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名山 > 内蒙古 > 贺兰山 > > 悦程旅游网

悦程旅游网

http://www.kmguol.com    2015-10-20 06:41     昆明国旅     字体:

 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蒙古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贺兰山(此说疑有误,唐代韦蟾有诗云:“贺兰山下果园成”,蒙古人十三世纪才崛起,说源于蒙语只是通用说法)。
                                       
                                       

景区介绍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山岭。南北长220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南段山势缓坦,三关口以北的北段山势较高,海拔2,000~3,000公尺。主峰亦称贺兰山,海拔3,556公尺。山地东西不对称,西侧坡度和缓,东侧以断层临银川平原。贺兰山为强烈地震带,1739年银川附近发生8级地震,1561年在中宁、1709年在中卫都发生过7.5级地震。贺兰山北段煤藏丰富,新建有贺兰山煤炭工业基地。包兰铁路有支线由平罗伸至贺兰山的汝箕沟。 
地理特征 
    
    贺兰山脉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圪垯位于银川西北,海拔3556米,是宁夏与内蒙古的最高峰。贺兰山脉为近南北走向,绵延200多公里,宽约30公里,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山体东侧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崖谷险峻。向东俯瞰黄河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山体西侧地势和缓,没入阿拉善高原。 
历史沿革
    
    银川市境内贺兰山东麓,分布着极为丰富的岩画遗存。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贺兰山岩画被大量发现并公布于世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1991年和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岩画委员会在亚洲召开的两次年会,都选择在银川举行。1996年,贺兰山岩画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国际岩画委员会将贺兰山岩画列入非正式世界遗产名录。 
名称由来 
    
    贺兰山名称来源于古代的鲜卑贺兰氏人曾居住于此。而鲜卑贺兰氏源于古代部落贺兰部(有说法贺兰部本是古代匈奴部落之一,后与鲜卑联合)。贺兰氏在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之后,融入汉族。    
        
    贺兰山这个名称,最早见于记载的是《隋书 赵仲卿传》。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赵仲卿为攻打突厥而出贺兰山。    
        
    网上有一种说法,说贺兰是蒙古语“骏马”的意思,这是非常错误的。蒙古人是13世纪的南宋后期才在外蒙古高原兴起后南下。而贺兰山至少在隋朝就已经得名,唐、宋时已成为名山。明显的时空错位。况且,蒙古语称马为“毛勒”,漂亮或俊为“高依”,所以俊马的蒙古语称“高依毛勒”。根本与“贺兰”毫无关系。所以,贺兰山一名来源中国古代的贺兰氏(贺兰部的后裔)才是合理、正确的。 
                     
                     
历史变迁 
    
    贺兰山明长城遗址。明朝时,来自贺兰山西侧、北侧的鞑靼在贺兰山地区开始了和明朝的较量,导致明朝政府在宁夏北部大规模修筑长城,并在宁夏建立了总镇、卫、千户所、屯堡等一套完整而严密的军事防御系统。贺兰山上的明长城见证了鞑靼和明朝军队持续180多年的军事纷争。 
        
    中国的各个大山中,没有一座像贺兰山那样几乎一直处于承领战争的状态中。    
        
    当中原地区进入信史时期后,贺兰山一带仍然是游牧民族的天堂,那些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族群,在水草丰茂的贺兰山地区,过着属于他们的生活。公元前272年,秦军彻底击溃了雄霸宁夏大地甚至西北大片土地的义渠戎后,一些战败的部落纷纷北逃,贺兰山地区纳入秦帝国版图,但后来,匈奴又趁秦王朝忙于统一六国的战争,乘机占据了河套地区,贺兰山就进入了一个由匈奴人短暂占据的时期,直到秦始皇派遣蒙恬北逐匈奴,收复河南地(今河套地区)和贺兰山一带。秦末,由于中原的内乱,贺兰山地区再一次被匈奴占据。 
        
