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空气质量指数 梓潼县空气pm2.5实用查询——梓潼县空气质量指数
绵阳梓潼概况
绵阳梓潼县简介
行政区划代码:510725 以“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是古蜀道南端的一颗耀眼明珠。全县景点众多,尤以七曲山为胜。七曲山大庙相传为晋人张亚子的祀庙。历经一千余载,今存楼阁寺殿集元、明、清三代建筑之精华。景区古柏苍翠,遮天蔽日,一派萧然之意。七曲山大庙的“应梦仙台”,相传是唐明皇得梦之所。此外,卧龙山千佛岩、汉阙上亭驿剑泉、司马长卿石室等处均为难得一见的古迹。 【历史沿革】 2005年,全县行政区划,共设11个镇21个乡329个村,2240个组,1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9个社区居民小组。 梓潼县气候概况 一、气候特征梓潼地处四川盆地川中丘陵向川北低山过渡地带,气候属中国东部季风气候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主要特征是:降水较足,气候温和,日照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长,大雨迟、结束早,多秋绵雨,汛期集中。气温在22℃以上的夏天较长,年均113天,气温在10—22℃之间的春秋两季各约80天,气温在15℃以下的冬季,年均约92天。 春季升温快,但不稳定,且多干旱。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日期出现在3月14日,回升早的年份、出现在2月23日,回升晚的年份、出现在4月4日,振幅在40天左右,平均气温回升比同纬度的武汉和南京早16—21天。10年中8年有春旱,气候概率为81%。 初夏5—6月多夏旱。夏旱气候概率达90%。雨量多集中在6月下旬—9月,占全年总雨量的70%,最多的年份,占全年总雨量的82%。暴雨亦集中在此一时段,因而常有洪涝发生。盛夏之7—8月因雨量多,虽有炎热但无酷暑,极端最高气温为39℃,且多数年份在35—37℃之间。 秋季降温快,秋绵雨显著。9月,日平均气温降至20℃,比同纬度的南京和武汉提早约10天。入秋后,10年中有7年其秋绵雨达5天以上。10月,平均雨日较同纬度的武汉、南京多5—6天。 冬季较温暖,雨雪少,冬干显著,阴天较多。1月平均气温在4.5—5.5℃之间,比同纬度的南京高1.5—2.0℃。极端最低气温也比同纬度的武汉和南京高7—8℃。冬季雨量仅18.8毫米,占年总雨量的2%。11月和2月,日照时数在80小时以下,为全年各月降雨量最少的月份。 二、日照 辐射 (一)日照 据梓潼县气象局资料记载,县境年平均日照为1368.4小时,最多年份达1551.4小时,最少仅931.4小时,高低日照年份相差620小时,差异悬殊,是境内显著特点之一。 日照在各月分配中,3月和9月大于95小时,4至8月大于120小时,11月和12月小于80小时。一年之中,以8月份的日照最多、长达187.8小时,7月份次之、为161.8小时,2月份最少、仅72.81小时。季节分配上,夏季最多、达497.8小时,冬季最少、为242.2小时。 (二)辐射 县境年总辐射(含直接辐射、散辐射、反射辐射)为92千卡/平方厘米·年。一年中以8月最多、为11.4千卡/平方厘米·月,12月最少、为4.5千卡/平方厘米·月。在季节分配上,夏季最多、为32.8千卡/平方厘米·季,冬季最少、为14.7千卡/平方厘米·季。 境内总辐射热能可以满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能量。冬季辐射热能较低,亦适宜植物休眠的额定能量。 三、气温 平均气温 县境年均气温为16.5℃,最高年均气温为 16.8℃,最低年均气温为15.6℃,两者相差1.2℃。 气温变差 境内年均气温一直处于波动之中,逐年上升的年均气温最多不超过3年,逐年下降的气温不超过2年。历年气温的变差之正或负在0.9℃之间。正变差偏大、平均每年约0.48℃,负变差偏小、平均每年约0.33℃。年际气温上升大于下降。境内气温变化,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6.2℃。1月最低为5.4℃。3月、11月平均气温高于11℃,5月和9月平均气温高于20℃,盛夏的7月、8月,平均气温为26.2℃左右。 气温变化的特点 春、秋两季月季变化大。春季3月至初夏5月,每月平均上升4.2—5.1℃,尤以3—4月上升最快,达5℃左右。秋季9月至初冬的12月,则逐月下降,一般在4.4—5.4℃之间,尤以11月平均气温下降最快,达5.4℃。具有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快的特点。另外,隆冬和盛夏的月季变化最小,1—2月,平均月季变化为正或负的2.0℃以内。盛夏的7—8月,月季变化亦在正或负的1.6℃以内。境内气温的月较差为7.2—10.2℃以内,4月和5月最大、为9.7—10.2℃,9月至次年2月较小,10月和11月最小、为7.2—7.4℃。境内各月的旬平均气温表明,最热为8月上旬、旬平均气温达27.0℃,1月上旬最冷、旬平均气温仅5.0℃,3月上旬到11月中旬、平均旬气温高于10.0℃,4月上旬和10月下旬、平均旬气温高于23℃。 极端气温 境内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6—8月,高点达39℃,2001年7月7日出现39.3℃的高温天气。全年之内,5—8月为最高气温的出现时段,以35—37℃出现的频率最多、达70%。日最高气温≥30℃的日期,从4月中旬至10月上旬均有可能出现,全年平均68.6天。以8月最多、平均21.6天,7月次之、平均20.8天。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到次年2月,以1月出现频率最高、达61.9%。历年最低极端气温为-6.7℃,81%的年份最低极端气温在-2.7—-5.1℃之间,一般为0℃。常年内有1—3次的强降温(寒潮)天气,多出现在春季和秋季,降温幅度在6—11.4℃之间,1998年3月19日降温达11.4℃。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强度均不太大,夏季热害不显著,冬季冷冻不长,有利于植物安全越冬。 气温地域分布 总的趋势是由南向北随纬度增加而气温降低,但纬度在境内其影响甚微。影响县境各地平均温度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海拔高度,每百米高度,平均气温降低约0.688℃。境内地形,北部高于南部。年平均气温,北部演武乡最低、为14.9℃,南部交泰乡最高、为16.8℃,南北相差1.9℃。但大部分地区都平均在16.0—16.5℃之间。低于16.0℃的地区,为西北之深丘和东北之低山地区。 积温 县境全年日平均气温基本在3℃以上,一年中低于3℃的时间不超过10天。一次最长日平均气温低于3℃不超过7天。日平均稳步通过5℃的平均初日为2月5日、平均终日为12月28日。间隔日数为328天,平均累计积温5854℃,最低为5513℃。日平均稳定通过10℃的平均初日为3月14日、终日为11月19日,间隔天数达251天,累计积温5210℃,最少为4798℃以上。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的平均初日为4月16日,终日为10月25日,间隔天数为193天,累计积温4139℃。县境积温表明热量资源较丰富,基本能满足多数喜温植物的热量需求。(一般耐寒植物如小麦、油菜、胡豆等,只需≥0℃积温2000℃即可,而喜温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大豆等亦只需≥10℃积温3000℃左右)。 分季热量 境内农业生产分大春和小春两季。大春习惯为4月至10月,小春为11月至次年5月。县气象局记录了24年的相关资料,其状况是:以热量≥10℃的有效积温为大春,而以热量≥3℃的有效积温为小春的热量分型为基础,热量分别以10℃以上和3℃以上的有效积温作为大春和小春热量分型的基础。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绵阳市-梓潼县环境保护局空气自动检测仪器设备公开招标采购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