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获城远眺
南城门
山顶处的莲池
大获城内发现的宋代钱币
1966年苍溪县农民在大获山拾到两方铜文铜制的八思巴文官印,内容为:万州诸军奥鲁之印。
大(音“太”)获城,在苍溪县城东南20公里处的大获山上,东河(宋江)围绕,山峰雄峙江边,江左、山南与阆中接壤。
大获,太大太多的收获。大,读音为“太”,因为古文字中“大”“太”二字相通。看这阵式,可知这地名有不少文化内涵,非等闲之地,事实确也如此。
大获山海拔高度600米多一点,绝对高度才300多米,在这一带不算最高,为什么南宋抗元时在军事上占据重要地位,名列“蜀中八柱”,成为四大戎司之一。是不是古人搞的拍脑袋工程,抑或是地以人名而浪得虚名?笔者查阅几种古书古志,包括从淘宝网上以14倍之价淘得一本当年标价为0.58元的《余玠传》;又与多位大方之家激烈探讨,在大获城山下农家院里向90翁、80翁们请教;两次攀援上山,站于山顶,用我可怜的一点儿军事常识过了一把将军瘾,擘画江山,指挥若定,终于信服了古人与今人的结论—南宋的余玠是真正具有战略眼光的军事家。因为他的谋略,才使得这看似平常的大获城在军事上名扬千古。
一
大获城成为重要的军事堡垒,我们必须最简单了解一下元朝(蒙古政权)对南宋时四川的征伐。
南宋王朝是公元1126年建立的,其疆域主要在长江以南。传承北宋王朝软骨病的南宋,本身弱不禁风,而又苦于生不逢时:北方是强大的蒙古族政权,人人皆知的忽必烈哥哥弟弟侄子们,正是刚强无比、靠战功、靠智谋争权夺利的年代。这个吃惯了牛肉、喝惯了羊奶的剽悍民族,早就想到天府之国来吃几碗大米、涮点麻辣烫。
据史料记载,1231年,蒙古军队首次进犯蜀地,没费什么气力就占领了利州与阆州一带。这时的阆州与利州一样,同为地级市级别,也同属利州路(南宋的“路”相当于今天的省级行政区划)。宋代梯级行政区划大致为:路-府(或直隶州)-县-乡-郡-里。
1236年、1237年、1240年,蒙古军队又多次从汉中、利州一带旋风一般袭掠四川。当然,有时像“一日游”、“几日游”一样,来去如闪电。惧怕于蒙古军队的蜀中军民,从这一次次用鲜血凝结的痛苦记忆中,也想出一个抵御之法,以阵地战对付运动战,这就是修寨自保。因为,蒙军一般不带辎重,优缺点并存。以城堡持久抵御,胜利的天平无疑倾向宋军。因此各地建修了一些寨堡。当然,大部这样的寨堡,以前是防盗匪的,也属“村民自治”的产物。有一种史料说,大获城堡,最初就是在南宋绍定年间,即公元1233年前后由宋军都统王坚主持修建的。
二
大获城出名,在南宋抗元中起到重要防御作用得益于一个人,他叫余玠。这位余将军,家是浙江衢州的,在著名的沧浪书院、白鹿书院进修过,宋史上没明说他考取过功名。因有文化成为军中幕僚。1236-1241年在江淮一带抵御蒙古军队,屡建战功,最后升迁至淮东制置副使(片区军政副职)。足见此人非常了得,绝非匹夫之勇。1242年12月,余玠被朝廷任命为四川的最高军政长官,肩上褡裢里装了一串沉甸甸的官印: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因为当时朝廷确定的四川制置司驻地就在重庆。利州也曾作为制置司驻地,因元军多次进攻,而退往内地多个地方。
这一时期,南宋当政的是理宗皇帝。在南宋的帝王中,他算起来是比较有作为的一位了。而此时代,蒙古也早把四川作为战略进攻的重点,大小4次宋蒙之战,虽曰“天府”的巴蜀早在风雨飘摇中,史书很悲凉地说“亡形已具”。因为宋军根本不是蒙军的对手,特别是运动方面,还不说主帅无能、将无血性、兵无斗志、纲纪松弛,粮饷不足等等。从1227-1242年这16年间,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就向四川派出过3个宣抚使、9个制置使(还有4个副使),一见形势之难,二见朝廷草率与主官束手无策。皇帝这时对余玠是从心底里彻底信任,因为这时谁还敢、谁还能揽这个磁器活儿呢?余玠也是满怀壮志,希望挽国家于危亡。客观讲,这个岗位也是他竞争(廷对皇上,龙颜大悦)而来,因此他胸有成竹地向皇帝口头承诺,“愿假十年,手挈四蜀之地,还之朝廷。”
