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更新时间:2016-01-13 01:58 “十二五”期间,上海18个职工创新项目获国家级
“十二五”期间,上海18个职工创新项目获国家级和市级科技进步奖 一线职工带来“上海制造”新气象---过去五年,
职工岗位创新逐渐被纳入企业创新体系之中。去年,在上海一批新晋“全国劳模”中,“85后”农民工胡振球备受关注。从一名只有高中文化、看不懂图纸的农民工,成长为完成了60多项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的全国劳模,胡振球只用了7年时间。车间里,他研发的一套“整车预装”模具,每年能为企业节约500多万元成本。胡振球不断出成果的关键,在于他所在的民营企业——上海神舟汽车节能环保有限公司的浓厚创新氛围:只要有创新、有成就,不管什么学历,都能得到认同、奖励。如今,在神舟公司,像胡振球这样的创新型职工,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五年来,上海广泛组织职工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五小活动”、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征集、先进操作法总结推广等活动,不断拓展职工岗位创新活动的覆盖面。有关部门对其中的优秀项目进行资助,有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到目前为止,已有100多项来自生产一线的职工创新项目获得资助。
潜移默化之中,创新成了职工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一年一度的优秀发明选拔赛,成为上海许多职工翘首以盼的大赛。去年,参赛的职工发明项目达到1452项,有6000多名一线职工参加,这些项目已创造经济效益100多亿元。27年来,这项赛事从未设立一分奖金,但职工“发明家”的积极性却越来越高涨,每年都有1000多项职工发明项目参赛。比如宝钢股份有限公司热轧厂著名劳模、高级技师王军,已连续10年参加优秀发明选拔赛活动,取得不俗成绩。去年,他申报参赛的“连铸辊剖分轴承座制造及修复技术”项目获得金奖。
上海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工创新服务体系,全面实施“职工创新十、百、千、万计划”: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计划,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力争达到35%。
本报讯(记者 黄勇娣)过去五年,在所有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的项目中,有14个出自本市一线工人之手,再加上国家级科技进步奖,这一数据达到18项。这是记者昨天从市总工会获得的信息。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上海一线职工年均提出合理化建议140多万件,年均申请专利7000余项,年均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近3300项,,在生产一线形成了“万众创新”氛围,为“上海制造”带来新气象。
(责任编辑:天气预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