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更新时间:2016-01-13 12:27 追记牡丹江市兴隆镇大团村原党支部书记刘春利
2010年11月18日,凌晨4点半。天还黑着,大地铺开了白雪的静穆,可大团村的村民们却忙碌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争着抢
10月23日,文化广场正式竣工,这座广场也是东安区第一座村级文化文化广场。刘春利又匆匆从北京赶回来。那天,竣工典礼结束后,如释重负的刘春利把自己关在了村部——哭了!三天后,他又动身回北京。
在殡仪馆的大厅里,看着身盖党旗的刘春利,村民们知道,他依旧恋着大团村,而大家又何尝不恋着他?
2007年的一天,刚刚落户大团村的沥青搅拌厂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张口就跟企业要35万——预支10年的厂房租赁费,目的是给村里修路。这个人就是刘春利。但刚落户就让交10年的钱,沥青厂厂长一口回绝。何况,厂子落户时,刘春利就挺狠——租金要得贼高。
……
那段时间,刘春利在北京进行了两次化疗。化疗期间,他反应强烈,头疼、恶心,想死的心都有了。可他却天天往村里打电话,询问工程进度,给大伙儿出主意、想办法。大家都记得他第一次化疗后回村,呆了一天。下午回来,没回家直接跑去工地,手上插着化疗管,还硬说要干点活儿。
2009年9月,刘春利正为争取到“万亩低产田改造”项目资金而高兴,噩闻袭来:胃癌复发。但他没有迅速就医,嘴里说着:“没事儿,再拖两天。”村休闲文化广场刚动工,他眼里只有工程。
2003年10月,刘春利“投降”,当上了村支书。新官上任三把火。可要干事,就得花钱。村里没钱,怎么办?有人提醒他,村里有不少村办企业留下来的土地、厂房、车间,租金又很难收回,现在村里缺钱,卖掉钱不就来了吗?可刘春利有自己的打算:牡丹江市正大力推进江南开发,大团村离开发区不到半小时车程,土地增值潜力巨大。如果把土地、厂房卖了,眼前是有钱了,可钱花没了,以后怎么办?而且,集体财产流失后,重新积累更难。他盘算“细水长流”的招儿:清收陈欠租金,整修厂房,再招商引资,把厂房租出去。
……
2002年,大团村换届选举“卡壳”,村支书“难产”,镇党委派武军到村里暂时主持工作。不久,他的“慧眼”就盯上了39岁的刘春利。经过半年的观察和考验,他决定请刘春利“出山”。可土生土长的刘春利对大团村知根知底——不仅是个“鸡鸭满地走,出门一脚泥”的脏乱村,上访告状的人也多得在市、区两级信访部门挂了号。因此,他不愿趟这趟浑水。于是,武军常去“磨”他,还领他去各村转悠,目的很明确——看人家村子,再看看你们,都落下多少了?你还不想当村支书?
第二天,,刘春利让陶延华开车拉着他围着大团村转了一圈。车里的刘春利像个孩子,把大团村看了一遍又一遍。第三天,他又住进了医院。
这一夜,全村一千四百多口子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们的好支书刘春利英年早逝,年仅47岁。他们要前去送别。天蒙蒙亮了。也许天悯英才,道路两旁一树白挂,衬着长长的车队。车轮的沙沙声中,不时传出几缕絮叨,几缕哽咽。
……
“村里的事儿才刚刚起步呀!”
风风火火近一年,大团村有了新气象。80多名村民成了“工人”,村里也收来了七八万元的租金收入。靠着这点儿钱,刘春利解决了困扰全村多年的吃水难问题,化解了不断上访的土地纠纷,修了一座“通村桥”,成立了老年协会。
凭着这份“算计”劲儿,两年里,大团村成了兴隆镇17个行政村中第一个实现村内道路硬化的村。路修好没多久,就有好几家企业相继落户。看着这些,刘春利也忘了工作的辛酸。那几年,他“抠”的要命,人送外号“面条支书”——为了省钱,他出差三餐都是面条。有人提起这茬儿,他还笑着反问:“居家过日子,不抠点儿能行吗?”
刘春利的故事要从2003年说起。那时,他经营着一家电镀厂,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有钱人”,一家老小生活富足、自在。可一个人的出现却给这家人的安宁漾起了涟漪。他就是兴隆镇副镇长武军。
“昨天,我又梦见村委会换届选举了。”
当然,刘春利也有大方的时候。比如拿自家东西贴补村里;比如办“妇女节”联谊活动,个人出钱搭舞台;比如自家私车成了“公车” ……
2004年秋,大团村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丰收在即。可乡亲们却发现,刘春利的脸色越来越差。大伙儿心疼了:“你可不能倒下呀!” 此时,他笑着说:“没事儿!”最终,在家人的催促下,刘春利来到医院检查——癌症!当年的他才40岁啊!家人流着泪劝他:“村里的事儿,咱先别干了。先把身体养好,行不?”看着年迈的父亲,年幼的女儿,刘春利泪流满面:“村里的事儿才刚刚起步呀!”