    公元前127年,汉朝著名战将卫青、李息率军北上抗击匈奴,再一次将中原汉族政权的军事力量延伸到贺兰山地区。21年后,汉武帝分全国为13刺史部,下辖郡县,其中在贺兰山东麓设立了属于北地郡管辖的廉县(今宁夏平罗县暖泉农场一带),这是汉族政权在贺兰山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县级行政建制,也标志着贺兰山开始走进汉朝政权的统治范围。唐朝时,统治贺兰山一带的少数民族先后是突厥、吐蕃和回纥。公元646年,唐太宗下令军队出击突厥颉利可汗下属的铁勒人薛延陀,占据河西走廊一带的回纥人乘机和唐朝军队联合进攻薛延陀,联军进驻到贺兰山一带,这是继汉朝后,中原政权的武装力量700多年后再次进入到贺兰山。
        
    11世纪初到13世纪前半叶的200多年的时间里,发生在贺兰山的战役基本在西夏人和辽国之间进行。西夏时期,贺兰山就是西夏王朝的一个大兵库。由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其实并不叫“西夏国”, 首领李元昊建国以后,他们对外称为大夏国,对内叫“大白高国”。“大”是历代王朝自尊的专称,借以表示国家政权之神圣和至高无上之尊贵;“白高”,是因为党项族最早居住在黄河上游,黄河上游处水色并不黄,自古就有“白河”之称,党项人自古也有尚白的传统,为了表示他们对这个地区的留恋和崇拜,因此用国名来传颂。“大白高国”的意思,就是祖先居住在白河上游地区的民族建立的国家。在西夏国建立前两年的公元1036年,李元昊就拥有50多万兵力,驻守在贺兰山一带的有5万人,将全国十分之一的兵力布置在这里,足见贺兰山的重要。    
      
    西夏后期,贺兰山成了大白高国抵御来自北方蒙古族铁骑的一个屏障,一支支隐藏在贺兰山深处的西夏骑兵,成了保卫帝国首都的精锐力量。公元1205年3月,成吉思汗第一次带领蒙古军队进攻西夏,攻破了西夏在贺兰山西边的军事防线,后来,成吉思汗先后5次发动对西夏的战争,其中有4次将攻略目标指向贺兰山,直接攻打驻防贺兰山的西夏军队,贺兰山成了蒙元、西夏两个政权多次交锋的见证。1227年8月,蒙古军队彻底攻占了中兴府,从此,贺兰山进入了元朝的统治范围。    
        
    明朝建立后,国土边防线大大收缩,宁夏是明廷的九边重镇,贺兰山成了明朝政府在西北地区和蒙古残余势力中的瓦剌、鞑靼之间的界山。整个明朝,也是瓦剌、鞑靼常常突破贺兰山和明朝军队征战的时期,尤其是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自带兵征讨瓦剌,却被瓦剌人俘虏。1455年,瓦剌首领在贺兰山北边的属地被部下杀死,通过贺兰山骚扰明朝长达87年的瓦剌部落军事实力开始衰退;另一支来自贺兰山西侧、北侧的鞑靼开始了在贺兰山地区和明朝的较量。    
        
    清朝时,蒙古额鲁特、和硕特等部开始在贺兰山西边屯牧,也结束了这里长期的军事局面,直到解放。随着清朝疆域面积的扩大,贺兰山东边也不再有大的战事,一个相对宁静的贺兰山出现在了中国近现代史中。 
    
                     
                     
贺兰山四种身份 
    
1、贺兰山脉气势雄伟,如万马奔腾 
    
    贺兰山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海拔2000-3000米,它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当中的重要一环,夏季季风到了贺兰山一带,降雨云系已成末势。贺兰山不仅挡住了季风,在古代,她还一度阻挡过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南下的步伐。
2、五彩斑斓的贺兰山滚钟口山麓 
    
