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空气质量指数 平川区空气pm2.5实用查询——平川区空气质量指数
武汉雾霾大调查:突围与阻击 全城捕捉PM2.5
武汉雾霾调查:突围与阻击 过去3天,武汉空气质量持续处于重度、严重污染; 过去3月,武汉雾霾天气月均23天,最高为27天; 过去3年,武汉报纸关于雾霾的报道剧增31倍。 武汉的霾与PM2.5到底来自哪里?又如何生成? 2012年6月1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灰霾席卷武汉。 它是怎样由不速之客,逐步弥散甚至笼罩我们的生活?这不只是专家的事,我们亲历着这个过程,也记录下这段演进中的历史—— 霾事越千年 亘古自有之 “拂云霾楚气,朝海蹴吴天。有时惊叠嶂,何处觅平川?” 这是一千多年前,杜甫流寓川鄂交界的夔州期间,于《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中写下的与“霾”有关的诗句。 天要下雨,不是草木需要浇灌,而是空中水分子不能负重;冬季降温,不是我们喜欢棉衣滑雪衫,而是星球自然运行法则。霾,既不是舶来品,亦非新鲜事物,亘古有之。中国训诂开山之作《尔雅·释天》就有表述:“风而雨土者为霾。” 现代意义上的霾又是什么?点击百度,关于霾的解读洋洋洒洒,而气象学上的定义只有短短40余字:“大量极细微的、单体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悬浮在空中,而使大气呈现出乳白色、能见度降低的现象称为霾。” 当这种极细微的尘粒等物质,密集、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小于10公里,空气中出现普遍的混浊现象,这就是灰霾天气。而PM2.5正是灰霾天气的主要成因。 武汉的霾与PM2.5是来自哪里,又如何生成? 溯源武汉最早的霾 实际上,霾这个字也经常出现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水浒传》二十三回,武松景阳岗手提梢棒,将那吊睛白额大虫打死,施耐庵有诗赞曰:“景阳岗头风正狂,万里阴云霾日光。忽闻一声霹雳响,山腰飞出兽中王……” 但是,武汉人真正对霾有所认识,还是近几年的事。 我们查到本省的最早报道,是2006年12月25日。《楚天都市报》这天的第31版,记者王成琛在报道“雾霾锁江城”里描述:在武昌江滩看到,整个江城掩藏在一片雾霾中,隔江只能隐隐约约看到汉口建筑的轮廓。 到2009年10月10 日,本报记者文慧采写的“漫天灰霾持续笼罩江城”,有了更强的科普性:5日和6日,武汉曾出现灰霾(音mái),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空气浑浊,呈现似雾非雾的天气。报道中,还专门为“霾”加注了拼音。不难看出,霾依然陌生,但已变得紧迫。 武汉多家媒体将这次雾霾天气过程,称为“武汉遭遇历史最严重雾霾天气”。 而当两年多后,“6·11”雾霾事件发生时,武汉市民才切实感受,2009年10月的“历史最严重雾霾天气”,不过是一次序曲。 图为:武汉PM2.5来源构成 |
上一篇:江西手机报2013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