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空气质量指数 墨江县空气pm2.5实用查询——墨江县空气质量指数
墨江县(墨江)地形图、地势图
墨江地形图、地势图 墨江县简介
墨江县地处云贵高原西南边缘、横断山系纵谷区东南段,即哀牢山脉中段。在地质构造上处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形构造体系东支中段及永平一思茅地槽南段的东北部。全县地形北部狭窄、南部较宽,似纺锤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山高谷深,河流纵横,最高点在东北部碧溪乡的大尖山,海拔2278米,最低点在南部泗南江乡的榄皮河与龙马江汇流处,海拔478.5米。全县山区半山区占99.8%,丘陵谷地仅占0.1%,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据1984年墨江土壤普查统计,全县属深切割中山山地地貌,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 2007年墨江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继续把“三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认真落实支农惠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克服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取得了粮食丰收、经济作物较快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成绩。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7275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实现增产增收,农业科技水平继续提高。茶叶、橡胶、蚕桑等主要经济作物面积扩大,粮食面积比上年调减1.1%。林业生产取得突出成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资源林政管理大为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457公顷,森林覆盖率53.2%。护林防火取得好成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畜禽产品产量不断增长。本年畜牧业产值达21346万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4%。渔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年水产品产量达1050吨,比上年增长1.5%;水产养殖面积4300亩,比上年增长11.8%。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2884万瓦特,全年农村用电量720万千瓦时,增长13.6%;化肥施用量(折纯量)6417吨,增长4.5%;农药施用量110吨,增长20.9%;农田水利建设得到继续加强,全年农、林、水事务支出6350万元,比上年增长38.0%。 墨江县处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全县2/3的地域在北回归线以南,l/3的地域在北回归线以北,属南亚热带半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四季冷暖不太分明,有四季如春之称,干湿季明显。全县年平均气温17.8℃,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1.5℃;最热月为6月,平均气温22.1℃。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974年1月5日,为零下4℃。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1969年5月16日,为34.2℃。以气象学(候温小于l0℃为冬季,l0℃至12℃为春秋季,大于22℃为夏季)的划分标准,墨江有345天为春秋季,20天夏季,无冬季。墨江县雨量充沛、干湿季节分明。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因受大陆高原西部干暖气流的影响,天气晴朗少雨,空气干燥,为干季。5~10月,受印度洋孟加拉湾潮湿气流和北部湾太平洋潮湿气流的影响,降雨日多,形成雨季。 墨江县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结合产业发展,突出产品特色,组织项目申报,开展科技创新。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狠抓民族文化精品建设,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县有民族歌舞团1个,国内演出47场;图书馆1个,馆内藏书58214册(件);文化馆1个,举办展览3次,组织文艺活动11次,举办训练班5次;乡镇文化站15个,组织文艺活动57次;电影放映单位3个;文物管理所1个,文物藏品11件;广播电台一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3.51%,电视人口覆盖率93.51%。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年内举办运动会5次(单项比赛)。妇女、少年儿童、中老年健身运动活跃,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得到贯彻实施。卫生事业全面进步。医疗卫生投入继续增加,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得到加强,强化卫生监督执法,有效控制了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地方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健康运行,城乡医疗卫生状况继续得到改善。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1个,实有病床床位508张,卫生技术人员489人,每千人拥有病床1.34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9人。全县共有283408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94.3%。 |
上一篇:墨江县(墨江)地图,电子地图,交通地图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