    贺兰山中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属阿拉善盟贺兰山林场范围的森林面积约240平方公里,以云杉、油松为主,其余为山杨、山榆、桦树及多种野生果木和灌木。山地上部还有面积不大的亚高山灌丛与草甸,是良好的夏季牧场。贺兰山从北纬37.5度左右处蜿蜒北上,连绵250公里,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界山。很多国人知道贺兰山是通过宋代著名战将岳飞的那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其实,贺兰山位于大西北,而岳飞当时是和从东北草原上来的游牧民族女真人在交战,也许是因为贺兰山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的根据地,所以被岳飞拿来代指女真人的大本营。 
3、贺兰山明长城遗址 
    
    明朝时,来自贺兰山西侧、北侧的鞑靼在贺兰山地区开始了和明朝的较量,导致明朝政府在宁夏北部大规模修筑长城,并在宁夏建立了总镇、卫、千户所、屯堡等一套完整而严密的军事防御系统。贺兰山上的明长城见证了明朝汉族军人守卫国土的决心和意志,也见证了明朝军队和鞑靼持续180多年的军事纷争。 
4、画山贺兰:史前人类艺术长廊 
    
    2008年7月9日,继前两届国际岩画研讨会在银川召开后,第三届国际岩画研讨会再次落地银川,贺兰山又一次成为史学界、美术界、岩画界、文字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引发这些关注的显然是贺兰山里的岩画。     
        
    上世纪80代初,在世界岩画研究者的视野里,中国是岩画分布的空白区。1984年,宁夏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岩画开始走进专业人员的调查视野中:他们在贺兰山发现了16个岩画分布点,上千幅岩画作品。1987-1991年,宁夏贺兰山岩画考察小组走进贺兰山进行专业而规模的岩画普查工作,一个贺兰山的岩画世界被打开了:岩画超过10000幅,组合画面在3000幅以上。整个贺兰山,俨然是一个岩画的王国。贺兰山告诉世界:中国岩画在世界岩画领域已不再是空白。 
        
    贺兰山岩画构图奇特,形象怪诞:既有个体图像,也有组合画面;既有人物像、人面像,又有动物、天体、植物符号和不明含义的符号;此外,还有描绘游牧、狩猎、械斗、舞蹈、杂技等场景的画面。意大利岩画专家圣索尼说:“贺兰山有许多非常漂亮的岩刻,而且有些和我们国家的很相似,比如说鹿和母子鹿。” 国际岩画委员会执委、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陈兆复这样评价:“贺兰山岩画最突出的内容是人面像。这种人面像岩画虽然在中国北方南方都有,可是没有像贺兰山那么集中,这一特点在世界岩画界也是很突出的。” 
                     
                    
                     
分布位置 
    
    贺兰山岩画分布在宁夏贺兰山东麓三市九县(区),共27个地点。其中银川市境内的贺兰山东麓共有12个岩画点,从北到南计有大西峰沟、小西峰沟、白虎沟、插旗口、贺兰口、苏峪口、回回沟、拜寺口、水吉口、滚钟口、红旗沟、柳渠口。       
    
    贺兰山岩画一般分布在沟口内外山体上和沟口外洪积扇荒漠草原上。银川境内贺兰山岩画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貌特征。在苏峪口以北至大西峰沟,岩画多分布在沟口内外的山体上,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也有大量岩画分布。而苏峪口以南至柳渠口,山体岩画数量很少,荒漠草原上几乎没有岩画分布。 
          
    贺兰口距银川城50余公里,位于贺兰山中段的贺兰县金山乡境内,山势高峻,海拔1448米,俗称“豁了口”。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余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以人首像为主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  
        
    人首像画面简单、奇异,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的挽着发髻,风姿秀逸,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有的大耳高鼻满脸生毛,有的口衔骨头,有的面部有条形纹或弧形纹。还有几幅面部五官似一个站立人形,双臂弯曲,两腿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图腾巫觋的造型形象。 
        
    动物图形构图粗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有双角突出的岩羊,有飞驰的骏马,有摇尾巴的狗,有飞鸟的图形和猛兽的形象,有部分人的手和太阳的画面,还有原始宗教活动的场面。 
        
