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各地地名岛名的由来(大家共同参与)
AEJ
2009-03-29 11:07
转:舟山海岛地名文化特征浅谈
地名是一个地方最典型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反映。海陆的交融,南北的交流,造就了舟山群岛独特的海洋文化群落。舟山的地名文化具有与其他区域不同的特殊性。
一、海水的阻隔,保存了舟山海岛原生的地名群落
(一)地名命名方式的原始性。
舟山岛屿地名的命名方法主要有:形象、关联、景观、位置、颜色、传说、物产、大小等。
1.形象命名法就是以岛屿的总体或主体的形状出发,以象形的办法命名岛名。如大、小乌龟岛,香炉花瓶、镬脐礁、金鸡山、馒头山、大鱼山、老鼠山等。其中有涉及动物的:如大鼠山、兔耳岛、虎啸蛇岛、牛山、老鸦嘴岛、羊峙山、田鸡(意为青蛙)头、鸡屁股、丫鹊(意为喜鹊)山、脸豕(意为猪头)礁等;有涉及昆虫的:如蚂蚁岛、蝴蝶岛、蚊虫山、蜘蛛等;有涉及鱼和贝类的:如鲨鱼礁、虎鱼礁、鱼腥脑、镘局岛、田螺礁、蚶山、和尚蟹山等;有涉及日常生活用品的:如鸡笼山、磨盘山、铜钱礁、花鼓山、镬盖档岛、酱油碟、筲箕岛、奔波(意为畚箕)山、料勺山、楝槌(意为捣衣槌)岛、荤连槌(意为捣衣槌)岛、枕头山、小蓑衣山、绍兴甏山、讨饭提篓等,几乎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以果蔬和食物命名的:如梨子山、枣子心、大糯米团、粽子山、鸭蛋山等;有以人体及器官命名的:如立人山、老人礁、大王脚山、大卵黄等;有以排泄物命名的:如鸡屙礁、里鱼唇礁、外鱼唇礁(原名为里屙虫、外屙虫);有以几何形状命名的:如板方礁、大圆山、对面圆山等。
2.关联法主要用在面积较小的岛屿上,主要是联系邻近的岛屿、村落、岬角、海湾名称命名。如:砚瓦山因位于笔架山附近而联想命名,小猫山、小团鸡山、小摘箬山、小蚂蚁岛、小葫芦岛、悬鹁鸪头等分别因为邻近大猫岛、团鸡山、摘箬山、蚂蚁岛、葫芦岛、悬鹁鸪山得名。川木桩山,主要因渔民常在此打桩张网得名为南木桩,为避免重名,联系其在川湖列岛内,加“川”字。花烛龙屿、花烛凤屿与鸳鸯礁三岛礁既以形名,又相互关联。
3.景观命名法就是根据某些岛屿所反映出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植被、特殊地貌等地理景观命名岛屿的方法。如舟山岛(因舟之所聚命名)、大癞头、小癞头(因植被稀疏命名)、赤膊山(因岩石裸露,没有植被命名)、北白澎(因白浪翻卷,汹涌澎湃得名)、后岭头屿(因岛顶有两块岩石,前者似人,后者似影,故名后影头,谐音歧化为后岭头)、洞石山(因岛中有横穿石洞得名)、壁下山(因海岸线陡峭如壁得名)、求子山(因岛上曾建有求子庙得名)。
4.以位置命名就是根据岛屿所处的方位取名,主要按东、西、南、北和上、下方位词命名。有东块岛、西块岛、
上海山、下海山、半洋礁、东垦山、西垦山、里鸡娘、外鸡娘、里洋鞍、外洋鞍等。
5.以颜色命名就是根据某些岛屿具有的独特颜色取名。有白礁、黑礁、红山、青屿、乌盆礁、野黄盘岛、黄老虎、戴黄帽等。
6.以传说命名的有庙子湖岛、龙洞岛、大王脚山、凤凰山等。以物产命名的有缸爿(方言音,意为海鸥,岛上多海鸥)礁、鳓鱼山(产鳓鱼)、大芦杆(产芦苇)、枸杞岛(产枸杞)等。以大小命名的有里小山、外小山,南小屿、北小礁等。
由此可见,舟山的岛屿名称命名大多以最简单、最直接的直观形象视觉特征取名,用的是人类最原始的地名命名方法,地名用词大多比较粗俗。
(二)语源的原生性
1.越语地名遗存现象。春秋时期,舟山属越,称甬东,秦代归为会稽郡贸阝县东境地,后又在隋代并入句章县,在唐代和五代曾属鄞州(鄞县)。据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陈桥驿先生考证,这其中的甬、句章、贸阝、鄞等地名都是越语地名。经过几千年的演变,甬东这处舟山最古老的地名现作为舟山岛中的一个行政村保留了下来,至今继续使用。