身背王命、自断退路的余玠,上任于重庆后,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著名的策略是虚心延请高人出谋划策。贵州来的冉琎、冉璞兄弟二人,在军区内部宾馆住了月余,察言观色于余玠,认为考察通过后,给余玠献的治蜀整套计策是10字方略—“择险、任人、积粟、驻兵、徙城”。军事上,简略地讲,把关外五州之兵收缩于内地,在利州以内建立据点,以合州钓鱼山(今合川境内)为防御核心。因为,重庆是四川制置使的指挥大本营,合州上通嘉陵江、沱江、渠江三江,下达长江,是重庆天然屏障。这一“山城防御体系”就是在嘉陵江、宋江、涪江、渠江及支流等江边奇险之地建设军事堡垒,“驻点成线”、“设险守蜀、以步制骑”,拱卫重庆。余玠也有此谋,加上冉氏兄弟的补充,就更全面、更清晰了。但作为军事家的余玠还是真诚而客气地讲“不贪其功”。这一阶段,在余玠的大力督导下,据陈世松撰写的、受学术界公认的《余玠传》统计,共新筑或加固有20座比较有名的城堡。其中大多数学者,把云顶(沱江西淮口镇)、运山(蓬安县嘉陵江)、大获、青居(南充市南嘉陵江)、得汉(通江县大通江上,防米仓山道)、钓鱼(合川县北,西南据渠、嘉二江)、白帝(奉节县临长江)、苦竹(剑阁县北),这八座城堡叫“蜀中八柱”。当然,“八柱”应是一概数,非实指,像国人爱以十景凑数一样。从地图上看,这些城堡正好在三江之边构筑成一个“”型防御体系,合州是主干上的核心。
还有一个史实也证明,大获城的军事价值:就是余玠治蜀,军事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把四大戎司驻地向内地收缩,原来驻扎安康的金戎司就撤到大获城,明确的军事目标是“守护蜀口(钓鱼城)”。(宋史《余玠传》是这样记述的:“又移金戎于大获,以护蜀口。移沔戎于青居,兴戎先驻合州旧城,移守钓鱼,共备内水。移利戎于云顶,以备外水。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又属嘉定俞兴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足见余玠之文治武功)
还有一点,就是今天利、苍、阆之子民应凭吊大获城的理由是,大获城十数年间作为地方政权的政府所在地,用古话说,是“治所”。从1243-1262年(有说1271)大获城就作为利州、阆州、金州、苍溪县、奉国(今阆中老观一带)的治所。这是余玠治蜀军政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策略,地方长官与军事长官(当然有兼职)捆在一处,有点“人在阵地在”、“官在衙门守”的破釜沉舟之气概。当然,据史书记载,推行这一政策,阻力是很大的。但余玠认为,非此不能守蜀,非此不能治蜀,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实践证明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据史实载,1243年,蒙与宋“大小三十六战”未捞到好处,1245年蒙军专门进攻无堡可守的成都、汉州、资州等地,所获甚丰。1246年春,蒙军又四路攻蜀,大获城、巴州的小宁城、广安大良城均未失守,足见价值所在。
三
这时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历史选择了大获城。
第一个原因,大获城处于利阆古道的咽喉之处。古之入蜀,难于上青天。著名陆路蜀道有四条,阴平道、金牛道、米仓道、大巴山商道。陆路从成都经阆中过苍溪,经利州、至汉中,大获城一带是非过不可。从大获城南门经牛家坡,过阆中著名的博树垭,下文城,即到阆中,60里路而已。另一条古驿道,从利州-兰池驿-施店驿-伏公场到六槐驿,下烟峰楼(云峰场)过大获城西边的虎背村,顺山梁达博树垭,下文城亦至阆中。蒙古军队几次袭掠四川,这一带也是必经之地。此处设寨,像一个拳头,可攻可守,伸缩自如。
