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浚县段:云溪桥畔触摸运河人文脉络6-
-旅游指南频道 2014年07月22日16:18
桥墩上的水兽
大运河流经河南浚县,留下了太多活着的记忆。古城墙、石拱桥、社火庙会,还有千年永续的卫河河道,在这里你可以一窥大运河曾经的繁盛,触摸沿岸的人文脉络。
“云溪燕语卫水舟,橹桨声声入梦来。”这样的美景不在温软的江南水乡,而发生在曾经的中原大地。浚县卫河的前身即大运河永济渠,因流经古卫国之地,后称卫河。
运河南北蜿蜒穿过浚县全境,长71.1千米,河床宽60米至80米。浚县史载,河上有著名的云溪桥,紫燕穿梭桥上,扁舟驶于清澈河水中,形成一幅“云溪燕语卫水舟”的美景。
隋唐之后,这里的运河漕运持续兴盛。明代,“凡漕粮入津,芦盐入汴,率由此道”。明清两代,卫河航运盛时舳舻河中云集,不下数千艘。甚至,发达的河运还直接决定了县城归属。
清朝雍正年间,当时隶属于河北省的浚县、滑县和内黄县均为漕粮运输必经之地,三县与河南汤阴县交错接壤,运河蜿蜒进出。河南巡抚田文镜上疏雍正皇帝:“是以每当运漕之时,复系各属之上司,莫不延挨推诿……”于是皇帝批复,河北浚、滑、内黄三县改归豫省之彰德、卫辉二府,彼此不致掣肘。从此,浚县与滑县、内黄县一起回到了河南的怀抱。
1905年平汉铁路建成后,卫河航运日趋萧条。 新中国成立后,经长期综合治理,卫河航运一度兴盛。卫河航运业的重新崛起是在“引黄济卫”工程竣工的1952年,全县开挖航道305条,长达3000余千米,造船厂发展到了50多个。浚县被交通部表彰为“全国河网船运化的一面红旗”。上世纪70年代后卫河水量锐减,水位降低,最终导致断航。
“浚县段大运河是目前河南省境内唯一尚存于地表的一段古运河,这是活的历史。”浚县文物旅游网文物科科长刘现中说。据他介绍,大运河带来了浚县曾经的繁荣,也留下了大量人文历史痕迹。
在浚县,与运河(卫河)有关的老地名达100多个,仅村镇街名就有30多个。因坐落河旁便以带三点水儿的字命名的淇门、耿湾、户湾、申湾等村镇;以渡口命名的赵摆、郭渡、王渡、吴摆渡等村;以码头命名的交卸、老码头、新码头、码头等村;以运河水利工程命名的枋头城、埽头等村。
全国著名的浚县正月古庙会,正是得益于大运河漕运的便利。浚县庙会,即“浚县正月古庙会”,活动贯穿于每年的整个农历正月,一直到二月都熙熙不散,有“华北第一大古庙会”之称,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狂欢节”。
浚县古庙会因会期长,规模大,庙会被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每年的正月,都会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光临古庙会,一千多年来一直是周围地区宗教文化、旅游指南活动的中心,日客流量逾20万人。
如今的浚县西门外,768米明代洪武年间的的古城墙静静耸立,来来往往的电动车、行人穿越城门,跨过云溪桥,去往各自的目的地。这座石桥是大运河卫河段上仅存的两座古桥梁之一,作为大运河上保存完整的实物,为研究大运河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浚县黎阳仓和运河古道都名列其中。浚县对此制定了专门的保护开发计划,这对古老的卫河也是一次难得的契机。
“以前这段河道只是按照自然河流管理,属于一种被动保护,牵头的是河务部门。现在他是世界文化遗产,由文物等部门介入,保护就更有针对性。”浚县文物旅游网文物科科长刘现中说。
刘现中表示,运河申遗是典型河段申遗,所以它的保护是属地管理,比较分散,这给管理带来了一些麻烦。“最典型的就是水质问题,只管遗产区肯定是没用的,需要一个自上而下的统一管理。”(网 慎志远 徐驰 程博 文)
(责编:叶欣、连品洁)
欢迎来到云南省昆明国际旅行社网站,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把这段分享给大家(中国大运河浚县段:云溪桥畔触摸运河人文脉络6http://www.kmguol.com/henan/junxian/13094.html)转摘文章的朋友,请记得注明出处哦! |
旅游问答中心
云南省昆明国际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