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更新时间:2016-01-18 04:06 在最艰苦的地方预报天气
“7月中旬,新疆遭遇35年来最高气温。持续高温天气过程中,吐鲁番艾丁湖的温度上升到了50.3℃,成为本轮高温天气
从最冷到最热
出生在奎屯,生长在塔城,杜江的成长历程与大部分“支边二代”类似,他童年跟随着父母,足迹遍布天山南北,从小对新疆大地有着浓厚的感情。
记者林玉尘发于新疆吐鲁番市
7月31日上午9时,气温研判会议气氛紧张,吐鲁番市气象局业务副局长杜江一边凝视卫星云图,一边指挥发布当日天气预报。26年在艰苦地区从事气象工作的经验,让他在应付特殊气象条件时游刃有余。
履职上任吐鲁番气象局副局长,杜江从祖国最冷的地方到了最热的地方。“最热、最干、最低”的吐鲁番,是我国最具气象特点的地区之一。
阿勒泰,纬度接近漠河,是中国纬度最北的地区之一,冬季气温经常在零下40摄氏度。
较之气候的变化,杜江感受更多的是肩上的责任和压力。“人们只知道吐鲁番天气热,却不知道吐鲁番风大,气象防灾减灾责任重大。”杜江介绍说,天山山脉将吐鲁番地区夹在中间,造成地区内分别有百里风区和三十里风区,是我国风力资源最多的地区之一,但也极易造成自然灾害。
“7月中旬,新疆遭遇35年来最高气温。持续高温天气过程中,吐鲁番艾丁湖的温度上升到了50.3℃,成为本轮高温天气中所出现的最高气温,同时也刷新了‘中国热极’的历史记录。”7月31日,吐鲁番酷热天气已持续近30天。作为全国最热的地方,吐鲁番气象局发布的消息全国瞩目。
url:,id:0
[责任编辑:yfs001]
有一次山区刮起12级大风,为通知牧民及时驻扎抵抗风雪,杜江冒着风雪寻找牧民,帮牧民搜寻走散的羊群。“风雪遮天蔽日,能见度在几米之内,山区赶路十分危险。”现在想起来都后怕,但杜江说当时根本没考虑自己。
那一年,杜江被分配到了新疆最北方、条件最艰苦的气象站——阿勒泰气象站。
这位当年主动留在边疆最艰苦地区的气象工作者,是一位徐州援疆的“支边二代”。
有一次,天山山脉爆发山洪,冲击位于海拔900余米的山间铁路,造成多名铁路养护工人死亡。还有一次,,大风吹坏了吐鲁番不少农业大棚,杜江带队做气象灾害调查。维族农民流着眼泪对他说,一年的辛苦都白费了,希望今后能更精准地预报天气。杜江深受触动,立志投身气象减灾研究。
风雪中成长
现在,杜江正带领一支团队,投入到国家气象局牵头组织的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区建设的研究中,为吐鲁番百姓如何更好地利用光热资源开展研究。杜江也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说:“我的根在徐州,服务在新疆。新疆的发展离不开祖国各地的支持,也需要更多的来自内地的人才,这里的广阔天地是报效祖国的最好的地方。”
雪山之巅的选择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兄弟比较多,哈萨克人以放牧为生,气象也多为牧民服务。春天羊赶雪,秋天雪赶羊,阿勒泰山区的哈萨克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气象为牧民服务,年轻的杜江也经常跟着牧民转场。
1989年,杜江从北京气象学院毕业,当时他的选择很多,甚至有机会回徐州工作,但年轻的杜江还是选择了回新疆。“那时候抱着一腔热血,总感觉和内地相比,新疆更需要我。”
十几年在气象条件最艰苦的地区工作,杜江得以快速成长,积累了丰富的气象业务经验,从一名一线气象测量员走上管理岗位。
为确保获得第一手气象资料,气象台建在阿勒泰山区,环境异常艰苦。“气象填图的墨水都结冰了,我就自己生火烤化。每周进城一次采购生活用品,其余的时间都在山里。”那段工作经历杜江记忆犹新。
直到16岁那年,杜江才第一次回到老家邳州,一待就是三年。“父母一方面希望我不要忘记家乡,另一方面也希望给我更多的选择。”杜江回忆说,在邳州的三年求学生涯让他对家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份乡土浓情也一直延续至今。如今,他每隔两年就要带二老回邳州看看。
(责任编辑:天气预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