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其实不仅地方建制常有变迁,就连种种自然形态,也在不断地变异。一般地说,象山脉的情况,几百年间该不会有多少变化吧?其实不然。我们考核一下旧的《滁州志》,它初编于清康熙年间,最后重编于光绪年间,先后相距不过二百年左右。但在光绪年间重新编修时,就发现旧志中原有的十五座小山头,已经查访不着了!
滁州一带部分属山区,但多数则属丘陵地带。即以本文附注中所列的滁州市现有的七十座山为例,其中最高峰是北将军,海拔也还不到四百米;而象滁东赫赫有名的古迹皇道山,不过海拔数十米而已。这些低矮的小山和丘陵,是古淮阳山脉东翼的余脉,如果在我国山脉系统中论资排辈的话,它们称得上是老祖宗一辈。(至于目前世界最高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脉,从造山运动史的角度来衡量,它在山的庞大氏族中,只不过是少年儿童罢了。)但远古时代的大山,经过漫长历史世纪的不断侵蚀摧残,高度逐渐降低、有的甚至已成丘陵,也还有比丘陵被侵蚀得更厉害的准平原,实际上已经看不出“山”的任何面目来了。一九五六年我曾到嘉山县的平湖农庄访问(那里原属古滁州的范围之内),当时经勘察,那里土地中所含的砂石量,平均达到百分之五十到七十五点五。用拖拉机犁地,犁尖与翻土板的损耗率高得惊人。在夜间,拖拉机从地里开过时,遍地火星飞溅,那可以说正是“山魂”在显形。
在社会发展中,人口的变化也值得注意。翻开《宋史》来看,欧阳修时代的滁州人口,跟今天同一范围内的人口相比,当时的人口不过仅及今日人口的百分之六左右,地广而人稀。今日的低矮山包和丘陵,大都已化为农田和村落,而在昔日,则是树木荫森,虎狼出没,行为裹足,视为畏途,是道道地地的荒山和野岭。(明清时代一些著名的记叙文,对滁城附近老虎出没的具体形象和气氛都有记载。)用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去体味欧阳修所写的“环滁皆山”,才会更加形象逼真。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廿五日完稿
【附注】滁州市周围的山峦细列如下:
北有白米山、锅底山、牛牧岭、魏山岗、砂子岭、关山、棺材山。
东北有乌龙山、独山、大桂山、小桂山。
东有皇道山、姚大山、团山、林江墩。
东南有毛山。
南有大龙头、毛谷山、赵家大山、狐山、龙尾山、庙山。
西南有琅琊山、大丰山、鸡冠石、花山、绿豆山、菱角山、扁担山、庙山、狼头山、指马山、黄大山、宝塔山、江家山、妈蚁山、三百丈、凤凰山、杨梅山、瞌睡岭、炮楼山、南将军、老虎山、天尖山、尖山里、黑狼庙、滑鼻山、雁塘山、五尖山。
西有大尖山、团山、烟墩山、小红山、长山、皇甫寺(山)、相山、五斗山、磨刀石山、大山包、乌龟山、小磨盘山、小尖山之一、小尖山之二、宝塔山、烟龙包、狮子庙、张山尖、皇甫山、北将军、将军庙。
欢迎来到云南省昆明国际旅行社网站,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把这段分享给大家(环滁皆山(2)http://www.kmguol.com/mingshan/namenggu/laohushan/30654.html)转摘文章的朋友,请记得注明出处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