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空气质量指数 清涧县空气pm2.5实用查询——清涧县空气质量指数
清涧县人民政府
清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是清涧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时期,也是构建和谐清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生态立县、产业富民、工业引领、文化支撑、枣赢天下”战略的关键时期。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高全县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按照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省、市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具体要求,编制此文本,以指导清涧县未来五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和环境一、发展基础 (一)主要成绩 “十一五”计划实施以来,清涧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榆林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清涧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生态立县、产业富县、项目强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的发展战略,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发展路径;逐步形成了以红枣产业为主、粉条和石材加工为补充的“一体两翼”主导产业格局,发展势头良好,综合经济保持健康、快速的增长态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形势喜人,人民生活水平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 1. 国民经济持续攀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时期,是清涧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变化最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时期,全县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十一五”规划末期,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0.34亿元,是2005年4.2亿元的4.8倍,年均增长3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6亿元,是2005年4.9亿元的2.8倍,年均增长23.1%;完成财政总收入4491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62万元),是2005年1658万元的2.7倍,年均增长22.1%;农民人均纯收入4386元,接近2005年1450元的3倍,年均增长2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90元,是2005年3920元的4倍,年均增长32.3%。 2.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主导产业地位凸现 “十一五”期间,清涧县委、县政府根据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确立了“生态立县、产业富县、项目强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的发展思路,以壮大优势资源为突破口,在培植、壮大主导产业中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十一五”末三大产业所占比重为36.8:23.7:39.5。在探索和调整中逐步确立了以红枣产业为主、粉条和石材产业为补充的产业结构,明确了发展红枣产业“一县一业”的新目标,制定了《清涧县红枣产业化十大战略体系》,提出了打造“中国西部红枣第一县”的战略目标。民营经济发展迅猛。这些对提升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贡献日益突出,清涧县经济发展正处于新一轮上升期。 3.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十一五”期间,清涧县本着“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保护和建设并举”的原则,根据东西不同的区域特点、不同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治理:不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大封山禁牧力度,大力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坚持小流域治理、淤地坝、基本农田等工程建设。至“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了泥不出沟的治理目标,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基本农田建设又上一个台阶,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十一五”期间,通过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了农林牧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程度明显提升 “十一五”期间,清涧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增加,大大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路、水、电、讯等重点领域基础实施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开工的项目数量多、投资大,其中,石油勘探、黄河大桥、西城区工业集中区开发、百万亩红枣基地建设、县城供水工程、城乡公路网络建设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160多个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有的已完成并交付使用。同时,通过对城市资源的市场化运作,使县城面积逐渐拉大,水暖电、排污、通讯等基础设施日益健全,卫生、交通状况大为改观,城市夜景魅力大增,城市特色日益凸现,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 5.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十一五”期间,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有了很大提高;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3920元,增加到158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450元增加到4386元。消费市场趋于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2.02亿元增加到5.38亿元,年均增长19.2%。 全县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教育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两基”攻坚的任务全面完成,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大大提高;城乡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加,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卫生保障条件不断改善;“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和城市“低保”工作全面加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广播电视覆盖率达85%;信息网络通讯电话等现代化信息产业发展迅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二)存在问题1. 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综合实力差 目前,清涧县与榆林市其它县(区)相比,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远远低于其它县(区)。“十一五”期末,清涧县国内生产总值仅占陕西省83个县平均GDP76.51亿元的26.4%,占全市12个县区平均GDP108.5亿元的18.7%。 2.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三农”问题依然严重 清涧县资源转换项目太少,高附加值的加工业规模小、数量少,产业结构比例失衡,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和原始积累阶段。“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依然缓慢,各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落后,抵御自然灾害侵蚀的能力仍旧较差,农民靠天吃饭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三农问题依然严重。 3. 对外开放层次低,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 清涧县外商直接投资、招商引资项目规模小,企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层次低;且本地企业没有出口权,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销售,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要求差距较大,远不能适应目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 4. 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清涧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全县人民生存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县域所辖16乡镇、640个行政村受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限制,布局分散,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城镇发展、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本都非常高,农村和偏远山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难度较大。 5. 城镇化水平低,中心城镇对外辐射能力弱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密苑云顶乐园夏季开业,夏季地图等你来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