第二个原因,大获城在宋江边上,扼水路咽喉。这也是余玠山城防御体系中宋江防线上唯一要点,从利州、或从米仓道下旺苍经东河(宋江)都可袭击阆州。因为,宋江在阆中文城一带与嘉陵江合流,顺嘉陵江可直奔重庆。这里离阆中水路不足百里,直线距苍溪城不足40里。粮饷补及、后援可期。王渡古时本身就是商贸重镇、物资集散转运之所。还有重要一点,离此处50公里的嘉陵江边长宁山(今苍剑交界)设有鹅顶堡军事重地。两城堡,一守嘉陵江、一防宋江,二寨互为倚廓,彼此照应。设寨于水边,以水势增山险,也便发挥宋军舟楫之利,蒙军短之。
第三个原因,大获山,天生奇险。江边突兀一山,呈东西走向,与宋江平行。三四十米的陡峭悬崖之上,山脊左右两边,各有一大平台,有良田若干。今天,这两大平台还住有70多户人家。据测量,这个桑叶一样的大平台,周长不少于10里。古时之大获城,城墙就建在这个平台的边缘。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名字分别叫启明、长庚、阜财、锁钥。非常庆幸的是,大获城之南城门保存尚好。笔者于7月6日实地测量,门洞宽125cm,圆拱门顶端离地150cm。门洞不阔、不高,二马并行也难,一切都以军事为目的。据老乡给我们实地比划,厚实的木门及粗重的顶门杠,在1933年让盘踞在这里的白军(罗乃琼部)逃跑前毁掉了,因为红四方面军攻克了大获城。这也说明大获城在军事上是有存在价值的。当然,这些木质城门显然不是余玠时代的原物了,应为明代1640年左右所修。也是这位热情的老乡带路,让我们见识了一下大获城之老城墙,扒开苔藓,条石很规整,风化亦不严重,老乡讲都是441(40×40×100)的条石经古法叠加,墙底都是三重条石,城墙上可并排跑两匹马,宽度应有200cm以上。这样十里的城墙,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建造起来,要多少劳力,我们可以想见。而且经过780多年,经过“5·12”特大地震,南城门仍未坍塌。足见古人同仇敌忾的精气神和一丝不苟的质量意识,这也是今天我们必须佩服古人的地方;这也是文物古迹的价值导向。
第四个原因,粮水充足,可作持久。前述城墙内是两块大平台,当年是州府县衙所在,仕农工商肯定齐备。余玠大力推行平战结合,耕种积粟是第一要务,精壮平时务农与训练,战时从军。城内有水有粮,南门之下,是广阔的大获坝,几百亩粮田,战时肯定为军事服务。下北门,即达王渡场与宋水码头,粮秣亦能解决。作为生命要素之水,城内这两个大平台水井水塘较多,能保供水自不必言。笔者攀援上山,半山腰六十年代挖一石堰,离山顶垂直高度30米处,也有一大水塘,说明古代在山上找水是不难的。山顶还有一墨池,可积五六挑水,作为山顶之军事司令部饮水不在话下。
四
现在说一下大获城的败落。从1243年,余玠撤金戎司于大获城,常住正规部队是1000人建制。蒙古军队也未消停过,1254、1255、1257年蒙军多次出没于利州、阆州、果州一带,但史书上并没有大获城易手的记载。时间到了1258年7月,忽必烈的哥哥是当时的大汗(汉之皇帝位),名叫蒙哥汗,亲率四万精锐(号称十万大军),三路攻蜀,九月驻汉中。因当时宋军于此几不设防,本身亦无兵。余玠耗尽心血十年治蜀,蜀之宋军,亦不过四万。较准确的史实是,11月中旬,蒙哥汗强攻长宁山之鹅顶堡,守将王佐死守,后知县王仲投降,城破,王佐面对敌酋,仰天大笑、大义自裁,后人敬仰。蒙哥汗即率大军攻大获城,先遗长宁山叛将王仲诱降,时任利西(此利州分为东西两站)安抚、阆州总兵的杨大渊愤而杀之,决心与城共存亡。但蒙哥汗岂是等闲之辈,手下战将如云,战斗力极强,入蜀以来,正是秋风扫落叶之时。蒙哥汗悍将汪德臣、张立统抢占水门、攻陷北门,宋军死伤惨重。守兵本不足的杨大渊深知蒙哥汗抵抗到底就“屠城”的血腥政策,经过痛苦的纠结,以“乞数万(实不及万)人命”的堂皇理由,于11月23日出城投降。这样算来,大获城从金戎司撤入到此共戍守了15年时间。据统计,山城防御体系的多处城堡是从内部攻破的,非蒙军力攻所克。当然,顺便说一下,这位被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哥汗,次年初,即在合川城下战死,汪德臣亦战死于此。蒙古军队也因此延缓了统一中国、征伐世界的脚步,被人们称为“四川挽救了世界”。这就是余玠建立的包含大获城在内的“山城防御体系”在军事史上迸发的夺目光辉。