    根据岩画图形和西夏刻记分析,贺兰口岩画是不同时期先后刻制的,大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所为,也有其他朝代和西夏时期的画像。刻制方法有凿刻和磨制两种:凿刻痕迹清晰,较浅;磨制法是先凿后磨,线条较粗深,凹槽光洁。贺兰口岩画的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都十分广泛,富有想像力,给人一种真实、亲切、肃穆和纯真的感受。众多岩画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风土人情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物资料,堪称是一处珍贵的民族艺术画廊。
    岩画是古代先民们在漫长的岁月里运用写实或抽象的艺术手法,在岩石上绘制和凿刻的图画,它记录了古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是世界上岩画分布最广、内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早在1500年前就有发现。贺兰山是我国岩画较集中的地区之一。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
评价 
    
    在沟口内外山体上的岩画,多集中在距离沟谷山根以上约10米的范围内,并呈片状分布。最高处的岩画不超过50米,其上则很少有岩画发现;沟口内的岩画,纵深分布在500米的范围内,数量以沟口为多,越深入沟谷,两侧山体上的岩画越稀少。在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的岩画,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多磨刻在可以移动的独石和出露地表的立石上。从沟口到洪积扇,岩画的空间布局明显地呈现出由密集到疏稀的扇状分布特征.在岳飞的《满江红》中,就有"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词句。
贺兰山广宗寺(南寺)
    
    广宗寺位于贺兰山主峰巴音森布尔的西北侧,在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境内,距银川市110公里,在巴彦浩特南30公里。因在巴彦浩特以南,俗称南寺;藏文称作“噶丹吉林”,是阿拉善地区第一大庙,寺内因供奉六世达赖喇嘛的肉身灵塔而闻名蒙藏宗教界,1760年清乾隆帝赐名为“广宗寺”。广宗寺集藏传佛教文化与贺兰山自然风光为一体,2002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广宗寺拥有庙宇数十座,仓房僧舍2859间,僧侣人数最多达1500多名。山门的两侧岩壁上雕满了彩绘佛像,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石雕佛像群。景区可分为宗教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宗教人文景观有:南大门牌坊、金刚口(石雕佛像群)、卫拉特行营、红庙、黄庙、藏经塔、多吉帕姆庙塔、大经堂楼、毡帽山庙、塔尔珠克召等。自然景观有:雪岭子、阴阳界、牦牛塘、巴彦笋布尔敖包、冰沟、还愿石、三剑映月、神牛恋主、神僧吟五色池、降魔、神泉等。 
    
贺兰山福因寺(北寺)
    北寺位于贺兰山麓中部阿拉善左旗木仁高勒苏木境内,地处乌巴公路南侧,距巴彦浩特镇约25公里。北寺是阿拉善王之子皈依六世班禅后创建的,原名“准黑德”,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嘉庆十一年(1806),阿拉善第五代王玛哈巴拉以工程告竣上报于理藩院,嘉庆皇帝赐名“福因寺”,从此,便以“福因寺”之名著称于世。
    北寺是阿拉善盟中仅次于南寺的一座大庙,全寺现有大小庙宇15座,建筑物百余栋。主庙旁置有白塔,高10米,两者遥遥相对。寺周围丘陵起伏,山泉回绕。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贺兰山森林公园环绕着北寺,游客可以在这里观林海,登险峰,游古寺。景区内设有宾馆、餐厅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蒙古包度假村。一年一度的庙会上,游客可以观摩和参与佛事活动。 
        
    福因北寺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化名人是阿旺丹德尔,他不仅是北寺的骄傲,也是阿拉善盟历史上的文化巨子,是对蒙藏民族文化做出了重大建树和卓越贡献的一代大学者。阿旺丹德尔一生用蒙藏文著述四十余部作品,他的著作蜚声中外,被公认为是一位杰出的蒙藏语法家、宗教哲学家、诗人和超越印度班第达的译师。他的不朽作品,无疑成为中华民族古代文化苑圃里的一方瑰宝。阿旺丹德尔是北寺历史上的第一位喇隆巴。

                           
                           

