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空气质量指数 师河区空气pm2.5实用查询——师河区空气质量指数
信阳市情及发展规划介绍
文字 〖 〗
信阳市情及发展规划介绍 ——在2011年全市选配乡镇党政干部博士硕士培训班上的讲稿 信阳市发改委
根据组织部的安排,我代表市发改委向大家介绍一下市情、市貌,经济特点、产业重点,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和发展蓝图等方面的情况。这些情况既是丛林、也是树叶,有点有面,可详可略。今天主要是站在发改委作为市委、市政府参谋和助手的角度,从观大局、筹大事、谋大略的职能要求出发,对全市全局的整体情况加以介绍。谈到的有些问题并不成熟,有些思考还需要拓展,需要包括在座诸位和社会各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今后,按照市里人才政策,各位都要投身到各地发展事业中,不管是不是本地人,从工作的角度贴近信阳、了解信阳、熟悉信阳将成为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因此,希望我的介绍有利于促进大家在工作中点面结合,尽快转变角色、熟悉情况、适应环境,更好更快地融入实际工作中。 一、基本市情 的气温等值线、平均年降水量的气温等值线是冬季江河是否冰封的标志线,左右,年降雨量约1300毫米,干燥度以淮河为界,淮南大致为0.8左右,属湿润地区,淮北大致在1.0以上,属半湿润地区。这条线也给信阳带来了很多异于别地,尤其是异于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的禀赋特色。 一是区位独特、交通优越。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间分南北、融通东西的重要区域,位于在这条线上,信阳北距郑州300公里,南距武汉200公里,东距合肥340公里,如果把中国具有影响力的四个大城市北京、广州、上海、成都交叉连接,信阳恰好位于这个十字交叉点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信阳成为鄂豫皖交界最具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潜力的地区,也成就了信阳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信阳是全国44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境内有107、106、312三条国道,京广、京九、宁西三条铁路,沪陕、大广、京珠三条高速,这九条交通要道在信阳交汇形成了多重十字交叉,具有这样特性的城市,全国总共不过有十来个。经过近些年的建设,全市的铁路、公路、调整公路通车总里程、通车密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与东部一些沿海地区、甚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也不逊色。特别是随着石家庄至武汉高速铁路的开工建设,信阳将很快融入郑州、武汉一小时经济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另外,路网布局中的宁西铁路,也就是南京至西安铁路,与陇海铁路南北呼应,构成欧亚大陆桥西安以东以上海为桥头堡的一条重要分支,重要性不可小觑。现在正在推进建设的宁西复线,将进一步增强这条东西向铁路大动脉地位的作用,信阳的交通优势也将得到大幅提升。 二是环境优美、生态宜人。信阳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雨量丰沛,物种丰富,山清水秀,自然环境良好。全年日照充足,年均2000小时左右,年均气温15度左右,年均水资源总量占全省总量的22%,人均水资源是全省的2.6倍,但是低于全国均值,属弱富水区。目前全市共有5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和2000多种高等植物,占全省同类总科数的95%,有白冠长尾雉、金钱豹、金雕等50余种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另有109种天然微生物。截至2010年底,信阳拥有自然保护区9个,面积97.62千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6个;拥有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全市园林绿地面积2510公顷,公园绿地面积626公顷,森林资源覆盖率达34.44%,远远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6.9%、42.4%和13.9平方米。 三是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西周时期, 舒兰空气质量,这里是申伯的封邑地,所以信阳简称申,跟上海的简称是同一个字,而上海的申字因纪念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而设,跟信阳也大有渊源,因为这个黄歇呢,正是信阳潢川人。秦时在信阳设义阳乡,北宋因避宋太宗赵光义的名讳改称信阳。信阳是姓氏之根,当今汉姓100个大姓中,有黄、赖、罗、蒋等13个源于信阳或有一支源头在信阳。孔子周游列国的终点、子路问津处都在信阳,司马光砸缸、亡羊补牢的故事也发生在信阳。从这里出土的战国编钟极负盛名,据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带上太空的《东方红》乐曲,就是由它演奏出来的。在近代,信阳是土地革命时期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革命战争时期,培育出了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和红四方面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现在,信阳是中央确定的全国十二个红色旅游区之一。 四是物产富饶、地灵人杰。因为气候独特、生态宜人,信阳是“鱼米之乡”,盛产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茶叶、板栗、银杏等经济作物也享有盛誉,全市约有20种产品获得国家原产地标志注册保护,总数占全省1/3以上。信阳居于传统茶产区的最北端,水、光、热同步的独特优势造就了信阳茶的优良品质,成就了信阳毛尖十大名茶之一的地位。2009年信阳毛尖品牌价值以31.7亿元名列农业部“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位居茶叶类公用品牌价值第一名。2010年,信阳红茶研发成功,改写了长江以北不产红茶的历史,实现了信阳2000多年来从生产绿茶到红茶的重大突破。另外,上天梯管理区的非金属矿的规模和质量双绝,被誉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探明的珍珠岩储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膨润土探明储量5亿吨,属特大型矿床;萤石矿探明储量1.2亿吨;钛矿探明储量50多万吨,远景储量超过500万吨;钼矿探明储量在36万吨以上,远景储量超过100万吨,居全省第三位。