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空气质量指数 滦南县空气pm2.5实用查询——滦南县空气质量指数
基本简介,建制沿革,行政区划,地理环境
滦南县位于渤海湾北岸,海岸线长75千米。地势平坦,北高南低,为冲积平原。境内河渠众多,主要有滦河、滦乐干渠、潮河、柏各庄输水总干渠、小青河等。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6℃,常年降水量658毫米,年均日照2853小时,无霜期186天。矿藏有石油、铁。坨(子头)(京唐)港铁路和唐汀(流河)、唐柏(各庄)、古(冶)扒(齿港)、平(泉)大(清河)公路、205国道交会过境。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为评剧发祥地,评剧、皮影、乐亭大鼓是本地文艺“三枝花”。纪念地有潘家戴庄“千人坑”惨案遗址。 目录 基本简介 滦南县位于唐山市东南部,地处滦河冲击平原最南端,南邻渤海,国土面积1482.6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57.08万人。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18亿元,同比增长10.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35亿元,同比增长33.7%;实现全部财政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19.6%。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262元,同比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20元,同比增长13%。 滦南县正处在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区域,是河北省重点推进的沿海“11县9区”之一,是曹妃甸新区的最直接腹地。滦南县交通便捷,迁曹铁路、唐港高速、沿海高速、迁曹公路以及建设中的滦海公路穿境而过,随着唐山三女河机场和京唐城际铁路的开通,滦南进入北京、天津、大连、石家庄等城市“1小时都市圈”。 滦南县是全国奶业生产强县、粮食生产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中国钢锹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河北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连续15年保持了“全国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 为加快发展步伐,滦南县积极抢抓诸多战略机遇,提出了紧紧围绕打造“激情滦南、实力滦南、文化滦南、生态滦南、和谐滦南”总体目标,强力实施“融入曹妃甸、服务曹妃甸、打造大基地、建设新滦南”主体战略,持之以恒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城镇建设上水平、统筹城乡发展“三大攻坚”和嘴东经济开发区、城西工业区、大铁矿、北河新区“四大开发”,少说多干、奋勇争先,推动滦南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赶超跨越的战略目标。“十二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确保三年翻一番、力争五年翻两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5.5%,2013年达到400亿元,2015年确保完成80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2%,2013年达到21亿元,2015年确保完成42亿元,力争达到50亿元。 建制沿革 滦南县1946年建置,因位于滦县南部,故名滦南县。建县时间虽短,但境地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商汤王十八世纪,封墨胎氏于孤竹。 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县地属燕,仍为孤竹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31年),县地属燕国。 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王翦破燕,县地属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县地属辽西郡。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立卢绾为燕王,县地入燕,属辽西郡海阳县。 东汉,县地仍为辽西郡海阳县。 三国时期,县地入曹魏,属辽西郡海阳县。 晋,县地属辽西郡海阳县,继先后为段氏“辽西公国”、慕容氏前燕辖地。 南北朝时期,东魏武定八年、北齐高洋天保元年(550年),新昌更名为卢龙,县地属卢龙。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析卢龙置马城县,属平州。治所在今滦南县东北部的马城村,遗址尚存。这是滦南县境内最早设置的县级建制。 辽天赞二年(923年),置滦州永安军,属平州辽兴军。滦州之名始此,马城属之。 金天会元年(1123年)夏六月,张珏以平州降宋,改马城为安城。天会二年(1124年)夏六月,金复取平州,安城复名为马城。 元至元五年(1268年),省马城入滦州及乐亭,县地属永平路滦州。 明代(1368—1644年),滦州属京师省永平府。县地属滦州。 清代(1644—1911年),基本上沿袭了明代建置,将原京师省改为直隶省。县地属直隶省永平府滦州。 