美食推荐
    阿拉善与宁夏、蒙古接壤,居民中多蒙古族、回族、藏族同胞,因此形成了以蒙古族饮食为主的独特饮食文化。阿拉善的传统美食继承了蒙古族饮食的特色,以肉食、乳食、粮食为主,烤全羊、手抓肉、奶茶、奶皮子等传统蒙古族美食都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在吸收并融汇了各民族美食的特色后,阿拉善地区形成了自己清香细腻、味道鲜美的饮食风格。由于阿拉善境内沙漠广布,沙漠中特产的沙葱、沙芥等植物在人们的精心制作下都成了盘中美味,驼峰、驼掌更是阿拉善美食中的代表,无论是爆炒、红烧还是炖汤,滋味都是一绝,是人们款待贵客的佳肴。 
        
    提醒:额济纳是个边防/边贸城市,来自全国各地的人的生意人很多,以四川人最多。主要餐馆都是外地人开的。因为是地处沙漠,物资要靠从外边运进来,运输不便,饭菜价钱比较贵。相对来说手抓羊肉和酱骆驼肉比较便宜,当地一般把骆驼肉作馅做包子或饺子,酱骆驼肉的味道很象酱牛肉。啤酒只有西凉啤酒,白酒有一种叫骆驼酒的。主食有面片汤或者叫刀削面,面里有土豆片、西红柿等,价位不高。 
凉拌蹄黄 
        
                     
    蹄黄即骆驼掌心鹅卵大小的两块纤维组织,因其是骆驼身上最活动的组织,肉质异常细腻而富有弹性,似筋而比筋柔软,似驼峰而较驼峰更富纤维组织,以其制作的凉拌蹄黄清脆可口,滑爽鲜嫩,是不可多得烹饪上品。 
烩羊杂碎 
        
                     
    阿拉善风味汤菜,亦称全羊汤。将羊头、心、肺、肠、肚、肝等烫洗干净,煮熟,切成丝,用煮杂碎时撇出的汤油炸辣面为红油。以原汤下入切好的杂碎丝,加葱、姜、蒜末、红辣椒、味精、香菜即成。汤菜味鲜、辣香不腻,热气腾腾,香味四溢,使人食欲大增,多以先品尝为快,食者赞不绝口。  
粉汤饺子 
        
                     
    粉汤饺子俗名“皮条拉石头”。饺子馅可用猪肉或羊肉,配以白菜、萝卜和各种佐料,采用传统方法包成饺子。再选粉质丰盈的扁豆,制成粉坨。这种粉坨放在锅里有弹性,略透明,久滚不糊。烹调时,先在翻滚的汤锅里放入切成条状的粉坨,将另一锅里煮好的饺子和粉条,一齐倒入汤锅中,临出锅时,调放食盐、生葱、醋、油泼辣面子、味精等。其味酸辣可口,有发热去寒之效,颇适寒冷地区人们食用,成为阿拉善的传统风味之一。 
黄焖羊羔肉 
        
                     
    黄焖羊羔肉是阿拉善传统名菜。选用阿拉善滩羊羔肉,剁成小方块,辅以少量酱油、调料等,再放蛋黄、粉面、优粉,抓拌后过油,炸成金黄色,扣在碗内,放入肉汤,加酱油、葱段、花椒、大料,上笼蒸20分钟左右取出,倒扣在汤盘内,将汤滤到锅里,加入味精,浇在羊羔肉上,再放点木耳菠菜叶等即可上席。
馓子 
      
                     
    阿拉善各族群众久有吃馓子的习俗,其炸制技艺竟后来居上,堪称一绝,尤其是回民,更擅长炸馓子,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或其它喜庆吉日,除了炸油香,还要炸馓子。先将精粉加少量淡盐水搓成絮状,再加水调和,反复揉压,揉成粗条,抹上清油,放盆中醒面。待油锅热时,用左手四指并拢,缠上面条七圈,轻轻抻长成环状,然后套在两根竹筷上,放入热油中,边摆边抻,等馓子股稍硬时,抽出筷子,炸至棕黄色时,捞出即成。