在舟山群岛中还有一些奇怪的地名现象,许多人都从汉语字面上去强解,表现出明显的望文生义痕迹。如岱山县的衢山岛,唐时称为岣山,宋时的日本高僧成寻在《参天台五台山记》中记为“大均山”,宋、元、明、清地方志称为朐山。地名典籍解释说,“岣山为南岳衡山主峰岣(嵝)山之称,借岣山名岛,意为‘蓬莱’的南岳”。朐山,以“岛状似古代车轭两边叉马颈的曲木”得名。又称衢山,“该岛四周海洋开阔,可通巨轮,如通衢大道之意”。其实,在民间,地名最重要的流传方式是口口相传,字常有变而音常不变,不论字形如何变化,地名来历只有一个。分析对“岣”的解释,拉名山命名海岛地名,在古代本无先例可循,岣山在蓬莱乡北部,与南岳无任何地理位置上的联系。同理,对“朐”、“衢”的解释也显然是牵强附会,望文生义的结果。
岱山岛,历代方志多记为岱山,而在成寻的《参天台五台山记》中,记为袋山。民国《岱山镇志》中说:“视该岛为海上蓬莱境中的岱岳(泰山)”,故名岱山。因为拉到“蓬莱”和“泰山”这两座名山,这个解释已被当地广泛接受,并广为宣传。细究起来,此解释也有可推敲之处:从渊源来说,蓬莱是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与泰山本没有必然联系,没有必要用泰山来美化蓬莱;从位置来说,岱山在蓬莱乡中部,与“东岳”在逻辑上缺乏关联;从岛形地貌上来看,岱山最高峰只有海拔257米,同海拔1545米的泰山比微不足道,甚至同海拔540米的舟山群岛最高峰相比,也不到1/2高度。成寻记载的地名是否有误记的可能,陈桥驿先生说:“作为一个异国人,言语隔阂,这种可能当然是存在的。但核对一下这些古今不同的地名……为此,我们就不得不考虑,诸如‘袋山’、‘栏山’以及‘大、小均山’等地名也并非误记,而且各有它们的渊源来历。”
在现行的舟山地名中,有一些以“屿”和“峙”作通名,如临城街道的田螺峙、朱家尖镇的金钵屿,六横镇的积峙、东沙镇的泥峙等。对照这些地名的历史记载,过去都作“屿”,作为岛名的通名而存在;调查这些地名的方言发音,“屿”、“峙”都读“qi”。虽然语言学者把舟山方言归为吴语甬江片,但甬江片的舟山、宁波方言与台州片的台州方言、温州片的温州方言在发音上是有很大差异的,字字不同音,句句坠雾中,但在“屿”字语音上却是惊人的一致,都读“qi”。作为中国“四大名屿”的温州江心屿,也不例外。也正因为后人对屿与峙的认识错误,造成了对明代双屿港地望的不同争议。
义页河,这个唐代就已出现的地名,本是翁山县城的第一选址地,因“土轻”(容易滑坡)而放弃。一千多年来,历代志书,均无来历
记载,成为个别有名而又来历不清的地名之一。
陈桥驿先生认为:“所以至今这个地区(
浙江)仍然遗留着许多越族地名,成为浙江省地名最为重要的特色。”虽然,我们尚找不到上述地名是越语地名的明确史籍记载,但综合各种迹象,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岣、朐、衢、袋、岱、屿、峙、义页等,有可能是越语地名的语音汉化。
2.地名用词的方言化和自造字、异体字现象。许多人会感到很多名字如荞麦格子山、大远松毛、利市礁、缸爿礁、北鼎星、阿马山、连槌山、乌柱、北葡等等,特别古怪,难以理解。其实这些都是按方言音书写地名的结果,上述名称分别对应粽子、雨蓑帽、猪头、海鸥、碇身、海鸥、练槌、衣橱和篰篓等名词。据统计,以方言用词命名的岛屿名称有145个,占岛名总数的15.6%,充分体现了海岛地名语源的原生性。
语源的原生性也体现在一些海岛特有的自造字、异体字上,如广泛使用的“碶”字。干?镇的“?”字,椗次的“椗”字,义页河的“义页”字等都是特有的自造字。其中,干?镇的“?”字,以海边有天然的可系缆石柱得名,因是石质的,遂用石字旁自造一个“?”字。
(三)通名使用的原生性和无通名现象
1.通名使用的原生性主要体现在以山、屿、礁和石寺磥作岛礁的通名。从舟山现行地名来看,岛屿的通名有岛、山、峙、屿、礁,礁的通名有礁(暗礁)、沙(暗沙)、石(石,是鸦片战争中殖民地名的痕迹,在今后的地名管理中应当剔除)和石寺磥。
其中“岛”通名出现在近代,伴随现代海图的出现而使用,最初在大岛屿上使用,有两种使用形式:一是将原“山”字通名专名化,直接加“岛”字通名,如舟山岛,岱山岛,衢山岛等,二是将原“山”字通名直按改为“岛”字通名,如金塘岛、六横岛等。1984~1985年,在海域岛礁地名普查过程中,一些无通名的岛屿名称后,也加了“岛”字通名,许多面积只有数千平方米的小岛也出现以“岛”作通名的现象。
