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援朝
十三、上辽岢下遇仙神
上辽岢头位于大雷山主峰西边约10公里的地方,是海拔高度千余米的一处山口,以山脊为界,北面是天台县,南边属仙居县。因为岢头立有天台——仙居的界碑,所以成为我游山玩水的目标。
根据《新华字典》,“寮”字意为“小屋”,但古代的天台山区群众把搭建在山间的山厂、茅蓬统称为“寮”。这些“寮”蓬搭建多了,发展成村,村名仍带“寮”字。后来“寮”简写成“辽”,如北山的八辽、下辽,南山的上辽、下辽,天柱山的下辽、上辽。也有的“寮”点因地形适宜居住且交通便利,发展很快,又细分成许多小村,虽各有村名,但总的地(片)名,还是称“寮”,像现在龙溪乡的下辽地方,散落着桥头、林坪、后坑、庄前、岩坦等小村,但没有具体叫“下辽”的村庄,书上没有,地图上也没有。
龙溪乡的下辽地方,虽然在建造龙溪水库后就修筑了通村公路,但客运班车却少得可怜,只在街头集市日的凌晨和中午各有一班街头至岩坦的中巴车。大概此地还有几名学生,据说每星期五和星期天的下午,街头也有到岩坦的中巴车。
从龙溪水库大坝到岩坦距离8公里,公路在岩坦村口过桥后分道,往右边2公里是井坑村,向左边3公里到上辽村。
《天台县地名志》第250页载:“上寮,村居下寮之上,故名。位于大雷山东麓,街头去临海大路穿村而过。村民姓忻,自石门迁此。18户,101人。”这其中“位于大雷山东麓”,可能有误,18户人家,应是30年前的统计。现在的上寮,虽有通村公路,但整个村庄人员都已移民,只是每到相应的收获时节,才有少数人回来暂住。
上辽村位于天柱坑上游,坑边那巨大石块砌筑的堤岸,既有效地防护了村庄的田地和房屋,也是通往仙居县的大路。沿着堤岸上行,拐过一个大弯,踩着坑中的磴步过水,再绕过一个山弯,大路变成坡道,两旁的柴草也毫不留情地向路中发展。我手握柴刀,不时要挥舞几下,用力抽削那些带刺的枝条。这段坡道并不长,十几分钟后,眼前一道山沟,对岸荒芜的田地中成片地生长着野草,地上散乱的牛脚蹄印和成堆的牛粪随处可见。过沟的小木桥已经霉塌,无法行走,我只好小心翼翼地下到沟底,跃过流水,爬上对岸,从地坎路中穿越行走。块石铺设的岭道弯弯曲曲地向上伸展,忽然,耳边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而且夹杂着粗气的喘息声,我心生疑虑,捏紧刀柄,迅速回视一下后方,又紧张地注视着前方的丛林深处。不一会儿,弯道中出现了黄牛的身影,谢天谢地,原来是一群黄牛小跑着冲了过来。我放下忐忑的心,退到路的里边站定,礼让牛群通过。大小十数头黄牛的后边,紧跟着两位壮健的老人。我边打量边问路,估计他们是一对老年夫妻,而且是牧牛专业户。老汉头戴斗笠,肩挎黑色背包,腰缠细绳,后边的木套中插着柴刀,手握木棍,一身青灰色的旧衣裳,脚蹬解放鞋。老妇的穿着几乎相同,斗笠挂在后背,头上垂着二条灰白色的短辫子,肩上的挎包是土布袋,同样腰系小绳,但柴刀是拎在手中的。由于口音不同,我没听清他们来自仙居的那个村庄,也没问清两县界碑的具体位置,他们就急着追赶牛群去了。
我加快脚步,独自沿着牛群光顾后的岭道上山。因为是通仙居大路,这段路道直且宽,抬头上望,尽头似在天边,走一阵,抬头看一下,盼望早到岭头。半个小时后终于来到山岢,我四下环顾后,朝前方下坡的土路上试探性地走下几十米,没有发现目标,又退回岢头,再看看右边的小路,不像是经常有人走动过的模样,因为事先了解过,估计这是通天柱治龙坑、滥田湖的羊肠小道。坚定了向左走的信念后,我又开始上山。老天保佑,约二分钟,就看见了土路边上立着的天台——仙居3号界碑。
我顺着山路继续朝大雷山、稍马坪方向进发,边走边想,上辽岢头的天台方路段称上辽岭,那么岢头下方的山路通仙居的后辽,是否就叫后辽岭呢?
