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南三问“脱贫致富差点啥”友:深挖瑶文化旅游富矿
2013-06-26 08:51:15 南方旅行社 旅游推荐
| | 通过Email推荐给好友:
千年瑶寨面朝群山 古朴有底蕴。
张学斌 摄影团
南方旅行社小编 张学斌
连南,挤在广东西北一隅,广东三个民族自治县之一。一说起连南,人们的印象就是“穷”,一直是重点扶贫县。穷则思变,这里又是“双到”扶贫政策发源地,这里总结出的扶贫经验在全省推广,引得不少地方前来考察学习。
扶贫这么多年,贫困帽一直甩不掉,要致富,连南到底还差点啥?有网友为当地发展把脉支招:将瑶文化传承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深挖文化旅游富矿,最终能把文化当饭吃。
输血和造血孰轻孰重?
本月19日,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三排村,瑶族妇女地七贵尔在35度高温的蚕房里累得满头大汗,辛勤背后有笔不错的收入帐:养蚕前三年,总收入已有十几万,眼下每斤蚕丝的收购价是十八块多,打理好更容易卖个好价钱。
而在2010年以前,年收入三四万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地七贵尔全家4口人,劳动力只有她和身体不太好的丈夫。人均几分田种花生、玉米,“有时还不够自己吃”。那时地七贵尔家里也养猪,扶贫干部王清明打趣说“只有地瓜干,猪都吃不饱,养一年最多一两百斤重”。这样的猪只能杀了自己吃,牛进田地吃庄稼也没人管。
“有的村民日上三竿还不起床,因为田地打不打理,收成都那样。”三排村委会主任盘亚头哥总结之前三排村贫穷的原因:村民不懂致富技术和信息,懒散缺乏致富的动力,有口饭吃就知足,此外还缺乏启动资金。
2010年,扶贫驻村工作队进驻三排村,建起了蚕房、种桑养蚕基地,还有金银花、竹鼠等种养殖技术。贫困户逐渐尝到甜头,越来越多的人跟着扶贫驻村工作队干,金银花地、猪圈、油茶地、经济林相继出现。
一组对比数据说明三排村的转变:2009年即工作队来之前,三排村贫困户人均收入1078元;到了2015年,人均收入达到14030元,整整翻了十几倍。“有钱就有力。”干活晒得脖颈通红的地七贵尔开心地说。
不过,迅速增长的贫困户收入未能打消网友担忧。有奥一网网友疑问,几年年收入翻了十几倍,这钱来得是不是太容易了,扶贫干部走了又该怎么办?网友@山雀仔则反思,有些人“等靠要”思想严重,否则连南为什么年年扶贫还是贫?
在王清明看来,输血能让村民尝到甜头放手跟着扶贫干部干,造血能保证村民长期有稳定收入。村民增收后,将现有项目发展成产业,与市场接轨,现在村里的桑蚕养殖、养猪、金银花等产业规模扩大。王清明所在工作队已转到其他村,时不时回三排村看看,他挺满意:除了养猪收入可能略微下降外,村民收入无太大波动,有人还主动提出要养走地鸡、养羊。
下山能否搬来幸福?
连南约17万人口中瑶族有8万多,大多居住在山区,居住区域超过全县80%的面积。连绵百里的高山峻岭上到处都有瑶家村寨,连南也有“百里瑶山”之称。连南县扶贫办主任黄火兴说,高寒山区的村民生活生产条件太恶劣,只有将他们搬迁出来,先“安居”才能“乐业”。
72岁的唐四妹是连南县三江镇六联村“移民新村”的第一批居民。2010年8月,连南县“移民新村”第一期移民安居房竣工,112户瑶族群众成为从高寒山区搬迁下来的“移民”,唐四妹和家人是其中之一。
“我们以前住的地方,生活实在太苦了。”唐四妹说,自己之前居住在距离县城数十千米的一个偏远山村,家里5口人,只有一亩多水田,几十亩山地,每年的收入就靠在山上砍树的一千多元,生活非常艰难,只有偶尔齐乐旅游的时候,才会到县城换一些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一年种的粮食都不够吃,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没钱、没文化,唐四妹上过小学二年级,在他们村已经算是“文化人”。
2010年,连南县开始移民新村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4期570多户住房建设,共有364户居民入住。“我们的安居房,以市场价的一半卖给群众。”移民新村负责人房主任介绍,移民新村建在旧工厂的一块廉价土地上,还争取到了省里拨款、社会捐助,大大节省了成本。
网友@山泉水一直有这样的担忧:瑶民搬迁后离土离乡,务农变得不方便,有些贫困瑶民甚至基本失去了农业收入。而连南的产业基础薄弱,就业机会较为有限,搬迁贫困户就业增收是个大问题,“如果旅游不能解决,这就是治标不治本”。网友@山旮旯也认为,移民的“幸福感”是刚迁下来的时候,居住环境好了,但远离田地如何能致富?