五
正因为余玠的杰出贡献,多地建有余公祠,以志纪念。大获城山顶亦有,早无迹可觅。
大获城远近闻名,还因山顶建有玄庙观,三进木建筑,前为山门,再为过厅,后为正殿。正殿面阔五间,总宽18.5米,进深3间,15.7米,画栋飞檐,铜铃声脆,一派祥和。正殿大梁有墨书题款“清乾隆二十五年(1687)重修”。山门额有石兰书“古大获城”四字,落款“民国36年(1947)丁亥春何寅初题”。1958至1961年,山顶道观办过跃进中学,300人规模,可以想见房舍之多。后来山顶建有广播电视站,办过园艺场。由于缺乏有效保护,此观便慢慢衰弱不支,1983年9月8日全毁,殊为可惜。
据记载,大获城文物古迹甚多,古南城门犹在,古代城墙甚多,著名的有大获莲池,墨池、马蹄石等。刀枪库已不复存在。现山顶有一文物保护石碑,上刻“古大获城遗址”。
原大殿遗址下,有二石窟,当是旧迹,洞口雕花图案清晰,古朴自然,紫蓝颜料未剥蚀;石刻对联笔力遒劲。石壁上有一重修碑记,风化太重,字迹难辨。石窟顶部有一太极图案,依稀可见。洞内新塑二像,村民自发行为,水泥制品,像貌似佛,财神之类,与道观是不搭界的。但香火还旺,一木杆上,还吊有一新鲜猪头,当是供品,足见拜佛(还是参道)之诚。有老妇自发管理,寻点开水喝、听一点野史也还不错。
半山腰有一石堰,是六十年代的产物,今年雨水丰沛,堰内存水亦不足三成。离山顶不足百步,有一水塘,周长当有20米,四围绿树,塘中莲叶翠绿,莲花三五朵盛开,一二株含苞欲放,当满脸汗水、口干舌燥之时,水清自溢的荷塘,会给您什么惊喜呢?
立于山顶,气象万千。四周山河奔来眼底,白云悠悠,惠风和畅,万山皆绿,阡陌纵横,一派丰收景象。夏日宋江,江面意阔,波涛不惊,兴亡千古事,都在流水中。好在时代飞速发展,国力大增,《文物保护法》深入人心。大获城旅游开发,上山公路硬化,广元市、苍溪县已有完备规划。大获城新的辉煌,为期不远。
(原载广元日报2013.08.20第五版)
欢迎来到云南省昆明国际旅行社网站,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把这段分享给大家(“蜀中八柱”之苍溪大获城http://www.kmguol.com/mingshan/shanxi/micangshan/33330.html)转摘文章的朋友,请记得注明出处哦! |
旅游相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宝鸡天台山米仓山子午岭安康南宫山翠华山王顺山药王山骊山九天山宝塔山
行程天数:云南一日游云南二日游云南三日游云南四日游云南五日游云南六日游云南七日游云南八日游云南九日游云南十日游云南全线游
云南问答: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行社西双版纳泸沽湖文山玉溪楚雄罗平瑞丽腾冲普洱
旅游攻略:昆明旅游攻略香格里拉旅游攻略丽江旅游攻略西双版纳旅游攻略大理旅游攻略泸沽湖旅游攻略罗平旅游攻略元阳旅游攻略腾冲瑞丽旅游攻略
云南旅游:昆明旅游大理旅游丽江旅游石林旅游九乡旅游大理丽江旅游泸沽湖旅游玉龙雪山旅游西双版纳旅游香格里拉旅游普达措旅游梅里雪山旅游稻城亚丁旅游腾冲瑞丽旅游香巴拉旅游普者黑旅游昆明大理丽江旅游大理丽江西双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大理丽江泸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