丰饶的土地培育了一大批杰出人士,这里自古盛产名将良相、文人贤士,春秋战国时代的孙叔敖、黄歇,北宋时的司马光,五代时开国闽主王审之,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元诗文家马祖常,明“前七子”之首的何景明,明第一律师宋士杰,清朝河南考中的唯一一个状元、大植物学家吴其浚,这一串名字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席位。近代史上,这里更是将星灿烂,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百余名信阳籍将军从这里走向全国。今年,全省高考文理科前100名学生中,我市分别占15名和17名,理科总分第一名、文科第二名是信阳考生。另外,信阳有240万外出劳务大军,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已经成长为熟练技工和优秀管理人才,与沿海地区的产业和企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信阳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尤其是2006年底市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信阳市提出“三大跨越”、“三大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从工业小市向工业大市跨越、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从中等城市向区域性中心城市跨越,着力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经过大力发展,自“十一五”以来,生产总值每年跨上一个百亿元台阶,到2010年更是突破10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2%以上,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鸡公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试验区两项重点工作进入全省决策层面,“六城联创”相继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卫生城市通过了省级验收。相继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20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最休闲城市”、“首届中国创业之城”、“中国最具绿色竞争力城市”、“2011中国魅力城市”等,信阳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幅膨胀,品牌和形象快步提升。 二、经济发展 信阳经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前面介绍的巨大成绩背后,我们必须要看到,我们的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发展使命十分艰巨,跨越发展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刚才介绍信阳区位独特,在军事上尤为明显。这里进可攻、退易守,历来是东进西击的战场和南征北伐的咽候。长年的战乱严重破坏了本地的经济、资源、人口的发展,现在网上还有根据《明季北略》之类的历史书籍,对明末农民起义军“血洗光州”的讨论(光州是信阳以前的称谓之一),据说当时屠杀信阳人口过半;土地革命时的新县仅有十万人口,被国民党杀害的就超过五万,直到今天全市仍有几个乡的人口没有恢复到革命战争之前的水平。这些破坏使信阳经济发展存在先天不足,作为革命老区,现在全市8县中有5个是国家级贫困县、3个省级贫困县。 从地缘上看,信阳远离郑州,受辐射乏力,在全省的生产力布局中也处于不利地位,加上一些历史、人文等方面的因素,直接造成了信阳无工业的尴尬境地。工业弱小,在国家保粮食、保生态的大政策环境下,我们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基础差、底子薄、实力弱、人均发展水平不高的基本市情长期延续;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外向度偏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在全国和全省如火如荼的发展形势下,区域竞争的强度不断增大,信阳跨越式发展的难度不断提高,在整体上存在“被边缘化”的可能。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信阳的产业发展一直处于后发超越的阶段。直到2008年,工业才超过一产和三产,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2010年底三次产业比例大致为26.4:42.2:31.4,这个比例跟2005年的29.6:38:32.4相比有一定的优化,但是仍不理想,与发达区域更是没法比。正是看到这样的使命和任务,历界信阳党委、政府一直着力于产业培育。在2000年之前,初步树立起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逐步培育壮大、发展形成了食品、医疗、冶金、建材、电力等五大支柱产业,建成了羚锐制药有限公司、华英禽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天梯非金属矿、强山建材集团,信阳钢铁厂、华豫电厂、援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得到发展。2000年以来,“工业立市”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十五”期间,继续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平桥电厂13.5万千瓦机组、西气东输豫南支线、东八县城网工程、信钢公司二百万吨综合技改、华英五期、华英6万吨熟食项目、羚锐丹鹿通督片生产项目、光山驿光集团年产20万吨甲醇项目、豫龙水泥10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浉河区化工厂异地搬迁重组项目、信阳同合车轮有限公司年产25万片铁路货车车轮项目、航天工业园、信电工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建设投产,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冶金、机械制造、化工、电力、食品、制药、纺织、建材等八大支柱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全市又引进了以电子产业园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项目,有两家企业成功上市。