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平时很少锻炼,那么来罗纳河谷(隆河Rhone)之前,一定要储备好体能,因为走访葡萄酒产区,绝对是一个体力活,而在罗纳河谷,更是会对体力有一番考验。
从第戎(Dijon)驱车半个小时,就来到罗纳河谷产区的北端。罗纳河清澈隽秀,滋润着河畔两岸的葡萄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北罗纳河的葡萄酒产量约为整个产区的5%,河谷狭窄,坡度陡峭,身至此地,才会深深感到葡萄栽培的不易,产量低,价格贵,也不是没有道理。
按照产区的地理分布,由北至南,在北罗纳河谷花了大半天的时间,走访了4个必去的产区,依次记录如下,以供分享。
第一站——罗帝丘(Cote Rotie),爬山锻炼的好去处
罗帝丘,法国最古老的葡萄园之一,此时八月初,已部分转色,午间气温在30度左右。1940年获得AOC,罗帝丘总面积只有253公顷,只种植西哈(Syrah),横跨三个镇,我们来到的是Ampuis(昂皮)镇。镇的入口处,抬眼望去,一片片葡萄园如梯田班向上盘旋,直插云霄。罗帝丘又分为Cote blonde和Cote Brune(Cote为山坡、山丘之意),前者因土质含有砂质灰被命名“淡色山坡”,后者因含有氧化铁和粘土被命名为“褐色山坡”。
山路上遇到一位老者,告诉我们所在的这条路(Rue de Recru),把罗帝丘分为淡色和褐色两个山坡,路左为淡坡,路右为褐坡。
爬坡用了半个小时,走到了山顶,不时有车快速向山顶开去,其中有些是来干活的果农。爬葡萄园时,有些路段比较陡峭,差不多有45度的斜坡,下山时更要小心,最好是侧着身体,否则不小心坐滑梯或是前滚翻可就惨了。
山顶的景色十分宜人,远处的罗纳河静静流淌
老藤随处可见,双主蔓,主干很低,酿出的西哈(Syrah)浓郁、香料味十足
路遇野鹿
罗帝丘的酒发酵通常持续2-3周,橡木桶陈酿一般18个月以上,较耐陈年。
第二站,格里叶堡(Chateaux-Grillet),罗纳河畔的明珠
这一站是无论如何要去看看的,因为格里叶堡无疑是北罗纳河,乃至整个罗纳河产区的一颗明珠,因为仅有4公顷葡萄园的格里叶堡,不仅仅是一个酒庄的名字,也是一个单独的AOC。
格里叶毗邻罗帝丘,于1936 年被授予地方原产地监控命名。100%种植维欧涅(Viognier),至少要在橡木桶熟成两年,有浓浓的杏味,口感饱满圆润,好的年份具有陈年能力,价格不菲。格里叶的维欧涅被很多人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白葡萄酒,但就如此面积而言,有幸能尝到的品醇客却是寥寥无几。康德吕(Condrieu)其实是来格里叶的半路,如果时间充足,也当然值得一去,更是要尝尝那里出产的具有浓郁杏味、圆润油滑的维欧涅。
格里叶堡在修路,无幸探访酒庄,小小遗憾
为何这里的维欧聂都含有杏子的味道,看看这成片的杏林,恍然大悟
第三站,克罗兹-艾米塔基(Croze Hermitage)——满坡尽是大黄杏
无法进入格里叶堡内部不免遗憾,却在他家园子边有额外的收获。Verin出村口的牌子处,也就是城堡楼下的园子边上,有棵杏树,一串串的黄杏令人垂涎欲滴,停留片刻,信手拈来一颗颗熟透了的杏子,久违的味道,只有在孩提时代的记忆里才能收集到。这季节,葡萄没熟,杏已满地。
路遇骏马
Croze Hermitage是个很安静的小镇,克罗兹-艾米塔基,1937年被授予AOC名号,是北罗纳河谷最大的法定产区,有1,497公顷,覆盖罗纳河右岸的11个镇,必去种植的是西拉,白的则是玛珊和瑚珊。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不但是酒,而且是这里的杏树林。
满坡尽是大黄杏
第四站——Hermitage艾米塔基,不到山顶非好汉
这时已过午后近14:00,本该到了饥肠辘辘的时候,幸好有前面的美味黄杏垫底,但是顶着烈日爬山可不是什么好差事。艾米塔基的葡萄园分布在最好的向阳山坡上,日照充足,不过此时却是考验。遥望山顶的小教堂,心里默默地喊了一句:不到山顶非好汉,出发!
此时的葡萄大都转色,上山路上还看到野生的黑莓,吃起来也很香甜,获得休息的同时也振奋了精神。山风抚过,空气中飘荡着浓郁的干草的味道,难怪这里的西拉总有一股辛香之气呢。中间短暂休息两次,半小时后终于大汗淋漓地爬到山顶。艾米塔基同样于1937年获得AOC名号,是北罗纳河的另一重要产区,面积仅为134公顷,还不及克罗兹-艾米塔基的10%,出产着举世公认的顶级西哈,此外,这里也擅长耐久存的白酒。
俯拍艾米塔基和远处的罗纳河
葡萄藤有一人多高,绑缚在树上,为的是防止密斯特拉(Mistral)风的侵害
Hermitage山顶的小教堂
下山路相对容易,不过后,倍感体格虚弱,来到镇里水分和能量,镇中心的喷泉广场上,我们选择了一家位置最靠主路的餐厅,老板是一对父子,儿子会说些英语,点了些吃食,味道还不错。
北罗纳河的红白、混酿——源自美丽的错误
众所周知,在罗纳河产区,红、白葡萄混酿是所允许的,北隆河通常是西哈混合维欧涅,南罗纳河谷则是歌海纳混合维欧涅,但你知道这样做的缘由吗?在镇上的一个酒窖里,喝酒聊天,一个土生土长的年轻人操着不错的英文和我们道起了这段历史:在20世纪30年代,罗纳河谷地区的葡萄大量繁殖,采用扦插苗,由于葡萄农的粗心,当时处理好的扦插苗没有做好标记,就无法分清楚品种,只清楚各个品种的比例和数量。栽种时自然就把红、白都混到了一起,等到收获时,无法可施,便统统一起混合酿造了,这便是混酿的源起。后来,到了1956年,那场著名的极端霜害几乎毁了罗纳河谷所有的葡萄园,我们的讲述者的爷爷在当时也因此变得倾家荡产。霜害之后,坚强的果农继续栽种葡萄,这时他们也有了经验,不会再犯当年的错误,红、白品种被分开栽种,然而,沿袭了传统,红白混酿在罗纳河谷今天仍然沿用,不过这可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今天,科学上的解释说白葡萄在混合发酵(Co-fermentation)时能稳定红葡萄中的色素,不管哪种说法,无疑更增添了葡萄酒的魅力。
北罗纳谷(Rhone)自助游攻略总结:好好学习,锻炼身体!
北罗纳谷(北隆河)、陡峭、密斯特拉风、西哈Syrah、罗帝丘、艾米塔基、小教堂
我的下一站——教皇新堡(Chateauneuf-du-Pape)!
推荐欢迎关注食品商务网微博, 聚焦进口食品、休闲食品、红酒、白酒、乳品、食品机械、食品添加剂、饮料、保健食品等最新行业大事件!网址:
欢迎来到云南省昆明国际旅行社网站,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把这段分享给大家(罗纳河谷(Rhone)旅游自助游攻略—北罗纳河谷篇http://www.kmguol.com/hubei/dawuxian/1938.html)转摘文章的朋友,请记得注明出处哦! |
旅游问答中心
云南省昆明国际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