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校对
标准北京时间的实时查询,与国家授时中心标准时间同步更新,确保现在北京时间的准确性。
便于您的对电脑、手表、手机等计时仪器进行校对调整。
北京时间的定义
我国幅员辽阔,从西到东横跨东五、东六、东七、东八和东九五个时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是东经120°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而不是北京的地方平太阳时。北京的地理经度为东经116°21′,因而北京时间与北京地方平太阳时相差约14.5分。北京时间比格林尼治时间(世界时)早8小时,即:北京时间=世界时+8小时
北京时间是中国采用北京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地方的时间,而是东经120°地方的地方时间。因为北京处于国际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同格林威治时间整整相差8小时,而中国东西相跨5个时区,授时台必须建在中心地带,从而也就产生了长短波授“北京时间”的发播不在北京,而在陕西蒲城。
位于陕西蒲城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负责发布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 。(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台本部驻西安临潼)。
北京时间的由来:
每天,电视机的屏幕上,都告诉我们正确的“北京时间”。但你可知道,我们每天接触的“北京时间”从哪里来的呢?
对于普通人来讲,每天应用的时间,要求的精确度不要太高,只知道时、分、秒就足够了。然而,现代科技对于时间的要求是很高的,要精确到毫秒、微秒差。如远程导弹的发射、入轨和落点的控制,各类航天器的发射、星载仪器的开和关,动力装置的点火和关闭等,都要提供准确的时间。所以,时间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发展的水平,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自强和自尊。因此,为了经济建设、为了国防现代化,特别是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使我国最高决策层更意识到高精度时间在尖端科技领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966年3月26日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的国务院会议上,决定建设我国标准时间授时台决策,并把台址选在我国中心腹地的西安附近。此后不久,即在陕西的蒲城县西,出现了一座科学城,这就是承担着我国标准时间授时任务的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蒲城授时中心,这里是“北京时间”的发源地。
授时中心汇总全国各天文台天文观测的数据,通过综合计算,得出高精度的时间,同时利用各种守时仪器将高精度时间保持住。目前是用各种类型的原子钟、分子钟组成名列前茅。蒲城授时中心的标准时间通过各种渠道为经济建设服务,电视台、广播电台的精确时间就是从蒲城发布的时间讯号获得的。
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是东经120度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不是北京当地的平太阳时。北京的地理位置为东经116度21′,因而它的地方平太阳时比北京时间晚约14分半钟。北京时间比世界标准时间早8小时。
地球一周被分成24等份,即24个时区,每一时区跨经度15度。一天24小时,相差一个时区就相差一个小时。经度零度即子午线的时间为世界标准时间。由于子午线穿越伦敦附近的格林威治市,故称格林威治时间,这也是英国的标准时间。北京的经度位置在子午线往东第八个时区内,即东八时区。东八时区的区时为东经120度的时间,就是北京时间。
那么北京时间是在哪里进行计算和发布的呢?是来自陕西省蒲城县境内的国家授时中心。之所以选择这里,是考虑:陕中地处大陆腹地,离中国大地原点仅100公里,发射的时间信号便于覆盖全国;当地地质构造稳定,授时中心因地震等灾难被毁坏的系数极小;由于其重要性,建立在内陆地区比较安全。
如今我们所说的1秒,其实就是铯原子跃迁振荡9192631770周经历的时间,这是1967年10月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计时大会正式定义的。国际上规定,取1958年1月1日世界时零时零分零秒的瞬间作为原子时的起点。
1968年10月,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建成。
1970年12月15日,时间城开始向全国进行短波广播。半径达3000公里的范围内,人们第一次从收音机里听到日后耳熟能详的“……嘀,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点整”。几乎没人知道,这全国统一的“北京时间”就是从这么荒僻的山区,这个神秘的大院播出的。
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是东经120度经线的平太阳时,不是北京的当地平太阳时。北京的地理位置为东经116度21′,因而它的地方平太阳时比北京时间晚约14分半钟。北京时间比世界标准时间早8小时。
地球一周被分成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时区。这样一个时区是经度15度。一天24小时,所以相差一个时区就相差一个小时。经度零度即子午线的时间为世界标准时间。由于子午线穿越伦敦附近的格林威治市,故称格林威治时间,这也是英国的标准时间。北京的经度是116度21分,所以在子午线往东第八个时区内。即东八时区。8×15=120,所以东八时区的区时为东经120度的时间,就是北京时间。
我国幅员辽阔,从西到东横跨东五、东六、东七、东八和东九五个时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原来,地球上不同地点的人,看到太阳通过天体子午线的时刻(即正午十二时)是不一样的。为了统一,天文学家规定东西两地相隔经度十五度,时间就差一小时。地球自转一周为三百六十度,一天分成二十四小时,所以地球一小时就等于自转十五度。国际上把全球分为二十四个“时区”,我国使用的是东经一百二十度的标准时间,属于东八区,“北京时间”就是东八区时间。
北京时间不是在北京确定的,而是由位于中国版图几何中心位置陕西临潼和陕西蒲城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国家授时台)的9台铯原子钟(铯钟)和2台氢原子钟组通过精密比对和计算实现,并通过卫星与世界各国授时部门进行实时比对。北京时间是东经120度经线的平太阳时,不是北京的当地平太阳时。北京的地理位置为东经116度21′,因而它的地方平太阳时比北京时间晚约14分半钟。北京时间比世界标准时间早8小时。 授时台位于陕西蒲城,主要有短波和长波专用无线电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台(代号分别为BPM和BPL)。
地球一周被分成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时区。这样一个时区是经度15度。一天24小时,所以相差一个时区就相差一个小时。经度零度即本初子午线的时间为世界标准时间。由于子午线穿越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故称格林尼治时间[1],这也是英国的标准时间。北京的经度是116度21分,所以在子午线往东第八个时区内。即东八时区。8×15=120,所以东八时区的区时为东经120度的时间,就是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是我国使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经度是东经120°。依据国际标准时区 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划分的方法和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虽然我国跨越了5个时区,但主要位于东六时区、东七时区、东八时区内,这三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经度依次分别为东经90°、东经105°、东经120°。如果对我国位于东经82.5°以西东五时区的地区,采用与东六时区相同的标准时;东经127.5°以东的东九时区的地区,采用与东八时区相同的标准时。这样用三个时区的区时就覆盖了全国,也就基本上满足了各地是以中天时刻为时刻标准的地方时。“北京时间”仍是东八时区的标准时,东七时区、东六时区采用的标准时,分别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晚2小时,时间名称可分别定为“重庆(直辖市)时间”、“新疆西藏时间”。或者东六时区、东七时区、东八时区的标准时名称分别定为“西部时间”、“中部时间”、“东部时间”
北京时间发展历史
清光绪28年(公元1902年),中国海关曾制定海岸时,以东经120度之时刻为标准。公元1912年,位于北京的中央观象台将全国分为五个时区,民国28年3月9日中华民国内政部召集标准时间会议,确认1912年划分之时区为中华民国标准时区。
分别为:
昆仑时区 GMT+5.5 新疆西部与部分西藏
新藏时区 GMT+6 新疆及西藏
陇蜀时区 GMT+7 中国中部
中原标准时区 GMT+8 中国海岸
长白时区 GMT+8.5 中国东北
1949年之后,中国将“中原标准时间”改称“北京时间”,并在全国统一使用该时间作为标准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