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空气质量指数 新津县空气pm2.5实用查询——新津县空气质量指数
成都新津概况
成都新津县简介
行政区划代码:510132 新津县是成都市下辖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市南部,东接双流县,西临邛崃市,南濒眉山市,是成都市的南大门。介于东经103°42′13″-103°56′59″,北纬30°19′49″-30°31′32″之间。新津幅员面积330平方公里,辖6街道5镇1乡,总人口30.87万人(2013年),其中城镇人口12万人。北面花源街道距成都市区19km,距西南航空港10km,新津县自北周定名,相袭至今,已有1450年历史,为川西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是四川省经济技术向西南辐射的必经之地。 【行政区划】 新津现辖6个街道5个镇1个乡。 五津街道:城西社区、城北社区、抚江社区、复兴社区、古家社区、红石社区、南江社区、平岗社区、桥津社区、吴店社区、寿江社区、临江村、文武村; 花源街道:花源社区、柳河社区、牧马山社区、长乐村、串头村、东华村、共和村、官林村、洪川村、梁筏村、杨柳村; 新平街道、太平场社区、万街社区、董大桥村、龙马村、狮子村、双石村、宝墩村、仙鹤村; 永商街道:永兴社区、车灌社区、烽火社区、望江社区、宝桥村、九莲村、梨花村、七星村、商隆村; 邓双街道:邓公社区、岷江社区、董河村、何店村、季河村、金龙村、罗山村、双河村、文山村、新桥村; 花桥街道:金桥社区、黄桷树社区、筒车社区、蔡湾村、长春村、方井村、龚巷村、马王村; 普兴镇:普兴社区、黄渡社区、山河社区、天宫社区、袁山社区、雷坡村、骑龙村、前锋村、顺河村、五峰村、养正村; 金华镇:宝峰社区、回龙社区、清凉社区、红岩社区、白果村、岳店村、云峰村、砖桥村; 兴义镇:兴场社区、波尔社区、菜棚子社区、纪碾社区、广滩村、三合村、先寺村、田渡村、万和村、杨牌村、余石村、张河村; 方兴镇:方兴社区、花碑社区、白鹤村、柏杨村、大安村; 安西镇:安西社区、月花社区、永丰村、新漕村、蔡梗村; 文井乡:张场社区、大明村、李柏村、玉龙村。 【历史沿革】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秋,秦灭蜀,新津为秦国领地。周赧王三十年(公元前285年),新津属蜀郡。秦灭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蜀郡是其一,新津仍属蜀郡。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置犍为郡,新津地属犍为郡。元鼎二年(前115年),置武阳县,属犍为郡,新津地属武阳县。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犍为郡守李严凿天社山,开辟了沟通成都平原与眉嘉平原的新渡口,代替了汉安桥的旧渡口,故皂里江、文井江、布濮水(即蒲水,今南河)三渡合称新津。此后新津日益繁荣,为建县创造了条件。 东汉、三国、晋、刘宋,近五百年间,犍为郡缩小,郡治在武阳县未变,新津属武阳,隶益州。 萧齐高帝时(479-482年),犍为郡治复移僰道,新津仍是武阳县地。萧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改犍为郡(南部)为戎州,改武阳县为犍为县,并在当时的犍为郡北部置江州,领犍为一县。新津为犍为县地,属江州,隶于益州。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析隆山县北部置新津县。县亦因“新渡口”而名“新津县”。县治六门水(今邓公场附近)。犍为郡治(侨置)亦迁泊于此。犍为郡原只领僰道(西魏侨置于江原郡晋原县南三十里的僰道县)一县。此时领新津、僰道两县,隶益州总管府。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悉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犍为郡废,蜀郡改为益州,治成都。新津和僰道两县改属益州。大业三年(一说大业二年),又废置诸州,改州为郡。益州复为蜀郡。废僰道县入新津(僰道虽系侨置,实领有以晋原县南三十里为中心及其附近二三十里地)。新津隶蜀郡,县治由六门水迁至皂里江(今金马河)东岸的坝上,即今五津镇机场内。 唐武德元年(618年),分天下为十道,道下置州、县。四川西部为剑南道,改蜀郡为益州。新津属益州,隶剑南道。 唐垂拱二年(686年),分益州,置蜀、彭、汉三州。新津属蜀州(州治在今崇州市治地),隶剑南道。县治由皂里江东岸坝上移至南河北岸即今武阳镇。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蜀州曰唐安郡。新津属唐安郡。至德二年(757年),分剑南道为东、西川节度,改唐安郡为蜀州,新津属蜀州,隶西川节度。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改道为路,“于蜀置西川路”。新津属蜀州,隶西川路。