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后,县地属直隶省津海道滦县。民国17年(1928年)撤销津海道,改直隶省为河北省。 1933年5月,国民党政府与侵华日军签定《塘沽协定》,划冀东为非武装区。1935年,殷汝耕在通县建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22县,县地属滦榆区。 抗日战争时期,县境基本上是两种政权并存。 1937年芦沟桥事变,全国抗日战争开始。河北沦陷后,建立了伪政权,县地属冀东道尹公署滦县所辖。 随抗日战争的深入发展,冀东抗日革命根据地逐渐建立,县境为晋察冀边区冀东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 抗日战争结束后,滦县改称滦南县佐公署,驻地倴城,属冀东区行署第十三专署(冀东行政公署)。 1947年4月21日,滦南县佐公署改称滦南县政府。 1947年2月,国民党在倴城建立滦宁县,12月中旬,滦宁县政府逃到董各庄(今属宋道口镇)。1948年5月,又逃到滦县,被改编为河北省保安第五团。至此,滦宁县自然消亡。 1948年5月16日,十三军分区部队攻克国民党晏各庄据点,滦南县全境解放。 1949年1月底,河北省全境解放。3月7日,冀东区行政公署划属华北人民政府领导。11日,冀东区行政公署恢复冀东行政公署名称。滦南县属第十二专属。 1949年8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全面调整行政区划,撤销行政公署,恢复河北省,建立唐山专署,滦南县为其所辖。 1954年7月,撤销滦南县建置,并入滦县。 1958年11月29日,撤销滦县建制,建立唐山市滦州区。原滦南县境内分别划归滦州区、乐亭县和唐山市柏各庄区。 1961年,部分公社划归丰南县。 1963年1月,恢复滦南县建置,隶属于唐山地区专员公署。 1968年,唐山地区专署改称唐山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改称唐山地区行政公署,滦南县为其所辖。 1983年5月16日,唐山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实行市管县体制,滦南县归唐山市领导。 行政区划 全县辖16个镇:倴城镇、宋道口镇、长凝镇、胡各庄镇、坨里镇、姚王庄镇、司各庄镇、安各庄镇、扒齿港镇、程庄镇、青坨营镇、柏各庄镇、南堡镇、方各庄镇、东黄坨镇、马城镇。县政府驻倴城镇。 地理环境 气候 春季开始,冷暖气流交绥频繁,气温变幅大,早春偶有倒春寒天气发生。本季的气候特征是:气温回升快,干燥,风大,蒸发大,降水逐月渐增。季平均气温11.1℃,降水量77.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1.8%。历年春季降水量最大125.0毫米(1971年),最小35.5毫米(1986年)。4月份极端最低气温-3.2℃,(1976年4月11日),5月份极端最高气温35.5℃(1980年5月27日),变幅38℃左右。由于气温回升较快,大风日数增多,气候较干燥,土壤失墒严重,因此,本县“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相当显著,即使是降水量较多的年份,也由于雨量分布不均,而有不同程度的春旱发生。本季为全年大风最多的季节,据1967年至1986年资料统计,大风日数占全年总大风日数的55.2%,冰雹出现日占全年总降雹日的30.8%。 为农历的芒种至处暑节气时段。气温较高,降水量大而且集中,对农作物的生长关系极大。多年平均降水量487.6毫米,占全年的74.7%。季降水量最大783.0毫米(1977年),最小132.2毫米(1968年)。多年平均全季降水日数35天,平均3天就有一次降水。历年一日最大降水量236.9毫米(1975年7月3日),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7天(1978年7月23日至29日),累计降水量263.9毫米。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降水集中期,多出现暴雨天气,占全年暴雨次数66.7%,低洼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三伏”期,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闷热,随着对流的增强,局部常产生雷阵雨,并伴有冰雹天气。季平均气温24.0℃,极端最高气温38.6℃(1968年6月5日)。 秋分前后,受冷空气的影响,冷暖气流再次交绥,气候特征是:昼夜温差大,气温缓慢波状下降,雨水逐渐减少,可谓“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季降水量平均为72.1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1%。大雾日占全年大雾日数70%,日照时数690.5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25%。平均气温12.0℃。初霜日平均出现在2012年10月14日,最早2012年9月28日(1968年),最晚10月29日(1975年)。 小雪之后,即进入冬季,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急剧下降,盛行西北、偏北风,平均风速3.0米/秒。气候干燥寒冷,时有寒潮侵袭,季平均气温-4.6℃,极端最低-21.7℃(1973年1月26日),平均最低气温在-6~-13℃之间。降水15.7毫米,最大积雪深度23厘米(1973年1月25日)。 地貌 |
上一篇:滦南15天天气预报_河北滦南未来两周天气预报10天、空气质量pm2.5生活穿衣指数查询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