尤其是从2009年开始,全市15个产业集聚区正式进入省级产业集聚区名录,拉开了“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大幕,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的发展部署得到全面贯彻。全市对高成长性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先导产业、新兴产业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规划,组织研究实施了战略支撑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高端制造、新型建材、绿色食品、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五大战略支撑产业,进一步明确了全市产业的培育方向和发展重点,主要思路包括: 在高端制造方面,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家具三大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以信阳航天标准件厂为龙头,建设高端紧固件等航天航空配件产业集群;以信阳贝恩银光有限公司为龙头,建设内燃机活塞销等汽车配件产业集群;以信阳同合车轮有限公司为龙头,建设铸钢车轮、高铁道岔等火车配件产业集群;以安钢信阳钢铁公司为龙头,建设钢铁生产和铸造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以电子产业园为载体,以深圳泛蓝科技集团、天扬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积极承接沿海电子产业转移。家具产业充分放大信阳能满足家具个头大、运输要求高的区位交通优势,与深圳企业家联合会、深圳企业家协会和深圳家具行业协会合作,建设信阳国际家居产业小镇,力争建成中部最大的家具生产和分销中心。 在新型建材方面,充分发挥上天梯非金属矿储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资源优势,围绕节能保温建材产业开发,力争用三年时间,把上天梯产业集聚区建成世界最大的新型建材加工生产基地。 在绿色食品方面,重点发展茶叶加工、畜禽加工、粮油加工三个产业。茶叶加工,通过推进信阳毛尖和信阳红茶研发生产,把信阳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茶产销基地,做大中国茶都品牌;畜禽加工,通过实施华英农业富民行动计划,努力把信阳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畜禽生产加工基地;粮油加工,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做大糯米肽、茶油等新兴产业。 在文化旅游方面,重点打造特色旅游精品,争取用5至10年的时间,将信阳打造为内陆山地旅游度假休闲区、特色山水养生服务区和中原南部文化旅游中心,培育形成以鸡公山、新县、商城为主要支点,重点突出、层次鲜明、错落有致的大别山北麓生态休闲旅游带。 在商贸物流方面,发挥信阳作为全国12个两条以上铁路干线十字交叉的省辖市优势,重点依托京广、京九和宁西三大通道,以国际茶城、国际商贸城、国际家居产业小镇、国际汽车城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力争尽快建成中原经济区南部的商贸物流中心。 三、发展规划 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来说,规划主要有产业规划和形态规划两种类别,这里暂不涉及城市、国土、资源等形态性规划,重点通过“三个突出”介绍一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关情况。 (一)突出前沿意识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起步之年。各级各类“十二五”规划相继发布,从不同角度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发展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建立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支撑体系。全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战略任务,分析了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自主创新、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文化发展、改善民生、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保障措施等方面制定了详尽的规划,基本特点是突出发展、突出民生、突出责任、突出中原经济区的特殊性,强调走“三化”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我省建设中原经济区,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制订规划纲要争取国家认可;第二步是争取国家出台支持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第三步是出台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去年以来,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中原经济区已成功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国家“十二五”规划,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已经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顺利完成第一步任务。目前,第二步也已经迈出了一支脚,目前已经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形成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并于今年6月份经过国家32部委联合调研组的实际调研和不断完善,目前已上报国务院审定。 中原经济区战略提出至今,我市一直积极响应,立足于中原经济区呼应东南、贯通东西、联系周边的重要前沿,围绕“准确定位、科学错位”积极寻找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放大“三个通道”,提升“一个纽带”,努力做到主动融入,发挥优势,积极作为。一是构筑中原经济区深化改革的前沿。