旅游攻略
                     
    
    离开银川上了高速公路后,就可以远远地看见绵延287公里的贺兰山脉,远望贺兰山,光秃秃的灰色山脉似乎没有生命一样,但是走进山里才看到枝叶茂盛,炊烟袅袅,生气盎然。今天我们打算到贺兰山去山上安营扎寨住帐篷,享受一下大自然的宁静。 
          
    从银川出发一个多小时后就可以到达了贺兰山的半山腰,驴友客栈就在半山上,所以这个驴友客栈也叫“半山公社”。 
          
    第一眼看到半山公社就对它充满了好感,驴友客栈所在的地理位置简直就是一个风水宝地,一条弯弯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半山公社的对面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非常出名的伊斯兰教的神圣宝地,现在是著名的回族长老克马伦丁老太爷归真379周年纪念,最近40天里会有成千上万的伊斯兰教民来到这里朝拜。再拾阶而上就是道教的寺庙,伊斯兰教寺庙的旁边就是佛教的观音寺,三教在此几百年和睦相处,同存同荣,在大山峡谷中的丛林里更显得一派宁静祥和的环境。
        
    贺兰山半山的“半山公社”客栈,一切都是那么简朴,一切都是那么原始,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你可以没有任何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尽情放松自己,坐在阳台上看书,或者登山徒步转转,或者爬上山头上的亭子赋诗一首,也可以走到对面的山腰上的观音寺烧一株香火祈愿家庭平安。。。。。一切都是在随意中生活。我非常隆重地向大家推荐这个让人心思平静的地方。虽然没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这个地方一定是精神上的天堂。如果有谁实在不喜欢成群结队人头济济的游客队伍的话,就来这里吧。 
          
    坐在户外品尝着铁观音茶时,李帅看我很是享受这个环境时就说,下一次就来住上两个星期吧一定更美。如果要写长篇小说,或者将来写电视连续剧,这个地方用来写作太棒了。  
            
    这里是一幅很美丽的图画,一幅充分反映和谐社会的图画。老虎睡在炕上,燕姑娘睡在沙发上,我与李帅还有牧羊犬“三位同志”像霓虹灯下的哨兵一样,并排睡在地毯上。这是一幅祥和平静的画面,这是一幅和谐社会的画面。 
                     

标签:

 贺兰山海拔贺兰山海拔多少贺兰山海拔高度

(更多云南旅游新闻请关注昆明旅游官网:admin)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云南国旅旅游网未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或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QQ1844838059即时清除!
------分隔线----------------------------
欢迎来到云南省昆明国际旅行社网站,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把这段分享给大家(悦程旅游网http://www.kmguol.com/mingshan/namenggu/helanshan/22907.html)转摘文章的朋友,请记得注明出处哦!
特惠线路,在这里!

旅游攻略

点击这里【预订3折机票】好便宜啊!

最新资讯

站内导航

旅游相关:贺兰山老虎山七老图山阴山九峰山

行程天数:云南一日游云南二日游云南三日游云南四日游云南五日游云南六日游云南七日游云南八日游云南九日游云南十日游云南全线游

云南问答: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行社西双版纳泸沽湖文山玉溪楚雄罗平瑞丽腾冲普洱

旅游攻略:昆明旅游攻略香格里拉旅游攻略丽江旅游攻略西双版纳旅游攻略大理旅游攻略泸沽湖旅游攻略罗平旅游攻略元阳旅游攻略腾冲瑞丽旅游攻略

云南旅游:昆明旅游大理旅游丽江旅游石林旅游九乡旅游大理丽江旅游泸沽湖旅游玉龙雪山旅游西双版纳旅游香格里拉旅游普达措旅游梅里雪山旅游稻城亚丁旅游腾冲瑞丽旅游香巴拉旅游普者黑旅游昆明大理丽江旅游大理丽江西双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大理丽江泸沽湖

关于我们补充协议昆明国际旅行社客服电话预订方式监督投诉合同样本人才招聘旅游资质
签订合同预订咨询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