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田荒、人心慌”,是东澄村口口相传的俗语,也是王水良就任村党支部书记前群众对东澄村的印象。王水良1988年担任村支书以来,东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光棍村”、“穷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胜地。就在2015年5月底,前来覆卮山的游客高达3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0余万元。
放弃“金饭碗”,回村任支书
2015年63岁的王水良任东澄村支部书记已有27年,回忆起一路走来的历程,他用两句话来总结:“东澄村的今天,离不开广大村民的支持;我个人的今天,离不开党和旅游对我的培养。”
以前的东澄村,因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1988年,作为岭南乡旅游农科站的一名事业干部,年仅20多岁的王水良被任命为东澄村党支部书记。
“因为村子贫穷,外面的姑娘都不愿嫁到村里来,村里劳动力都跑到外面去打工了。”王水良说,为此有人就戏谑地称东澄村为“光棍村”。
1996年,恰逢乡农科站编制改革,是继续留任东澄村当支部书记,还是回乡里当事业干部,王水良毅然作出了他的选择:放弃事业单位的“金饭碗”,改变东澄村面貌,发动村民兴修村道,开发造林,发展樱桃、茶叶、板栗等传统农业。
招商来开发,发展有起色
“当时,东澄村村民年均收入还不到2000元。高山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村民收入得不到提高,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留下的青壮年没几人,怎么办?”正当王水良心里打转的时候,乡党委给了他一个建议:“靠山吃山,引入企业,通过企业引导,发展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创造就业机会,拉动当地经济。”
2002年,王水良通过关系,迎来了第一位台湾投资者。王水良花了近一年时间,带着这位台商跑遍了整个覆卮山村落(包括东澄村、梁宅村、平山村、丁山村),但最终因为这位台商投资热情不高,第一次招商引资宣告失败。2005年,东澄村的第二位投资者前来考察,提出希望在东澄村建设一个古建筑的意向。但双方在东澄村的发展构想上产生分歧,最终合作也就此搁浅。
两次招商引资的失败,也曾让王水良对发展高山经济产生了动摇。如何吸引企业走进来,如何发展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一个个问题摆在王水良的心头。
“要致富,先修路。完善好基础设施,才能招徕游客,才能把高山产品卖出去。”王水良说,随着两年后一条通往东澄村的村道基本修好,东澄村的招商引资工作也开始有了起色。来自绍兴的天马实业公司在覆卮山开发东澄观光农业,通过承包东澄村1000多亩山地和200多亩耕地,并扩大原有樱桃基地,发展杨梅、桃、梨、石榴、猕猴桃等不同品种的基地,建设一处高档的游客服务中心,使东澄村的发展开始步入正轨。
昔日“光棍村”,今成观光村
现在,在网上输入“上虞旅游自助游攻略”,许多大篇幅的有关覆卮山旅游信息便呈现面前。每逢3月至5月,来自全省各地的游客纷纷走进覆卮山畔,攀冰川石浪,踏千年梯田,品油菜花海,享农家乐趣。
“在村中走一圈,感觉村子特别安静和干净。青石板铺就的路上,没有见到一点垃圾;路旁用竹子接下来的溪水,清澈得让人禁不住想喝上一口。垃圾箱、生态公厕都是用毛竹等原材料建成。连古色古香的村委办公楼旁的护栏,都像是用绿色的毛竹建成的。”一位来自杭州的游客的表示。
王水良也借机向小编描绘起东澄村的发展规划,围绕“四季仙果之旅”,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加大民宿旅游和农家乐投入,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带领村民致富和村集体增收。据了解,仅2015年上半年,前来覆卮山旅游的游客就达到5万余人次,全村80余户村民,其中8户村民开起了民宿,6户村民做起了农家乐,村民收入也从不到2000元,增加至如今的12000多元。
而随着每年逐渐攀升的游玩人数,看到东澄村日新月异的变化,王水良对小编说道:“要当好村干部,需要对这份事业充满爱,然后才有动力去做。改变东澄村穷村荒地的面貌,是我毕生的梦想。”
欢迎来到云南省昆明国际旅行社网站,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把这段分享给大家(把“光棍村”变成旅游攻略自驾胜地http://www.kmguol.com/zhejiang/shangyu/4962.html)转摘文章的朋友,请记得注明出处哦! |
旅游问答中心
云南省昆明国际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