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依托中原经济区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平台,持续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成为中原经济区深化改革的前沿,探索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路径,进一步探索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同时,作为中原经济区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平台的补充,发挥鸡公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试验区和新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平台的作用,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进发展乡村服务业和新型城镇化。二是构筑中原经济区扩大开放的前沿。强化信阳服务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大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产业体系、要素流通等方面的连接与合作,推动中原经济区东融西拓,密切中原经济区与武汉城市圈和皖江城市带之间的联系,加强针对长三角、珠三角和闽台地区的市场开拓和招商引资,积极参与垂直分工,主动接受辐射带动,实现与东部沿海地区互动发展。深化与中西部其它地区合作,加强与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经济带、关中-天水等区域交通设施、市场体系等对接,深化劳动力市场、旅游市场、现代物流、绿色农产品通道等方面的合作,促进要素流动和信息共享,成为国家东中西部联动发展、协调合作的重要枢纽区域。三是构筑中原经济区承接转移的前沿。以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园区为主要载体,强化基础配套、人才引进和劳力培训,落实国家和省里的产业政策,结合信阳市实际情况,重点引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型建材、服装、电子信息、现代家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原材料产业、高技术产业、新型战略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 东城区空气质量,强化转移产业扶持和培育力度。鼓励市内各级政府和各类经济组织与沿海地区政府、开发园区、战略投资者进行产业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共同建设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园区,推进组团式承接产业转移,努力使信阳市成为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加速产业特色发展。 (二)突出前锋使命 根据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2009年11月份我市全面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经完成规划应发布实施。规划共十一篇四十余章,吸纳了全市方方面面的宝贵意见,体现了对信阳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等方面的集体智慧成果,从分析发展基础着手,以完善发展保障作结,对全市重大发展任务进行了阐述和部署,概括地讲就是要“三化引领,四体支撑,五市共建,特色发展,促进魅力信阳加快崛起”。“三化引领”,就是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引领全市发展。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为前提,以提高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为保障,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城乡居民全面发展为目标,突出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发展、粮食核心区与产业集聚区互促共进,实现“保粮、保地、促转移”相统一,促进中心城区、县城、小城镇和新农村的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带动“三化”协调推进。“四体支撑”,就是要构建改革试验体制、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形成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生产力布局、打造综合竞争优势,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支撑产业,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形成新型城乡关系,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强化信阳作为全省唯一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改革试验使命,加快创建改革试验体制,与“三个体系”一起形成“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四体支撑”。“五市共建”,就是要围绕区位、生态、文化、和谐、活力等方面的优势或潜力,提升信阳魅力。一是突出区位优势、增强枢纽功能,建设交通枢纽城市;二是强化生态功能、倡导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三是加快文化凝聚、彰显人文特色,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四是构建改善民生长效机制,贴近民心、体现民意,以民为本、为民谋利,建设和谐稳定城市;五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巩固招商成果、科学承接转移,建设活力宜业城市。“特色发展”,着重以特色产业基地为抓手,以特色城镇体系为平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专业园区,放大提升信阳的区位、生态、资源和劳务优势,形成信阳融入中原经济区的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信阳“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水平,不断提升发展品质和竞争优势,实现富民强市的中心任务。 富民强市不是一句空话,实现这一中心任务的核心思想集中体现为勇当前锋,就是要通过“整合大要素、搞活大通道、构筑大前沿、实现大跨越”的发展途径,努力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增长极、战略支撑点和改革试验区,不断强化产业发展,优化城镇布局,转化改革成果,提升发展质量,推进产业整合、城镇融合、功能耦合、优势聚合,在产业体系、城镇体系、基础建设、要素使用等方面有效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当好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一是打造中原经济区区域增长极。