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需科学谨慎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西分局的萨玛阁林区,距这个傈僳族村庄数公里的原始森林,是滇金丝猴的活动区域之一。 钟嘉 摄
“生态旅游”,很时尚的概念,许多地方都已打出这个旗帜,吸引游客的光顾。但在云南迪庆
藏族自治州就这个题目采访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习银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还没有准备好。”
白马雪山保护区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腹地,以滇金丝猴及其栖息的云冷杉林环境为保护对象,面积从始建时的19万公顷,2000年增加到28万多公顷,滇金丝猴在保护区里的数目目前估计达1800只。白马雪山保护区是多种冷杉树种的荟萃之地,而且保持着原始状态,为滇金丝猴这种高山树栖动物提供了特有的生活环境。记者最近走访白马雪山保护区的维西萨玛阁林区,看到壮观的原始林,潺潺的溪流,缤纷的繁花异果以及白墙黑瓦的傈僳族村寨,即使不能遇见滇金丝猴,这里也是开展生态旅游绝好的地方。而习局长的一句“还没有准备好”,让我们看到保护区对开展生态旅游的谨慎态度,这里包含了对保护物种的高度负责精神,也包含了对游客负责的精神。
打开白马雪山保护区的地图,习局长指着一条蜿蜒的蓝色说:这是珠巴洛河,我们正在计划的生态旅游路线,是沿着这条河,从白马雪山垭口它的发源地,一直走到它流入金沙江,从海拔5000米下到2000米;行程设计为5天,其中3天露营;沿途有瀑布、奇特的山景,经过各种海拔高度不同的植物群落,有可能看到金丝猴、藏马鸡、麂子等珍稀动物……这条路线是一种探险风格的旅游,融合了科学考察和生态教育,尽管已经周密调查和安排,也有未知的成分在其中,所以特别有吸引力。
习局长列举了目前正在准备的方面。道路的考察,包括食宿地、临时避雨地点的安排,季节的选择,每天的行程,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安全保证,这些是最基本的。但是既然是保护区里的生态旅游,就必须给予游客生态知识和环境教育。因此,向导的责任不仅仅是带路和安排食宿,最重要的是讲解沿途遇到的各个海拔带的生物知识,以及保护它们的意义。向导培训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这一部分,这个培训很需要时间,收集资料又是培训的先期工程。保护区早已经着手的这条路线,估计明年才可能试行开通接待游客。
我们从中甸去德钦经过白马雪山,沿途有一些标志牌,比如在白马雪山垭口,标志牌上有海拔高度、具体地理位置图示、重要物种分布等等知识介绍。未停车的路边,也闪过一些标志牌,上书附近是哪种岩层、地貌,哪类植物群落。习局长说,这类的牌子还要在更多地方竖立起来,说明当地可以看见的树种知识或在动物栖息地的注意事项,首先给经过的游客一个“这里是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同时给予他们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生态教育。
对于观看野生滇金丝猴,习局长说,保护区目前对几个滇金丝猴群体活动规律的掌握,已经可以做到只要决定出发,就能百分之百看到金丝猴。但是,为了这个珍稀物种的保护,尚未接待旅游团队前往。保护区很谨慎,不能为了赚钱而轻易开放观看金丝猴的旅游,一旦开放,经济杠杆将在限制人与金丝猴的距离和进入保护区的人数上发挥作用。
习局长还谈到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让当地社区百姓从生态旅游中受益。因为这些老百姓,这些世代居住在白马雪山中的藏族、傈僳族、
纳西族百姓,应该是自然生态中的一部分,他们与雪山、森林、河流、动物的关系即他们的文化,都在自然保护的内涵中,他们的生存与发展,是自然保护区的责任。所以,如何使社区百姓在生态旅游中起积极作用并直接受益,成为保护区管理者以至当地政府的全新课题。
习局长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在迪庆州还不能说有。观看和享受自然美景,是每个来“大
香格里拉”游客的愿望,但单纯的欣赏自然生态之美,还不是生态旅游。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马雪山有着开辟生态旅游的先天优越条件,更有着让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的前提下健康开展的责任。
“我们还没有准备好”,这种冷静,让关注和向往白马雪山的人们放心———原始森林,还在;滇金丝猴,还在;少数
民族风情,还在;自然与文化凝结的美丽,将由于生态旅游的开展而更具魅力!(记者 钟嘉)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11月17日 第六版)
标签:
白马雪山海拔白马雪山海拔多少白马雪山海拔高度
(更多云南旅游新闻请关注昆明旅游官网:admin)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云南国旅旅游网未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或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QQ1844838059即时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