唐四妹家2010年搬迁,儿子借了7万元买房子,这三年来儿子打工、做建材生意,如今钱已经还得差不多了。移民新村负责人房主任介绍,2015年,移民新村的人均年收入超过了8000元,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引导移民改变谋生方式。
发展产业如何平衡生态?
扶贫毕竟是外因,借助外部力量短时间内帮助村民脱贫,长远致富仍要靠自己。“公司才能使高寒山区搬迁的农民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发展公司是不少连南网友的共识。
连南县发改局介绍,矿业、小水电曾经是当地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政策要求,矿产企业被关停,财政收入每年少了三千多万,现存两百多个小水电则靠天吃饭。连南到处丘陵山地,大块的平整土地不多,而这是发展公司的重要条件。
连南公司多集中在北江公司园、回龙公司园、金光公司园等公司园区,其中北江公司园历史最悠久。小编在公司区看到,这里坐落于大山之间,三三两两较集中地分布了一些厂房。园区管理处负责人班木强介绍,2006年是公司园最红火的时候,企业有14间,几年下来如今只剩9间厂,但真正开工的只有2间,分别是农药厂和碳酸钙厂。企业停产的原因不外乎市场不景气、企业面临升级改造等。
从停产企业类型大致可看出公司园区的定位:一间金属制品厂、三间选矿厂、一间制造填充剂的塑料厂、一间小化工厂、一间富锰渣厂。北江公司园2010年产值曾达1亿,但去年仅有3000万左右,上缴利税约200万。班木强坦陈,这些企业多处在产业链下游,属低端企业,园区要政策允许范围内,尽量防止这些企业污染环境。
地处北江水源地、土地不够用,这都是公司园区面临的困境。环评标准较高,又无交通基础设施等利好吸引企业,公司园区举步维艰。有污染的企业不能要,高附加值、无污染的企业难引进,这是连南在公司企业招商引资方面面临的瓶颈。
网友@浒子曰在奥一网网络问政平台上提出疑问:连南有很好的旅游资源,瑶寨风情令人向往,县里将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些旅游资源?
瑶寨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连南独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其中南岗镇的千年瑶寨被称为“中国瑶族第一寨”,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最古老、最具特色的瑶寨,这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连南发改局统计综合股股长林海鹏说,这正是连南旅游面临的问题之一——连南有千年瑶寨、有篝火晚会,但游客逛旅游景点看节目,吃住全去连州,消费大头根本不在连南。“旅游景点收入只是很小一部分,旅游业更大的辐射在于能带动餐饮、旅游酒店业和其他服务业发展。”
网友把脉
@姚华松:平均每年1个亿的地方财政收入,和近5个亿的外来扶贫资金,这样的对比度,会不会让当地陷入“扶贫依赖症”?应以旅游、培训、生产和生活环境改善为根本,切实提升人们的脱贫能力。
@山泉水:对生活在高寒山地的贫困瑶民而言,不搬离穷山恶水,很难拔除穷根。但搬迁后离土离乡,务农变得很不方便,有些贫困瑶民甚至基本失去了农业收入。连南的产业基础薄弱,基本上没有多少竞争力强、就业机会多的主导产业,就业机会有限。年龄稍大的贫困瑶民劳动技能差,在外地打工也不容易。随着连南的扶贫搬迁规模加大,搬迁贫困户就业增收就成了大问题,如不能解决,就是治标不治本。
奥一网网友:扶贫的关键是建立扶贫长效机制,使贫困户脱得贫、富得起。防止贫困户“返贫”,就要做到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商品化。
@nin.meng:“瑶”文化是连南的特色优势,必须做到将文化当饭吃。要将瑶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列入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深挖“瑶文化”富矿,走出一条具有连南特色的脱贫之路。
南方网钟素萍
张学斌
欢迎来到云南省昆明国际旅行社网站,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把这段分享给大家(连南三问“脱贫致富差点啥”友:深挖瑶文化旅游富矿 地市滚http://www.kmguol.com/guangdong/liannanxian/12397.html)转摘文章的朋友,请记得注明出处哦! |
旅游问答中心
云南省昆明国际旅行社