发挥信阳在中原经济区与长江中游经济区之间的连接作用,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要目标,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全面整合土地、水、人力等生产要素,做强一带、提升两轴、对接周边、贯通东西,服务中原经济区全局,由边缘转化为前沿,再由前沿转化为战略高地,成为中原经济区南部区域增长极。二是构筑中原经济区战略支撑点。坚持走新型城镇化之路,统筹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服务和生态建设,以沿宁西“城镇连绵带”为主要载体,以“城乡一体、山水信阳”为基本内涵,构建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县城、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五级城镇体系,推动全市城镇化质量和数量的同步提升,使信阳成为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的先导区、战略支撑点。三是放大中原经济区改革试验区。在近几年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基础上,深化改革探索,破解“三农”难题,努力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造农村改革的成功模式,为中原经济区乃至全国农村改革提供示范。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使信阳成为中原经济区中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协调科学发展示范区。同时,深入推进鸡公山、新县等省级文化旅游试验区建设,把信阳打造成国内一流的休闲度假胜地和著名红色经典景区。 (三)突出前景蓝图 前一段召开的中共信阳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审时度势和科学谋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发展方向,对未来的发展蓝图进行了更高标准、更具气势的描绘。目前,题为《勇当中原经济区前锋为全面提升魅力信阳建设水平而奋斗》的四次党代会报告已经正式面向全社会发布,除了提出要显著加强党的建设外,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加宏伟的发展目标: 一是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跨入全省经济发展的“第二方阵”。到“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2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0亿元左右,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县域经济全面提速晋位,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二是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各级党政机关效率效能全面提速,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继续向纵深推进,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再上新台阶。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万亿元,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0%以上。 三是社会管理持续创新。社会建设全面加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社会风气、社会信用和社会秩序进一步优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逐步健全,社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彰显,社会大局安定祥和。 四是生态环境日趋优美。六城联创成果得到全面巩固,宜居宜业的特色更加鲜明。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利用,空气质量好中有升,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林业生态市建设扎实推进,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形成,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绿色竞争力持续领先。 五是幸福指数大幅攀升。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就业岗位持续增加,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就业难、上学难、住房难、看病难、养老难等民生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更有保障、更有品质、更有尊严。 在这些目标指引下,未来一段时期,全市的部署和蓝图是:一是打造生态经济高地,建设更具实力的魅力信阳,奋力在信阳大地上演绎出后发赶超、强势崛起的发展传奇;二是打造山水城市宝地,建设更具人气的魅力信阳,奋力在信阳大地上描绘出光彩夺目、令人向往的秀美画卷;三是打造改革开放热地,建设更具生机的魅力信阳,奋力在信阳大地上弹奏出铿锵激昂、荡气回肠的雄浑乐章;四是打造特色文化名地,建设更具品位的魅力信阳,奋力在信阳大地上书写出绚丽多彩、瑰丽多姿的璀璨诗篇;五是打造平安和谐福地,建设更具幸福感的魅力信阳,奋力在信阳大地上打造出政通人和、蒸蒸日上的人间康乐庄园。 光明的宏图已经绘就,落实的步伐已经迈出。前沿是根基、前锋是行动、前景是目标,相信在我们“善做善成”的执行文化指引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一个经济更有竞争力、社会更有创新力、文化更有影响力、环境更有吸引力、百姓更有自豪感的信阳,必将以多姿多彩的容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我的介绍就到这里,有些情况可能存在不全面、不到位的地方,一些理解也难免有不准确、不正确的地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随时欢迎大家的交流和赐教,谢谢!
2011-09-30
上两条同类文章: |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