十四、半山村旁接子敏
一般人都知道,地图上的普通公路基本上都是用红色线条来表示的,有红色线条相连的地方,表示公路已建成并通车。否则,要么两地间还没有公路,要么公路还在规划或建设中,要么公路建成后还没有及时标注到地图上,要么新版地图还没有发行。总之,规划中或仍在施工中的公路是不会用红色实线标示到公开发行的地图上的。试想,如果车到山前没有路,岂不是连人带车及事情都要被耽搁,误导的地图就成了好心办坏事的出气筒。
手头有几份公开发行的《天台县地图》,图上无中生有地提前把还在规划筹建的跨境公路用红色实线标示,这对有车一族特别有害无利,如2011年12月出版的交通旅游图。
天台同仙居没有上等级的直通公路,大雷山麓三县顶下稍马坪地方,天台方的康庄公路虽已硬化,仙居方的简易公路还是老样子,一般的车辆无法走这条公路赴仙居县城。但在交通旅游图中,天柱山上却有一条通往仙居的公路,它从天台的安基村南下,通到仙居的里岙村,可达仙居县城。
天台龙溪乡安基村到仙居广度乡里岙村的公路,就天台段而言,目前并不存在,也没有这条公路开工建设和竣工通车的报道。这段公路如果建成的话,长度估计有10公里左右。因为目前仍有人畜行走的小路,一条从安基村到半山村的古道,以我的速度也要走一个多小时。
从街头镇乘坐中巴车上天柱山,留意一下路边的里程牌,就会发现这条线路名称叫“桐街线”,到达安基村口一个拐弯的地方,路碑显示是桐街线28公里,车辆开进村中一个开阔的空坦,就是尽头,前方再也无公路可行了。
104国道在临海永丰镇留贤村地方,分出一条大路向西而去,这条大路称35省道,穿过仙居通往缙云县。35省道临近仙居县城的地方,有个村庄叫桐桥(天台坦头镇、街头镇均有村庄叫桐桥),村前有条公路通广度乡的里岙村。规划中,这条公路要通到天台的街头镇,所以,这条公路被称为“桐街线”。
从安基村往南上山的路道叫择树岭,这是天台历史上直通仙居的主要古道。一米多宽的道路,由大大小小的块石砌成,卵石坡道比较平缓,石阶踏步也不太陡,沿途还有两座路廊,见证了古道的车水马龙。其中有一座石头墙尖瓦顶的古建筑路廊,内立石碑,碑上刻有民国18年(1929)修建的情况。
由于未通公路,这条古道还发挥着主要的交通作用,山上的柴草虽然对路面虎视眈眈,但因过往行人不经意地踩踏,抑制了它们肆无忌惮地侵犯。岭头是个十字路口,左边往下不远处山岙中的村庄,多年前我寻找古树名木时,曾专程拜访,那时村中还有人家居住,而现在家家户户铁将军把门,人去楼空。如果直着往前走,还需继续上山,羊肠小道还可看出路影,听说通向同仙居交界的石非岭,还能到达天台、临海两县共有的大雷山主峰。右边下山的道路十分清晰,虽然多数路面没有了石块,但山泥的坡道还是令人满意的。深山古岭有路可走就好!
下山约半个小时,跨过一座小巧玲珑的牮桥,就到了半山村。它是因为村庄位于山腰,所以村名就叫半山。全村原有10来户人家,共50余人,现在大部分村民外出谋生,但村中还住有好几户人家,且有数名要到龙溪乡学校上学念书的学生,因此连接安基村的古道才不致于荒芜。
我问村中老人有关同仙居边界界碑的情况,答复是界碑还在下边,早先田野间有小路可以过去,现在田地荒芜小路没法走了,要往下走到仙居的村庄中再打听,从那里比较好找。又下山十来分钟,转过一个弯,一条公路横在眼前,公路两边的一些房屋上钉有牌子,说明此处是仙居县广度乡里岙行政村的子敏自然村。
根据以往经验,我在子敏村旁的山坑边上举目四望,寻找界碑,特别对山坑中间石坝的上下左右作重点搜索,但无收获。又顺着山坑南边的一条小路搜寻下去好几里,仍无结果,只得垂头丧气地返回。正一筹莫展之时,村中出来一位农妇,她说界碑在山坑对岸一丘稻田上方的山坡上,因山上树荫浓密,界碑低矮,不到近前是看不见的,并告诉我相对的具体位置。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有心之事得好心之人指点,谁不喜出望外。我跨过石坝、穿过田坎、爬过陡壁、走上山坡,终于看见了树丛中的界碑。为方便照相,抽出腰后的柴刀,砍掉界碑前后的荆棘,割去界碑左右的杂草,然后退出相应的距离,选择合适的角度,把天台——仙居的2号界碑,用拼接功能摄入相机。
欢迎来到云南省昆明国际旅行社网站,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把这段分享给大家(天台边界古道行http://www.kmguol.com/mingshan/zhejiang/tiantaishan/26223.html)转摘文章的朋友,请记得注明出处哦! |
旅游相关:雁荡山天台山莫干山括苍山四明山牛头山千里岗山天目山会稽山普陀山大青山大盘山鹤顶山老和山龙泉凤阳山大明山东白山雪窦山方岩山仙华山玉苍山
行程天数:云南一日游云南二日游云南三日游云南四日游云南五日游云南六日游云南七日游云南八日游云南九日游云南十日游云南全线游
云南问答: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行社西双版纳泸沽湖文山玉溪楚雄罗平瑞丽腾冲普洱
旅游攻略:昆明旅游攻略香格里拉旅游攻略丽江旅游攻略西双版纳旅游攻略大理旅游攻略泸沽湖旅游攻略罗平旅游攻略元阳旅游攻略腾冲瑞丽旅游攻略
云南旅游:昆明旅游大理旅游丽江旅游石林旅游九乡旅游大理丽江旅游泸沽湖旅游玉龙雪山旅游西双版纳旅游香格里拉旅游普达措旅游梅里雪山旅游稻城亚丁旅游腾冲瑞丽旅游香巴拉旅游普者黑旅游昆明大理丽江旅游大理丽江西双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大理丽江泸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