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四川分为益、利、梓、夔四路。新津属蜀州,隶益州路。徽宗重和元年(1118年),又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新津属蜀州,隶成都府路。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升蜀州为崇庆府,属成都府路。新津属崇庆府,隶成都府路。 元朝实行“行省制”,世宗中统元年(1260年),于大都(北京)建中书省,于各地方设行中书省,以代行中枢职权。其制,大率以省统路,以路统府、统州,以府、州统县。中统三年(1262年),立陕西四川行中书省。至元十八年(1281年)分省四川,始改宋成都府路为成都路。新津属崇庆府,隶成都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降崇庆府为崇庆州,新津属崇庆州,隶成都路。至元二十三年,特置四川行中书省,新津隶属未变。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仍置四川等行中书省,废路存府以统州、县。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由是四川布政使司领成都等府十三、直隶州六、府属州十五、县一百一十一,新津县属崇庆州,隶成都府,统于四川布政使司。 清初,仍置四川布政使司,下设府、州、县三级,州或县有直隶于府或省的。新津直隶于成都府。 “清康熙六年(1667年),以双流土旷人稀,并入新津。”“雍正八年(1730年),复置双流县,新津地如故。” 嘉庆七年(1802年),于四川省布政使司下设五道,分统府、州(厅)、县。新津仍直属成都府而隶于龙绵龙茂道,至清末改名川西道。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清道制,置府、州(厅)以统县,隶于省。新津属成都府而隶于四川省。民国2年,废府、州(厅)设置。复置道,分四川为川西等七道。民国3年,更川西等七道为西川等五道,以道领县。新津均属西川道。民国24年,复废道,实行省县制。又分四川省为十八个行政督察区和西康行政督察区(简称“专区”),县受专区督察而隶于省。新津属第一行政督察区(即温江专区)督察,隶于四川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25日,新津解放。四川分川西、川东、川南、川北四个行政区公署(简称“行署”),原专区未变,分隶四个行署。新津县仍属温江专区,1950年5月改属眉山专区,均隶川西行署。 1953年初,复置四川省,撤销四个行署,省下仍设专区,1953年3月眉山专区被撤销,从3月10月起,新津改属温江专区。 1960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新津县建制,并入大邑县(新津县在1959年6月即与大邑县合署办公)。原县治城关镇改称新津镇。 1962年10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恢复新津县建制(1962年4月,新津已与大邑县正式分开办公)。新津镇复名城关镇(1980年更名为武阳镇,1992年又更名为五津镇),仍为县治所在地。 1983年3月3日,实行市管县,撤销温江专区建制,新津县属成都市辖县。 1997年,新津县面积331平方千米,人口28.2万,辖5镇2乡。县政府驻五津镇。 1999年,新津县辖10个镇、4个乡:五津镇、花桥镇、金华镇、兴义镇、安西镇、新平镇、永商镇、邓双镇、普兴镇、花源镇、兴乐乡、龙马乡、黄渡乡、文井乡。 2000年,新津县辖11个镇、5个乡。 2002年,新津县辖12个镇、4个乡。 2004年9月8日,撤销黄渡、兴乐、龙马、万和4个乡。将原黄渡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普兴镇。普兴镇政府驻普兴场。将原兴乐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花源镇。花源镇政府驻花源场。将原龙马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新平镇。新平镇政府驻太平场。将原万和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兴义镇。兴义镇政府驻兴义场。 2004年,新津县辖11个镇(五津、花桥、金华、兴义、安西、新平、永商、邓双、普兴、花源、方兴)、1个乡(文井),42个社区委员会、61个村委会;面积330平方千米,人口密度935人/km2。 2009年,新津县花源镇、新平镇、邓双镇、花桥镇、永商镇增设街道办事处。分别设立:花源街道办事处、新平街道办事处、邓双街道办事处、花桥街道办事处和永商街道办事处。增设街道办事处后,镇政府与街道办事处合署办公,实行“两个牌子,一套班子”,行政管辖区域和镇政府驻地不变。 2014年2月12日,撤销五津镇,设立五津街道办事处,辖原五津镇所属行政区域。 |
上一篇:新津站列车时刻表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