厂长盯着刘春利不禁苦笑:“我算是服了。你呀!比我还能算计!”
2005年春节前,刘春利做了胃切除三分之二的手术。术后没半个月,他就回到了村里,领着大家打灌溉井,修田间路,开辟300亩绿色蔬菜种植区,联系村民外出务工,给五保户送米送面,帮着贫困户翻建新房……忙得没个歇息的时候。从这一年开始,村民吃水不要钱了,每年9月1日“老年节”,村里60岁以上老人还会领到“过节钱”。
前前后后,刘春利已接受了6次化疗。每次回到村里,他的第一站不是自己家,而是村部。可8月10日,从天津做完手术的刘春利直接回了家——此时的他已经虚弱得走路都需要人搀扶。那天,他递给高伟民一个条子,上面写着一个电线厂的地址和联系人电话(他知道村里要买电线)。他显然已经非常虚弱——字迹歪歪扭扭,很轻很轻。
“居家过日子,不抠点儿能行吗?”
一拖再拖,他的病情迅速恶化。没过多久,体重锐减的刘春利不得不赶往北京治疗。生命垂危,千钧一发。临行前,他给村会计高伟民和治保主任陶延华留下了自己的笔记本。上面不仅记着各种建筑材料供应商的联系方式,还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工程预算、开支、进度;还有这样一段话:“我热爱大团村,我要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改变好村容村貌,让老百姓有个良好的生活环境——2009年1月。”看着这些,两人潸然泪下。
想干就干,刘春利不怕得罪人,硬着头皮去“收租”,又张罗整修厂房。当然,最难的还是招商。为了招商,刘春利就像着了魔,哥们、朋友,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他逢人就提“大团外租厂房。”他不仅把招租信息贴到了网上,甚至动上了“歪脑筋”——贴小广告。为了省钱,这活儿当然是他自己干。村民曾拿他打趣,“刘书记白天不敢出来!得晚上去!”因为有一次,刘春利在牡丹江贴小广告,被城管追出两条街。好险,幸亏没被逮住!
临终前的一个晚上,刘春利给陶延华打了一个电话,说,他又梦见村委会选举了,他还站在竞选台上呢!
2010年年初,他的病情更加严重。但他却领着村民修村路、搞绿化、抓招商,一个个的落实推进。是的,他给自己安排的事太多了,以至于5月份要做的复检一直推到7月。这次复检发现,肿瘤转移阻塞了胆管,必须立即手术。
几年来,村里的水泥路越来越多,可刘春利一家依然住着狭小的泥土院,锈迹斑斑的铁门上漏了大大小小的窟窿。他不是没钱,是忙得抽不出空儿收拾!83岁的老父亲瘫痪在床一年多,作为小儿子,他也难有时间在家照料;因为缺乏监督和关心,女儿没能考上大学,只好去读技校;由于疏于管理,自家厂子效益下滑,每年少赚10多万……但是,饮水、建桥、修路、扶贫、济困,刘春利靠一件件实事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2008年,他高票连任。
碰了钉子的刘春利并不死心,更何况他想的是“一箭双雕”的美事:沥青厂实力强,如果能够“钉”在大团村十年,不但眼前的路能修了,对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好的带动作用。于是,他铁了心,一次次找对方商量。对方拗不过他,就松了口:“没那么多钱,但能拿出一部分建材。”
此时,刘春利没有见好就收,反倒提出新条件:“施工必须找我们村的人干。大伙儿还能多笔收入。”
2010年11月18日,凌晨4点半。天还黑着,大地铺开了白雪的静穆,可大团村的村民们却忙碌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争着抢着往三辆大客车里挤。车要开了,没抢上车的人就跑回家开出了小三轮、拖拉机、摩托车,啥都没有的人开始纷纷打电话向朋友告急——找车。有人对着电话喊:“哥们,赶紧开车来,你帮我这一把,我感激你一辈子!”
其实,在北京诊疗后,刘春利本该直接到天津做手术,但他却回到了村里。一回来就扎进了村部。那天晚上,他没有回家,而是在办公室呆了整整一夜。他给镇党委、政府以及两名村委分别写了一封信。在给镇委、政府的信中,他说:“我因病可能要休息一段时间,现辞去大团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职务,别耽误村里各项建设的开展……”
(黑龙江
来源网址:http://www.kmguol.com/tianqixinwen/mudanjiang/15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