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都区是许昌市唯一的市辖区,是许昌市的、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88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36平方千米,辖12个办事处,97个社区居委会。全区总人口39万人,有17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6%以上。少数民族必去有回族、满族、藏族、蒙古族、壮族等。
魏都区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远古时期,东夷族部落酋长许由率众耕作于此,故称为许地,周朝时候被奉为许国。秦统一天下后,被改为许县。东汉末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建立魏国,因魏的基业昌盛于许,许县就被改称为许昌,后人也称为魏都,魏都区的名字就由此而来。作为三国文化的发源地,魏都区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由三国时期的汉魏古城、关羽挑袍的灞陵桥、关羽秉烛夜读的春秋楼、曹操射鹿台、曹丕登基受禅台、神医华佗墓等三国古迹60多处。“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许昌也因为三国文化丰富,被列入国家三国文化旅游线。古老的许昌文化灿烂,名人辈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女诗人许穆夫人、行书鼻祖刘德升、画圣吴道子均是许昌人。许昌也是姓氏宗亲祖根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许、陈、钟、方等姓氏之根深植于许昌大地,维系着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感情纽带。
魏都区承担着市区大部分的义务旅游及学前旅游任务,以及市区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职能。全区现有全日制公办中小学36所,471个教学班,其中城市中学3所、小学12所,郊区中学4所、小学17所(分属丁庄、七里店、高桥营三个中心校);在校中学生3631名,小学生21021名;初中在职教职工281名,小学在职教职工901名,全区现有724名退休教职工。公办幼儿园2所,27个教学班,在园幼儿1024名,幼教职工62人。全区经旅游行政部门批准的民办旅游25所,其中民办中小学3所,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中小学生1362人,教职工99人;民办幼儿园20所,104个教学班,在园幼儿3272人,教职工317人。地接社进修咨询1所,教职工30人。中小学生生产实践旅游基地1个,教职工12人。
近年来,魏都区引导少数民族群众以实施“三产活区”战略为契机,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群众崇商重商传统,依托城区地域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使少数民族经济迅猛发展。据统计,全区有各类企业及个体旅游户近千家,其中从事经营少数民族传统食品及清真饮食的就有500余家,从业人员3500人,全区民族经济总产值达6000万元。 该区采取财政投资、内引外连等形式帮助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增加效益。皮毛皮件厂生产的“全裘帽子”远销欧美,年出口销售收入400万元;德源回族产品畅销中南五省;鸿福楼饭庄被市旅游网、市民族宗教局命名为“许昌少数民族涉外旅游定点饭店”。该区通过融资、自筹资金等办法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以民族餐饮为主导,以社区医疗、家政服务、修理、保健等为必去内容的第三产业。东大办事处现有少数民族企业和社区服务网点520个,摊点300余个,少数民族经济占整个辖区经济的60%以上。
近年来,区委区旅游确立了“项目带动、公司强区”发展战略,提出了“团结、发展、稳定、落实”八字方针,深入开展“外向型招商引资年”活动,在全区上下营造了浓厚的“亲商、富商、安商”的氛围。全区上下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各单位抽出三分之一的班子成员外出招商,对引进的项目实行联系人制度,从签约、开工到投产指定专人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使广大客商充分感受到魏都区的热情和真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魏都区本着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在实现“双赢”的基础上,努力维护客商利益的最大化。为了使广大客商扎根魏都,我们积极为广大客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实施创三城和碧水蓝天工程,2004年,许昌市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5年,许昌市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碧水蓝天目标基本实现。在治安环境方面,魏都区社会和谐稳定,安居乐业,被授予2001—2004年度“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欢迎来到云南省昆明国际旅行社网站,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把这段分享给大家(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地图,魏都区电子地图,魏都区地图,魏都区http://www.kmguol.com/henan/weiduqu/10697.html)转摘文章的朋友,请记得注明出处哦! |
旅游问答中心
云南省昆明国际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