰川冻土;2003年05期[8] 赵凤君;沈应柏;高荣孚;苏晓华;张冰玉;;叶片δ~(13)C与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9] 魏书銮, 于继洲,宣有林, 李登科;核桃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关系的研究[J];北京农业科学;1994年05期[10] 邓蕾;李高扬;王艳;李建龙;姜涛;;4种结缕草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的比较研究[J];草原与草坪;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闫恩荣;常绿阔叶林退化过程中土壤的养分库动态及植物的养分利用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 史梅娟;中亚热带三种优势树种水分生理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2] 徐德聪;不同品种美国山核桃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3] 王笑言;不同棉花品种资源光合特性及类别的初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6年[4] 崔令军;泡桐无性系苗期光合与生长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5] 李淑娟;观赏山楂的适应性比较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6] 孟函宁;不同沙棘品种光合生理和水分生理特性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7年

数字图书馆推荐 >> 相关学科馆>>

标签:

 拉脊山海拔拉脊山海拔多少拉脊山海拔高度

(更多云南旅游新闻请关注昆明旅游官网:admin)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云南国旅旅游网未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或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QQ1844838059即时清除!
------分隔线----------------------------
欢迎来到云南省昆明国际旅行社网站,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把这段分享给大家(灵石山不同海拔米槠林优势种叶片δ~(13)C及养分等属性特征的研究http://www.kmguol.com/mingshan/qinghai/lajishan/21827.html)转摘文章的朋友,请记得注明出处哦!
特惠线路,在这里!

旅游攻略

点击这里【预订3折机票】好便宜啊!

最新资讯

站内导航

旅游相关:日月山青海湖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卓尔山拉脊山达坂山天峻山娘娘山老爷山海心山

行程天数:云南一日游云南二日游云南三日游云南四日游云南五日游云南六日游云南七日游云南八日游云南九日游云南十日游云南全线游

云南问答: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行社西双版纳泸沽湖文山玉溪楚雄罗平瑞丽腾冲普洱

旅游攻略:昆明旅游攻略香格里拉旅游攻略丽江旅游攻略西双版纳旅游攻略大理旅游攻略泸沽湖旅游攻略罗平旅游攻略元阳旅游攻略腾冲瑞丽旅游攻略

云南旅游:昆明旅游大理旅游丽江旅游石林旅游九乡旅游大理丽江旅游泸沽湖旅游玉龙雪山旅游西双版纳旅游香格里拉旅游普达措旅游梅里雪山旅游稻城亚丁旅游腾冲瑞丽旅游香巴拉旅游普者黑旅游昆明大理丽江旅游大理丽江西双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大理丽江泸沽湖

关于我们补充协议昆明国际旅行社客服电话预订方式监督投诉合同样本人才招聘旅游资质
签订合同预订咨询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