“峙”通名多出现在建国后,也伴随着海图和地形图而产生,是现代人对原“屿”字通名的异化。
在历史上,舟山岛的岛礁通名只有山、屿、礁(暗礁)、沙(暗沙)和石寺磥,其中“山”字通名一般用于面积较大、山体较高的岛屿,如舟山、岱山、长涂山、六横山、泗礁山等。在地方志中,岛屿与大岛中的山和山峰,放在同一类别穿插记载。“屿”字通名用于面积较小,山体较矮,但有植被的岛屿,如金钵屿、长屿、担屿等。古人认为,海中面积较小,常年受海浪拍打,没有植被的陆地就是礁,因此古人所称的礁按现代的科学定义可以分为岛屿和礁石两类。沙(暗沙)和石寺磥通名用得很少,前者主要用在杭州湾堆积的暗沙上,后者主要出现在马鞍、浪岗山、中街山列岛,可能与闽语方言有关。以“山”作通名充分反映了岛民以大陆的眼光出发、以形象命名地名的思维特征,也体现了他们对大陆生活的留恋和回忆。
2.无通名现象。在上世纪80年代的海域岛礁地名普查之前,岛礁地名的无通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从地名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自然村地名上,所以在地名规范上,自然村是不区分专名与通名的。这种现象出现在本应有明确专、通名之分的岛礁地名上,也说明了舟山海岛地名的原生态现象。
(四)名称的粗俗性
在海域地名普查之前,舟山的岛礁地名中有大量粗俗甚至庸俗的地名,典型的有讨饭提篓、鸡粪礁、夜桶礁、烂冬瓜等,甚至有不少用生殖器官命名的岛名。相当部分粗俗的地名至今仍沿用着。
(五)重名现象普遍
在历史上,舟山海岛地名的重名现象相当普遍。在整个群岛范围内,老鼠山、青山、馒头山等有十多个,经过海域地名普查的规范处理后,虽然很多地名在县(区)范围内不重名,但在整个群岛范围内还是有重名的问题,同音现象更是普遍。
二、产生舟山海岛原生性地名群落的原因:
(一)舟山群岛的开发历史悠久,海岛的相对独立性为保留原生地名文化提供了机遇。同时大陆岛的陆岛同源及岛屿景观的山丘化,为岛民留恋陆地生活,以“山”和“屿”作通名,提供了客观条件。
(二)舟山设县较晚,舟山先民处于渔猎状态的生活较长,文人文化发展相对较小。舟山2.2万平方公里的面积,1390个岛屿(在近代的围垦之前,舟山岛屿的实际数量比现在多很多)古代曾长期游离在专设的政权之外,舟山与设在大陆上的县治的交流受到海域的阻隔,舟山文人文化的发展滞后于江南和中原地区。
(三)明清两次海禁,进一步打断了舟山文人文化(雅文化、儒家文化)的发展进程。舟山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重创,文化发展也因此被迟滞。海禁后,重迁回来的人群大多是生活极其贫穷,在家乡难以为继者,迫不得已才逃到海岛从事高风险的渔猎生活。由这些人群取名的地名,自然也代表了原生的俗文化。
(四)海岛地名产生于人民群众的生产作业。木帆船时代,在海上航行是极其危险的行为,文人骚客很少涉足。另一方面,岛礁名称直接涉及渔民的航行定位,为便于查找和定位,多以最直观形象的方式命名,口口相授,代代相传。渔民群众以大海为生,把海上生产当作是家务劳动,以审视家中物品的眼光去观察岛礁的形状,以便于记忆;将令人仇恨的豺狼、虎豹、野猪赋于那些伤船的礁石,以牢记教训。因此,日常生活用品、渔业生产工具和家禽家畜名称、蔬菜瓜果名称、大禽猛兽名称等都搬到了海上。与此同时,由于渔业生产多集中在近海,作业半径很小,重名现象也就非常普遍。
标签:
台州乌龟山海拔台州乌龟山海拔多少台州乌龟山海拔高度
(更多云南旅游新闻请关注昆明旅游官网:admin)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云南国旅旅游网未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或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QQ1844838059即时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