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档案
该团前身为1933年7月改编的红25军73师,在川陕根据地整编为红31军93师,因该部善于夜战偷袭,战功卓著,被红四方面军总部授予“夜袭奇功师”荣誉称号,“夜老虎团”由此得名。现隶属成都军区某集团军。战争年代,该部曾参加双桥镇战斗、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140余次,涌现出叶成焕、王引生、卫小堂等大批著名战斗英雄,王树声、秦基伟等115名将军在该团战斗或工作过。和平时期,该部十余次出色完成重大军事演习和抢险救灾任务。
长征闪回 7根皮带过草地
1936年7月2日,“夜老虎团”从四川省炉霍县出发,开始第三次过草地。与前两次相比,这次虽无冰封雪围,但路程更远、时间更长、困难更大。由于缺粮,指战员们不得不再次以野菜果腹、草根充饥很多人被饿死。
快到查理寺,“夜老虎团”一个班的7名战士,已吃完钉在鞋上的牛皮底。接着,他们吃起了皮带。当吃到第7根,也是最后一根时,大家极目所望才发现:唯一可以填肚子的只有这根皮带了,而茫茫草原不知何处是尽头。一旦皮带吃完,每个人随时都可能倒下。怎么办?这时战士周国才提议:“党中央、毛主席已抵达延安,就是再忍饥挨饿,我们也要把全班最后一根皮带保存下来,活着带去见毛主席!”周国才的话,给大家注入了无穷力量。他们保存好皮带,找不到草根树皮,就喝泥浆水、啃“神仙土”。实在走不动,就搀扶着前行。尽管皮带就在挎包里,但没有一人打它的主意。经过一个多月与饥饿顽强斗争,7名战士相互激励,终于走出草地。
“坚决跟党走、团结打胜仗”,从此成为“夜老虎团”的团训。这根皮带,至今还放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供人观瞻。
今日风采 “夜老虎”练就新本领
55年未遇的高温使川西大地草木枯萎,但海拔3000米的大凉山深处却是另一番景象:高寒地区的低温和阴雨,使驻训于此的“夜老虎团”官兵,晚上盖两床被子还喊冷。
8月25日,记者走进该团外训地,就被眼前足足镶嵌了半个山头的“红军不怕高山寒、个个都是铁打汉”的巨幅石头标语所震撼,在与官兵的交谈中领悟了一个道理:理想信念坚定促进战斗力的生成,战斗力提高为理想信念的坚定提供保证。政委朱沛华介绍:“要练就过硬高寒山地作战本领,没有蹲雪窝、爬冰河,在高海拔地区长途奔袭的身体,根本谈不上形成战斗力。”他轻松的表情,隐藏了另一个事实:这个团已连续6年全员全装挺进高原苦练走、打、吃、住、藏。蹲雪窝、爬冰河,吃过多少苦,挨了多少冻,只有官兵知道。
“跑得动、住得下是最低要求,打得赢才是根本目标!”下午,记者猫在“地窝子”里,通过高倍望远镜目睹了“洛阳英雄连”攻城掠地的本领:在炮兵支援下,官兵们如出笼猛虎,时而穿插作战,时而迂回攻击,短短半小时就突破“蓝军”防线。此时海拔高度计刻度显示为“3400米”,而官兵们面不改色、气不虚,无一人因高原缺氧失去战斗力。团长张元松告诉记者,这还不算啥,去年他带领特战分队人均负重70斤,全副武装高原徒步奔袭5昼夜、行程100余公里,创造了我军高寒山地破袭战的奇迹,获取的多项作战数据填补了我军空白。 (赵丕聪 黄庆畅)
相关多媒体音视频内容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暨盐池解放70周年庆祝大会(一)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暨盐池解放70周年庆祝大会(二)
郑州发现1937年出版的介绍“长征”的书
[新闻会客厅]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
央行发行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币
"红一师":勇士精神入血脉 红军传统铸英雄群体
解放军报:她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战争年代曾孕育出“大渡河十七勇士”、“狼牙山五壮士”等一批英模典型。伴随着我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史,她从战火硝烟中一路走来,历经多次调整改编,成为今天雄踞塞外的北京军区某摩托化步兵师。
“‘红一师’英雄的兵,藤田编队组建成,跟着毛主席打江山,南征北战立奇功……”盛夏时节,伴随着雄浑激昂的歌声,记者走进这支英雄的部队,透过师史馆里一件件锈迹斑驳的陈列品,当年的铁血岁月又依稀呈现在我们眼前。
1933年6月7日,在江西省永丰县藤田镇,“红一师”走进党领导的武装部队序列。随后,这支部队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突破湘江、两渡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巧战直罗镇、激战山城堡等著名战役战斗中,骁勇善战,打出了威名。尤其是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故事,成为长征史上精彩的一笔。 〉〉〉点击详细
欢迎来到云南省昆明国际旅行社网站,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把这段分享给大家(理想信念坚如钢:成都军区“夜老虎团”剪影http://www.kmguol.com/mingshan/namenggu/laohushan/30010.html)转摘文章的朋友,请记得注明出处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