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空气质量指数 全国空气pm2.5实用查询——全国空气质量指数
原北京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没必要专盯PM2.5
杜少中微博截图 京城几场大雨,洗净一片蓝天。网友们也不放过这个机会,纷纷在网上“晒美景”,微博上更是曝出消息,雨后北京的PM2.5指数回归个位数。 然而欣喜过后,北京的空气质量并未真正好转也是不争的事实。就在5月,北京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原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还在自己的微博中发布了一组照片——雨后满布泥点的汽车——这是每个京城市民都已司空见惯的场景:“昨晚一场雨,看看今儿的车。这样的空气质量还用监测数据吗?现在专盯PM2.5是不是瞎耽误工夫?” “钱用来买体温表, 还是花在吃药看病上, 这是观念问题” 新闻观点:您在微博上,质疑“专盯PM2.5是不是瞎耽误工夫?”,这让很多网友不太理解。 杜少中:这是我一直的一个观点,现在没有必要下大力气监测PM2.5。我们跟美国不一样,人家到了关注细粒子的时候了,我们满大街都是PM10,这里面50%至80%都是PM2.5,一下雨车脏成这个样子,你监测PM2.5干吗使啊?不就是为了让美国卖设备发财么?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好处。 奥运会之前,我们去德国做环境方面交流。谈到北京的空气质量,我说北京有完整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可以随时了解空气质量,按照咱们的看法,就觉得这么做挺合理的。结果人家说,我们没有多少监测站,我们把钱都用在治理上了。这话给我的感受确实很震撼,这就好像你有点钱,现在发烧了,你把钱全用来买体温表,还是花在吃药看病上,这就是观念的问题。 污染监测本身,是以认为排污企业不遵守纪律为前提的,这当然涉及到一个社会诚信建设的问题。但本质上,环境污染还在于处理,人家的企业,凡是污染物排放的装备都有处理装置,而且处理装置的水平都很高,所以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就少。我们现在是没有处理装置,眼光都盯在监测上。 那我们不如先努力确保每个排放设备都装上净化装备,这个大问题解决了,再讨论监测系统怎么建。 新闻观点:近一年来,水质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尤其是几次突发的事件,让大家意识到除了空气,还有水污染的问题。 杜少中:原来我也认为北方,特别是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水不用那么重视,南方水系比较多,因为气候因素,出现水的富营养化等问题,水质问题才比较突出。这是比较直观、比较表面的看法。 随着做环保工作的年头增加,这个观念发生了改变。水对我们的影响,或者说水质安全对我们的安全,可能比空气威胁更大一些。水和空气都是我们离不开的,而且水不仅仅是喝,还要用、观赏。一个水,不能喝不能用也不能观赏,甚至是不能闻,那就失去水体的功能了。一旦到了这个程度,治理就非常困难了。 当年朱镕基总理曾说过,人从环境中攫取了一份利益,今后就要三到四倍地还账,现在看来,这个估计可能还算乐观了。实际情况是,我们向环境借了钱,今后是要还的,而且有些地方你借的还是高利贷,不还,这个槛你就过不去。所以现在的原则就是多还旧账,少欠新账甚至不欠新账。 水资源治理就体现这么一个问题,大气只要治理,可能很快能还你一个蓝天。但想让水变绿,既要把现有的排污问题解决,还要把已经污染的河流湖泊给治理了。现在我们有些河流的入海口,流出去几十海里都是污染的,很多河流都是污染的河流,甚至地下水都被污染了,这不仅仅影响我们现在的生活,也将会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所以应该要高度关注。 “淘汰落后产能不是壮士断腕,是割除毒瘤” 新闻观点:谈到环保,就必然涉及到一系列利益问题。例如京津冀一体化中转变产业结构,就会有人提出来,是为了北京人,砸了河北人的饭碗。 杜少中:减,当然难度就大一些,这对谁都是个考验。如果我们还是GDP驱动的思维,总是害怕那些污染企业受损失,那肯定就不行。 现在我们一提节能减排,一提环境保护,就有人说这涉及到企业和居民的利益问题,这是一个思维惯性的问题,并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实际上只要提到企业搬迁、转产,就要提到员工安置、对当地经济影响、社会稳定的影响。 这些问题当然是存在的,但原有的GDP驱动的发展模式是高碳的发展方式,而低碳绿色循环的发展方式,本质是一种智慧发展,这种智慧就是要动脑筋,而不是用傻子的方式,你往里砸钱,它就涨。不是不管环境如何,也不管今后要不要还账,单纯地追逐利益。 实际上维持高碳的发展方式,也会影响居民的利益,因为环境的欠账迟早是要还的,你现在不损失一些利益,那早晚都得死。 新闻观点:您前一段曾经预测治理环境问题要30年,后来又更正,说不应该简单预测时间表。 杜少中:国外有个寓言,说一个樵夫在砍柴,过来一个问路的,说“我到前面村庄多长时间”。樵夫说不知道,问路的人只好走了,走了几步,樵夫把他又叫住,说你10分钟就能到。樵夫刚才为什么不说呢?因为他不知道问路的人能走多快。环境治理的进度也是如此,取决于我们距离目标有多远,也取决于我们治理的速度有多快。 说到底,这取决于下多大决心,我曾经说过,环境治理不能弄一个规划,大家都觉得挺振奋人心,一到现实当中就缩手缩脚。如果这样,环境问题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解决了。 我有一个观点,那就是我们治理环境的成果能有多大,要看我们到底准备做多大牺牲。这其中有些是必须牺牲的,比如奢侈浪费的习惯,放弃我们既有的生活方式,你不能一个人开一辆车,甚至不能天天开车。不要一说淘汰落后产能就是壮士断腕,那不是壮士断腕,是割除毒瘤。 “有经济效益的吸引,企业就有动力减少排放量” 新闻观点:您担任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两年时间,经历了一个从官场到市场的变化。对于老百姓来说,“环境交易所”则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它能对环境保护起什么作用? 杜少中:如果给一个定义的话,环境交易所就是用市场化的手段促进解决环境问题的平台。环保局是一个行政机关,主要是由行政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环交所虽然是有“环境”两个字,但它并不是行政机关,也不隶属于环保局。 大家对环境交易,总体来说是比较陌生的。用最通俗化的说,环境交易就是把各种环境要素换算成钱,用得多的企业,就多掏钱,用得少的企业,可以把属于自己的配额卖给其他人,还可以挣钱。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把各个利益相关方集合在一起,利用经济手段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来解决环境问题。如果专业一点的话说,环境交易包括碳排放交易、排污量交易、节能量交易等种类,还包括其他延伸的、辅助性的增值业务。 |
上一篇:PM2.5与负氧离子 | 下一篇:【图文】净化率高达94%标致4008有效防止PM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